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守仁《瘗旅文》原文及翻译译文.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办****家
  • 文档编号:547613911
  • 上传时间:2024-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3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王守仁《瘗旅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瘗旅文》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王守仁《瘗旅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瘗旅文》原文及翻译王守仁 原文: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

      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译文: 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北京来到这里,不知他姓甚名谁身边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

      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 “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

      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 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假使我也死在这地方啊,请带着你子你仆紧相从我们一起遨游同嬉戏,其乐也无穷驾驭紫色虎啊,乘坐五彩龙;登高望故乡啊,放声叹息长悲恸你安心守分居墓中啊,可不要变成厉鬼村村寨寨乱逞凶!’ 王守仁《瘗旅文》 2、欧阳修《读李翱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读李翱文》原文及翻译欧阳修 原文: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复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

      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译文: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

      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

      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家之事,可叹啊!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作 欧阳修《读李翱文》 3、《祭妹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袁枚 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袁枚《祭妹文》节选) 译文: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远呀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离奇的梦,作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挥动双臂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

      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长安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4、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守仁《尊经阁记》原文及翻译王守仁 原文: 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