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ppt
47页高考诗歌鉴赏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专题复习——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比比喻喻、、比比拟拟、、借借代代、、夸夸张张、、对对偶偶、、排排比比、、设设问问、、反问反问、通感、通感等等其他表现技巧术语:其他表现技巧术语:A渲渲染染、、烘烘托托、、衬衬托托、、起起兴兴、、双双关关、、铺铺垫垫、、用用典典、、象征、移情、反复、反语、象征、移情、反复、反语、抑扬、联想、想象抑扬、联想、想象B 结构技巧(脉络层次术语):结构技巧(脉络层次术语): 并并列列层层进进、、对对比比结结构构、、意意象象组组合合、、 一一句句一一绝绝、、重章叠唱、伏笔、照应、铺垫等重章叠唱、伏笔、照应、铺垫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议论、描写、抒情B 结构技巧(脉络层次术语):结构技巧(脉络层次术语): 抒情抒情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 ——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正侧面描写 写景方位(高低远近上下)角度写景方位(高低远近上下)角度( (色香味色香味) ) 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 记叙记叙:赋:直陈其事:赋:直陈其事 议论:议论:议论事物、表达见解议论事物、表达见解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即、修辞手法(即“修辞格修辞格”):): 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仗、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仗、用典、设问、反问、反语、互文、反复等用典、设问、反问、反语、互文、反复等3、表达技巧(写作技巧):、表达技巧(写作技巧):一般手法一般手法::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对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对比、化用、象征、联想、想象、起兴、虚实结合、比、化用、象征、联想、想象、起兴、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景结情、景结情、炼字、炼字、篇章结构技巧篇章结构技巧::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总分、详略、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总分、详略、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古后议论抒情、 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描描 写写 方方 式式 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
写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动静结合:(画面生动、活泼,有情动静结合:(画面生动、活泼,有情趣;景色富有生气)趣;景色富有生气)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以动写静:以动写静: (富于动态,程度加深)(富于动态,程度加深)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突出特点,加深印象以动衬静:(突出特点,加深印象))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挂前川以静写动:(突出特点,加深印象)以静写动:(突出特点,加深印象)描写方式: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一一.动动静静下列诗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下列诗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一起,构成动人的意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一起,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没有运用动静相衬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手法的一项是:A A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夜归丁卯桥村舍》》B B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李白《《秋浦歌其一秋浦歌其一》》C C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刘禹锡《《途中早发途中早发》》D D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柳宗元《《与崔策登西与崔策登西山山》》B二、正侧面描写二、正侧面描写1.东船西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侧面描写琵琶女高超的音乐造诣;侧面描写琵琶女高超的音乐造诣;•正面描写二人依依惜别的情状;正面描写二人依依惜别的情状;•正面描写琵琶女的形象正面描写琵琶女的形象三、描写角度的变化三、描写角度的变化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俯视,仰视,远眺,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近看) ,描写角度不同(色香味),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描写角度不同(色香味),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这样,会态,变化万千这样,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苏幕遮苏幕遮 范仲淹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这首词在景物的描写方面在景物的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特点?答:答:本诗描写景物的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从近到本诗描写景物的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从近到远远(步骤一)步骤一)从碧蓝的天空写到枯黄的落叶,从近处从碧蓝的天空写到枯黄的落叶,从近处的水波写到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的水波写到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步骤二),(步骤二)突出突出了秋景的鲜明色彩了秋景的鲜明色彩,从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从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步骤三)(步骤三)四、虚实结合四、虚实结合““虚虚””包括以下两类:包括以下两类: 1.1.非眼前的、想象的:非眼前的、想象的:a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 b、已逝之景之境已逝之景之境 c c、设想的未来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2.2.非具体的、抽象的:非具体的、抽象的:思想感情类的思想感情类的““实实””也包括两类:也包括两类:1.1.眼前的:眼前的:实物、实事、实境实物、实事、实境2.2.具体的:具体的:用以蕴涵思想感情的物象用以蕴涵思想感情的物象虚与实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化虚为、虚实结合、化虚为实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实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烈的对比,有时则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而突出中心 •五、白描五、白描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明快简洁的语言,的语言,朴素朴素平易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陶渊明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温庭筠温庭筠《《商山早行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居易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六、细节描写:六、细节描写:细节,起细节,起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张籍张籍《《秋思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行人临发又开封临发又开封孟郊孟郊 《《游子吟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意恐迟迟归描写方式: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
描描 写写 方方 式式 小小 结结•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方位(高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低俯仰远近)、角度(色香味)、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抒抒 情情 手手 法法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 ——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一、直抒胸臆一、直抒胸臆 诗人在诗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诗人在诗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等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等陈子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苏轼《《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列诗歌(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下列诗歌(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二、间接抒情二、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志、借古讽今、借古讽今等 1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外露,主要通过,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来寄寓思想感情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感悟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中感悟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中的情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撷取撷取““孤帆远影尽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中没有一字说惜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中没有一字说惜别、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又体现在景物中,随水别、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又体现在景物中,随水长流可谓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以下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下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间接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物象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物象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客观景物明显地明显地涂染涂染上上了诗人浓郁的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主观感情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不语,,乱红乱红飞过秋千去飞过秋千去•可堪可堪孤孤馆闭春馆闭春寒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声里斜阳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残月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入景、(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一切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皆情语)——移情手法移情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品味出景是何景,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品味出景是何景,情是何情,情是何情,请判断下面诗歌何为乐景,何为哀景。
请判断下面诗歌何为乐景,何为哀景乐景: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鸟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鸟鸣、日出等)鸣、日出等)哀景: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乐景)(乐景)(哀景)(哀景)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1.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2.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情4.4.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作用:作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5.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晏几道《《临江仙临江仙》》先以先以““落花落花””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而产生的哀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而产生的哀愁,再以愁,再以““燕双飞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人独立””这这一哀愁,看到燕子成双成对自由自在地飞翔,想一哀愁,看到燕子成双成对自由自在地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到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 细草微风岸,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天地一沙鸥抒情手法抒情手法 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 1))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2 2)) 这是一幅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的春景图 ((3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适的心境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1 1、、托物言志的托物言志的““物物”” :某物的一些特性:某物的一些特性• 托物言志的托物言志的““志志””::指感情、志向、情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操、爱好、愿望、要求等•2 2、、借景抒情的借景抒情的““景景””:: 指自然风景,而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不是某种物品 ((““景景””一般指凄凉、萧一般指凄凉、萧索、悲壮、沉闷、冷清、幽寂、幽静、开索、悲壮、沉闷、冷清、幽寂、幽静、开阔、清新、明丽等环境特点。
阔、清新、明丽等环境特点 • 借景抒情的借景抒情的““情情””::专指热爱、憎恶、专指热爱、憎恶、激愤、赞美、欢快、欣喜、悲伤、沉重、激愤、赞美、欢快、欣喜、悲伤、沉重、哀怨、忧愁、恬淡自适、孤独寂寞等感情哀怨、忧愁、恬淡自适、孤独寂寞等感情快记下来!快记下来!快记下来!快记下来! 小松小松 杜荀鹤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运用了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手的手法诗以““小松小松””喻人,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低微而出作者对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光抒抒 情情 方方 式式 小小 结结 一、直抒胸臆一、直抒胸臆 诗人在诗中直接袒露襟怀,不加诗人在诗中直接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二、间接抒情二、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今等 表达(写作)技巧表达(写作)技巧3 3、表达(写作)技巧:、表达(写作)技巧: 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 、对比、化用、象征、、对比、化用、象征、联想、想象、起兴、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联想、想象、起兴、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渲染渲染 :用用各种表现手法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正面着意描写正面着意描写1 1)) 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2 2)) 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接着通过对船帆、鸟羽、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接着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天际、大树的描绘渲染渲染离别时的伤感气氛,尾联则将离别时的伤感气氛,尾联则将沾襟的别泪比作散丝般的密雨,离愁别绪喷涌而出沾襟的别泪比作散丝般的密雨,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烘托(衬托)烘托(衬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分为的事物鲜明突出可分为“正衬正衬”“反衬反衬”•可以是可以是人烘托人人烘托人,如,如《《陌上桑陌上桑》》中借中借“行者行者”“少年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可以是可以是物烘托物物烘托物,如,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月出惊山鸟”等等“以声衬静以声衬静”“以以闹衬静闹衬静”;;•更多的是更多的是以景托人以景托人,如,如《《琵琶行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中三次写江中之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江流宛转绕芳甸,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月照花林皆似霰后句直接写月,用比喻形象地展现月亮的皎(后句直接写月,用比喻形象地展现月亮的皎洁明亮的特点)洁明亮的特点)•侧面描写(烘托):侧面描写(烘托):空里流霜不觉飞,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汀上白沙看不见写(写““流霜流霜” ” 实为写月,实为写月, “ “白沙白沙””是侧面烘是侧面烘托托, ,突出月的皎洁明亮)突出月的皎洁明亮) 张若虚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下面两句诗句在对月的描写上有何不同?下面两句诗句在对月的描写上有何不同?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反差强烈,更突出主题或思想,坏的显得更坏反差强烈,更突出主题或思想,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越中览古越中览古 李白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首诗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热闹场面与凄凉场面的鲜明对比,更突出之热闹场面与凄凉场面的鲜明对比,更突出之前奢华的罪恶、今天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前奢华的罪恶、今天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突出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强烈,突出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对对 比比•姜夔姜夔《《扬州慢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白居易白居易《《轻肥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宦官与百姓生活的对比,无情地揭露了统通过宦官与百姓生活的对比,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治者的穷奢极欲抑扬结合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王昌龄《《闺怨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不知愁愁””,后面才说她,后面才说她““悔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闺怨””的主题。
的主题 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到夜郎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篇章结构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开门见山(点题)、(点题)、( (卒章显志卒章显志) )作铺垫作铺垫: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之前,: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呼之欲出”“”“先声夺人先声夺人”“”“山雨欲来山雨欲来””的艺的艺术效果。
术效果 过渡,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起承转合起承转合以景结情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前后的互相联系前后的互相联系•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雨””、、““暮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这首诗在这首诗在结构上有结构上有何特点何特点? ?呼应、照应呼应、照应从军行从军行 王昌龄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一般诗歌都喜欢卒章显志一般诗歌都喜欢卒章显志, ,这首诗最后一句这首诗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 “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景物描写,前一句是景物描写,前三句均就琵琶声抒情诗歌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三句均就琵琶声抒情诗歌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的,这首诗的,这首诗以景结情以景结情,在军中置酒饮乐后,忽然,在军中置酒饮乐后,忽然出现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这样出现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这样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融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使诗情得到升华,把征戍者的内心世把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地含蓄、深刻界表达地含蓄、深刻结尾技巧结尾技巧: :以景结情以景结情•诗中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对渔翁的描写有什诗中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对渔翁的描写有什么关系?么关系?江雪江雪 柳宗元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歌运用了诗歌运用了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孤舟蓑笠翁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鸟飞绝””、从、从““人踪灭人踪灭””写尽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山”“”“径径””前冠以数量前冠以数量词词““千千”“”“万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了重要作用起了重要作用烘托:烘托:以前面的背景烘托后面的人物以前面的背景烘托后面的人物/ /作铺垫作铺垫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烘云托月,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使主体形象更丰满,特色更突出主体形象更丰满,特色更突出常见提问方式常见提问方式: :((1 1)这首(句)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这首(句)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手法、或手法) ??((2 2)请分析这首(句)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请分析这首(句)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法、或手法)3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4)两句诗比较哪句更好?哪一个字更好?两句诗比较哪句更好?哪一个字更好?答题一般步骤:答题一般步骤:((1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结合诗句解释手法3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多想、多练、收获多多多想、多练、收获多多…… 踏莎行踏莎行 欧阳修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行人”的离愁别的离愁别绪下阕虚写通过设绪下阕虚写通过设“行人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思念“行人行人”的愁苦之像来写愁思妻思夫,夫的愁苦之像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故写愁,将倍增其愁;相辅相成形成渲染、致故写愁,将倍增其愁;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烘托,从而突出中心•古诗中常见的一些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用典、夸张、排比、对比、比喻、拟人、借代、用典、夸张、排比、对比、 互文、双关、设问、反问、炼字、倒装互文、双关、设问、反问、炼字、倒装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形象,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形象,强化特定的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则能以生动形象强化表情达强化特定的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则能以生动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词的主题意,从而深化诗词的主题•宋代贺铸宋代贺铸《《青玉案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梅子黄时雨以不可胜数之物喻闲愁,极写无限的愁怀恨绪以不可胜数之物喻闲愁,极写无限的愁怀恨绪•唐代朱庆余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舅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舅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赏识的心态•张籍张籍《《酬朱庆余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借歌艺了得的歌女一定会受到人们借歌艺了得的歌女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件事,肯定朱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的喜爱这件事,肯定朱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比喻与象征的区别:比喻与象征的区别:比喻是修辞格,象征是写作手法,比喻是修辞格,象征是写作手法,如果通篇贯穿着某种意象才是象如果通篇贯穿着某种意象才是象征 炼字炼字,注重一字传神,情真意烈炼字这种特殊的修,注重一字传神,情真意烈炼字这种特殊的修辞很多情况下属于活用、比拟等。
辞很多情况下属于活用、比拟等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燃杜甫《《绝句绝句》》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前村深雪里,昨夜前村深雪里,昨夜一一枝开齐巳枝开齐巳《《早梅早梅》》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早”字,照应题目字,照应题目人烟寒桔柚,秋色人烟寒桔柚,秋色老老梧桐李白李白《《秋登宣城谢脁楼秋登宣城谢脁楼》》“老老”是使动用法,突出了阵阵秋风中梧桐因绿叶凋零萧索的样是使动用法,突出了阵阵秋风中梧桐因绿叶凋零萧索的样子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破月来花月来花弄弄影张先张先《《天仙子天仙子》》动词动词“破破”与与“弄弄”用得极其生动细致,把云、月、花、影四个用得极其生动细致,把云、月、花、影四个意象连接起来,使景物人格化,富有生命感意象连接起来,使景物人格化,富有生命感破破”描写明月描写明月冲破云层,冲破云层,“弄弄”则写出月光洒在花上,花儿在月光的映照下则写出月光洒在花上,花儿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花的美好形象呼之欲出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花的美好形象呼之欲出。
另外以动衬静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另外以动衬静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倒装,又称倒装,又称“倒文倒文”,与文言文的倒装不同,文言的,与文言文的倒装不同,文言的倒装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诗词却无定律诗词中的倒倒装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诗词却无定律诗词中的倒装主要是为了照顾平仄或押韵,又是是为了照顾对仗装主要是为了照顾平仄或押韵,又是是为了照顾对仗诵读古诗词时,如遇到按字面语序讲不通时,就应考诵读古诗词时,如遇到按字面语序讲不通时,就应考虑是否倒装,再清理出正常语序加以理解虑是否倒装,再清理出正常语序加以理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三秦辅城阙,望五津烽烟三秦辅城阙,望五津烽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风帘卷西风帘卷 古诗词中还常用夸张、用典、对古诗词中还常用夸张、用典、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白居易《《琵琶琵琶行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不再赘述。
文章中运用的辞格,不再赘述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李白(《《三年五年三年五年》》P.385))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作此诗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作此诗 1、诗中的、诗中的“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雁别秋江去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答::1))“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写大雁有意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步骤二)更好地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为诗人带走愁心,(步骤二)更好地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并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并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引愁心”比比“别秋江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步骤三)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步骤三)答:答: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饮酒,写出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饮酒,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达喜悦的心情步骤二、三)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达喜悦的心情步骤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