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B卷.doc
14页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20·普陀模拟) 按题目要求填空 (1) __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2) “叹年来踪迹,________?”出自柳永的《________》 (3)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虚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2. (7分) (2018高二上·大理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B .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C .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D . 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E . 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2) 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 (6分) (2019高一上·梅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面埋伏显英雄林道远很早就想写汪德龙,可越熟悉越难写每当苦思何处落笔,不知咋的,总会想起两个场面一个是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现代刻字组现场决赛主持人公布“二月花”的题目后开始计时,汪德龙不慌不忙,率先完成设计,最终以遥遥领先的最高分夺得金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一脸茫然,僵在那里,半天才说出“感谢”之类的话来,主持人赶忙给他“台阶”:“看来他比较内向事后德龙告诉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汪德龙就是这样,人很憨厚、谦和,低调、寡言,但艺术上却充满灵气、锐气,集诸多艺术于一身……这使我想到他为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题写的两个片名:《英雄》《十面埋伏》汪德龙这位艺坛精英,打自“英雄”出名之后,人们误以为他只是一位书法家殊不知,他在艺术上还有许多过人之处,因为憨厚、低调而鲜为人知,一旦显山露水,方知早已“十面埋伏”汪德龙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潮州。
他从小便喜欢画画,小巷里的墙角、台阶、路面成了他的画板文革”期间作为知青“上山下乡”后仍笔不离手,怀揣一个速写本1976年到了部队如鱼得水,绘画才能刚一显露便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他的本职工作是跟剧组做舞台美术设计,根据剧情需要创作不同环境下的仿真世界,比如海底的珊瑚、漂移的海草、历史考证下的碑帖、巨大的石雕、古印等等,小到一枚树叶,大到一个世界,全是以假乱真本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他却常常爆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成就德龙出名,只因“英雄”二字张艺谋导演电影《英雄》时,十几个人书写的片名都不合意,刚刚为中日韩合拍的电影《武士》题写片名的汪德龙经人推荐也送去作品他特意把“英”字处理成梯形,给人一种仰望高楼的感觉,最后一捺采用了流动线条,像武术动作“扫单腿”,而“雄”字左边部首往上提,有点闪躲的意味,营造出影片的氛围与意境,张艺谋一眼看中随着影片隆重上映,当“英雄”二字以磅礴雄浑之势在银幕推出时,汪德龙也出名了接着,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都请汪德龙题写片名他那古朴、奇峻、沉稳的书法艺术,从荧屏、银幕和各种展览大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英雄”成了他第一张“名片”2011年,正当人们误认为德龙只是书法见长时,《书法名家报》隆重推出了《汪德龙刻文艺界名人百方印辑》,一时间好评如潮。
行家评价“不俗!”多家报刊纷纷发表他的篆刻作品他的印作很随意,很轻松,在痛快爽利中透着奇崛与灵动,在整体的观照中不难发现他在艺术的“通”上所作的努力德龙治印,也有个“不俗”的故事:他在首届“杏花村杯”赛事和全国第四届刻字艺术展中双双获得金奖之后,成了后几届的评委,已经小有名气不少人误以为刻字与篆刻是一回事儿,纷纷向他求印此时,他的篆刻“还拿不出手”,但他答应了他想,艺术是相通的,只要敢闯肯努力,定能“曲径通幽”德龙艺术上敢闯,早有先例:二三十年前一度兴“烫画”,有朋友以为会画画的都会,也向德龙索画德龙拿起烙铁往三合板上一烫,要花得花,要鱼得鱼,大喜,不久便有烫画作品送人,至今我的居室还挂着他烫的徐悲鸿的两匹奔马如今,德龙的篆刻也出名了,“方寸”之间尽显才华一番“十面出击”取得战果之后,汪德龙又“埋伏”起来了汪德龙到底“埋伏”有多深?最知根知底自然是他的爱人袁东敏小袁当面说道:“德龙生活上整个的弱智叫他买白醋,他买了瓶醋精回来;叫他买袋淀粉,他买回来“自发玉米面”;一次,小袁去香港,回来看厨房里米面什么都没动,“吃什么呢?”抬头看到挂在窗口的长条大南瓜不见了,一问,德龙每天割一段蒸着吃,没做饭……德龙一旁听着、傻笑着:“别把我说成陈景润。
小袁说:“差不多小袁继续数落着:他从潘家园(文物市场)回来,在屋里拿着石头看,能看半天,有时看到睡着了,石头“咣叽”掉地下;他一写字画画,都听不着,听着也不接;上班易受干扰,中午一吃过饭又溜回工作室,从不午休;练字练出名堂那阵子,他每天晚上练到一两点钟……小袁总结了一句话:“德龙就是一门心思用在他那些书画篆刻上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汪德龙在艺术上充满灵气、锐气,集诸多艺术于一身不过因为他为人憨厚、低调,所以一直鲜为人知B . 汪德龙埋伏于艺术创作,面广、成就大凡舞台美术设计、书法艺术、刻字、篆刻等都有很深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成就C . 汪德龙在艺术上敢闯、肯闯,认为艺术能“曲径通幽”汪德龙在篆刻上取得成就后,接受朋友所托而“刻字”,认为一样能做好D . 本文前半部分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侧重介绍汪德龙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取得的成就;后半部分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日常生活体现汪的追求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汪德龙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他从小便喜欢画画,小巷里的墙角、台阶、路面成了他的画板B . 德龙出名,只因“英雄”二字,他特意把“英”字处理成梯形,给人一种仰望高楼的感觉,而“雄”字左边部首往上提,有点闪躲的意味,营造出影片的氛围与意境。
C . 汪德龙题写了很多电影片名,如《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等,体现出古朴、奇峻、沉稳的书法艺术风格十面埋伏”是他的第一张“名片”D . 从小袁的数落和总结中可知,汪德龙生活能力很弱,接近“弱智”,但汪德龙就是一门心思用在他那些书画篆刻上的人3) 汪德龙的形象特征怎样?他的艺术生涯给你怎样的启示? 4. (9分) (2019高三上·崇明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马薇薇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真的要保守一点儿,不然太危险啦这些话,貌似苦口婆心,但是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如果不是你穿着太暴露、晚上不回家、交友太随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④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其实,这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
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家法恩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本来,她的研究主题恰好就是人们对受害者的谴责心态,按理说她本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种尴尬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当时,法恩刚生完小孩不久,推着婴儿车在家周围散步在公园的长椅上,她遇到了一位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性,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很是感伤聊起来才知道,后者刚经历丧子之痛然而,在这位女士诉说伤心往事的时候,法恩坦承,她没有感同身受的悲伤,反而心里涌现出无数恐怖的指责——你这位妈妈,当时肯定哪里疏忽了,才导致孩子夭折⑤所以,同样是母亲,本来应该感同身受,但是法恩却不可遏制地表现出一种攻击心态,这是面对恐惧时自保的本能在作祟这种恐惧感强烈到,即使一辈子都在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专家,也会在轮到自己的时候,表现出“谴责受害者”的态度原因很简单,这是他们唯一能感到心安的方式,因为不能允许自己想到这是自己,或者家人和朋友也可能遇到的事情,所以他们就一定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出跟自己以及关心的人不一样的地方⑥“谴责受害者”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就会演变成“寻找替罪羊”,这在心理学上叫“替代性攻击”,也就是为了宣泄怒火,让无辜者受伤害最常见的替代性攻击就是无缘无故乱发火,比如员工上班被老板骂,于是回家跟老婆吵架,老婆憋了火就打孩子,孩子去学校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同学家长一生气就在办公室里骂自己的员工……负能量的传递,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无人幸免。
⑦当然,直接发火,还只是替代性攻击最低阶的表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也知道自己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而更高级的替代性攻击,表面上更温和理性,实质上则更为可怕——因为它是通过貌似理性的方式彻底把无辜者妖魔化了比如说,每当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美国右翼政客总喜欢在外国人身上找理由——为什么美国失业率那么高?一定是外国人把就业机会给抢走了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为外国人非法跑到我们这里来只要稍有常识就能知道,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和社会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原因归咎于外国人,这个判断本身就很幼稚但是,很多投票的美国公民就是愿意为这种说辞买账因为只要找到凶手,只要知道该向谁生气,他们的痛苦就会下降⑧总之,人是一种需要找理由的生物小孩在刚开始懂事时,不是总爱问“为什么”吗?他们可不接受“我不知道”这种严谨的说法即使给他们一个非常胡扯的答案,也总比没有答案要好事实上,大多数人问“为什么”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安心而在面对不幸和痛苦的时候,我们对原因的渴求就会更加强烈,特别需要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幸的人会是自己⑨所以,心理师在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坦然接受这个不幸运的事实。
如果不能放下“寻找凶手”的心态,你的脑子里就会一直开启替代性攻击的雷达,就算找到一个可以宣泄情绪的对象,看似出了气,其实这个心结还是没解开⑩总之,人们需要安全感,远胜于需要事实悲剧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越是容易去谴责受害者,寻找替罪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倾向,才能公平地对待受害者,并且不受情绪干扰地去思考——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有删改)(1) 第②段加下划线的词语“罪有应得”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2) 对第③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典型的“谴责受害者心态”的事例使上文定义更易理解 B . 进一步探究“谴责受害者心态”这一负面情绪背后的实质 C . 形象化地阐述“谴责受害者心态”的表现形式及主要危害 D . 直接为下文分析“谴责受害者心态”的原因及发展作铺垫 (3) 下列对“替代性攻击”这一概念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