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略论李白的“白”与白居易的“白”.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61941975
  • 上传时间:2022-03-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1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略论李白的“白”与白居易的“白”   说到诗,自然想到唐;说到唐诗,自然想到两个“白”:李白和白居易,他们两个大诗人,一个名白,一个姓白;而他们的诗有个共同特点:白,很多人却无视了   李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闻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不少作品,尽管历经一千多年,仍旧喜闻乐见,广为传唱;甚至通俗易懂,无须翻译注解,即可一读便知,一听便懂:知其意,懂其妙,感其美,觉其味哪怕是扁担大字也不相识一个的文盲,或者几岁的儿童最有劝服力的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语言浅显直白,意境却千古隽永,引起多数人的共鸣!又如: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琅琅上口,意境绝美,感情深厚,无须注释,肯定直白,再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挥而就,如饮清泉,直白无疑,读之,简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俊逸之风!如此直白作品,数不胜数;更有一些作品,虽经长远时代,稍稍注解,即能够明白其意思,毫不晦涩,这里就不多展示了  白居易的“白”,更是众所周知:他的诗语言通俗平易,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殊喜爱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予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恕不一一列举,想大家都有深切体会。

        据说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白居易每次写作了一首诗,便念给老婆婆听,如婆婆有听不懂处,便反复修改,直到听懂为止这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他的诗歌为什么和李白一样,千古流芳,盛传不衰了  除此之外,古代诗人很多传诵千古的诗歌名句警句,无不是通俗易懂的白话;同样的话,千年前说出口的,和此时此刻说出口几乎没有什么区分:月是家乡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但愿人漫长,千里共婵娟;等等坚信挚友们可以举出比我更多的例子就是现代人写古典诗词成就比拟高的如毛泽东诗词,也是用词澄澈,语言明快、直白,同样能够表达深刻的思想、深厚的情感和困难的内涵  我说以上话的缘由,是对一些现代人写古典诗词陷入了误区的现象感到疑虑,或许是我的片面看法:仅仅在网络文学上就可以看到,一些高手,喜爱追求曲高和寡,喜爱引用生涩的典故、词汇,喜爱沿用旧韵〔这是题外〕,好像不如此缺乏以显示其“古典”;喜爱运用早已经为时代淘汰的词汇,喜爱从故纸堆里找寻稀奇,忌讳运用时新的词语和表达新型的价值观念,好像不如此缺乏以显示其水平到头来,别人是一头雾水,看得稀里糊涂,自己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其文章的点击率低就可以侧面说明这个问题更。

      要害的是,读者读来,有腐臭气味,乏别致气息,觉得他的句子意思古人已经说了千遍万遍,有此时此刻人以“作者”的身份再说出来,不仅似曾相识,而且发馊、恶心、反胃,这样的作品,与其说“作”,不如说“呕”,读者谁会喜爱呢?更何况,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节奏、情感改变来说,古典里很多东西是须要更新,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宋词里闺情写的特殊多,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低下、交通通信的不便利、生活习惯的时代特色.而如今假如再写“卷帘”、“倚栏”、“尺素”、“灯花落”之类,有何意义呢?只会牵强而已!  文学作品,包括诗,当然包括现代人写古典,都必需遵从一个原那么:来源于生活,复原于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都必需与时俱进,表达作者独特的时代和特性化的视角体验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的表达,是一个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行为(假如纯粹是自吟自唱,不须要别人理睬,就自然不须要发表出来了,另当别论),须要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样才到达目的,才便于沟通提高,其作品价值才能够得到社会的成认,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反之,假如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自作清高,那么只能弄巧成拙、贻误自己、埋没自己,更无益于别人  所以,我建议,写古典的时候,适当“白”一点,适当通俗一点,多从思想情感的境界上去挖掘提高,多推陈出新,给予古典体裁的诗词以现实的内容和意义,少在好古求畸上耽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同时,对网络文学的诗词编辑们也提出这个建议,请适当考虑,不要固步自封了 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