
《杨氏之子》教案.doc
4页10 杨氏之子一、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三、教学课时: 2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1.我们语文课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语言,学习怎样与人交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板书:语言的艺术)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组课文,如何学好这个单元呢?读了单元提示你就明白了2.读“单元导读语”后简单交流二、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历代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从小就在生活学习中展露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曹植做七步诗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一个孩子的言谈机智的故事。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这个孩子就是杨氏之子 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孩子氏,姓氏 引导学生说说议议,比较“×氏之子”与“×氏之女”的区别 三、读出停顿、读通课文 《杨氏之子》是古代文献《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小故事,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言记载的,这就是文言文,跟我们平时学的白话文很不一样同学们是不是对这样的文章很好奇啊?那就让我们都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2-3人读课文,随机重点指导读准“为(第四声)”,“曰”,“应(第四声)” 3.大家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古人朗读诗文时的样子吗?在古代读文章是很风雅的事,古人读文章时很注意停顿、节奏和韵律教师范读 4.边听边用笔在文中做上记号:你们听出了老师读的哪里和你们的停顿和节奏不一样? 交流: 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注意“甚”读重音 预设二: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注意“诣∕其父”之间和“乃∕呼儿出”之间的停顿讲解:孔君平是一个人的名字 预设三: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注意“指以示儿∕曰”之间和“此∕是君家果”之间的停顿孔”指的是谁?指导书写,“曰”不能写成日 预设四: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注意“应声答曰”之间无停顿,“未闻∕孔雀”之间和“家∕禽”之间的停顿孔雀是鸟类,鸟类又称为(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禽”,因此“家∕禽”之间要停顿,教读“夫子家∕禽”2-3遍指导书写“禽”字结构要匀称笔画要正确 交流时,逐句教读,先让学生谈停顿与节奏不一样之处,再模仿老师的读法读一读,尤其是末一句的停顿是难点 5.学了课文的停顿和节奏,就请跟着老师读读逐句读,再齐读 四、读懂课文、读出智慧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你肯定对这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谁能说一说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引导学生讲解意思,不需追求完整 2.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思考: 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⑴你怎么知道“甚聪慧”就是讲杨氏之子很聪明?(看注释借助注释是我们读懂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⑵谁还能用这个方法读懂哪些词语和句子?如,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二:为设果,果有杨梅 ⑴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是指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的?(联系上文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文中还有哪里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读懂?如,乃呼儿出(招待孔君平) 同学们真聪明,用文中的话说就是(甚聪慧)当然,读懂文言文还有很多种方法呢!比如查阅工具书、利用成语典故等来理解随着我们语文学习的深入这样的方法会更多更巧妙的 2.你觉得这个故事中哪里写得最有意思?(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⑴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象当时情境,他们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试一试 ⑵现在老师就是孔君平,谁是杨氏之子来和老师对答一番?2-3人,对出“应声答曰”的速度 这就是“应声答曰”,可见杨氏之子(甚聪慧) ⑶为什么这两句话很有意思?(这两句对答的话精彩之处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由“杨”姓想到了杨梅;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的对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闻”的婉转语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预设一:此 “此”指什么?(杨梅)怎么是君家果呢?孔雀怎么是夫子家禽呢?(在姓上做文章) 预设二:夫子 “夫子”指谁?(孔君平)板书:孔君平。
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夫子呢?女人?普通人?请同学们读一下文中的第一个注释就明白了夫子”指士大夫阶层之类有文化的人,是尊称如,孔子可称为(孔夫子),孟子可称为(孟夫子)等,这样的称呼体现了一个人的(礼貌) 预设三:未闻 师生对答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有何不同?(更委婉) ⑷听了这样的对答,孔君平会怎么说?(甚聪慧) 五、美读课文,熟读成诵 1、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两人的语言精妙,如果再读出大人小孩的口气会更有滋味的学生练读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应对能力1、对诗句教师说前半句,学生集体对出后半句2、反应能力应对:师:你们好!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真可爱! 学生的应对就要符合礼节和辈分同学们甚聪慧啊!上节课我们也感受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这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语言艺术之旅 二、复习旧知、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将最精彩的两句话写在作业本上请一生到黑板上默写。
2、这就是文言文的精彩,用简短的词语和句子用最精炼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姓“李”呢?——此是君家果 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如果姓“柳”呢?——此是君家树 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来读读这篇课文感受一下语言的精妙吧!师生齐读 三、综合学习、拟写提示语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 1、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⑴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和短文,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⑵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⑶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2、按照四人小组结成合作团队,确定学习项目:其中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的小组试着排演其中一幕或一部分 四、总结 老师相信,“语言的艺术”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能使我们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并且通过学习能让我们更准确、巧妙的使用汉语附录:学生撰写的提示语和广告词)学校餐厅中:除了餐具,什么都别留下!——曹晓水龙头前:只要再紧一点,我就不用流泪了——韩佳文班级管理:请给纸屑找个家。
——黄璐学习上:“学习”两个字的拼音中,都有“X”,“X”代表着十字路口,请在认真思索后再做抉择——顾孟伟……) 五、作业练习1、抄写课文2遍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语言的艺术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