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展开图.doc
19页建立时间:2006年10月11日 {:他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检修-6}用双层叠式绕组画展开图 例3、一台36槽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要求用 双层叠式 画展开图1、 求 每极所占槽数=36/4=92、 求 每极每相所占槽数=每极所占槽数/3相=9/3=33、 根据上二式计算,用不同的线条分出各极、各相槽数该图表现为每极占9槽,每相占每极中的3槽同时可根据每相邻二相电流必定 相反按此标出电流方向:在第一磁极里1、2、3三槽为A相,电流向上4、5、 6三槽为C相,电流向下7、8、9槽三槽为B相,电流向上以后各极各相均按 此顺序排列,但电流方向在 N极的均向上,而在S极的均向下如下图所示NSNs1 1F 1 》1 1 (t <卜AC BA 丄卫A £ RA JL B1 11111 1 1 1 1IIIIIIIHIIIIIIIHI]2 3 4 5 b 7 a 4 LOH 12 u H IS Jfrll is u 23 2S Ji 27 18 29 J03I 12 33 14 J5 3b4、按双层叠式绕组方式画出第一相绕组(对于双层叠式绕组,若是整距绕组, 基本上还是一个线圈的一边在 N极,另一边必定在S极。
注意:这是指整距绕组 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以看出 1、2、3、10、11、12、19、20、21、28、29、30计 12槽为 A相绕组(上图中的每一个槽内有二条线,实线部分为槽内线圈的上层绕组,双点 划线为下层绕组上下层绕组必须分清每个线圈由如下组成:第1槽的实线 与第10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2槽的实线与第11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3槽的实线 与第12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10槽的实线与第19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11槽的实 线与第20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12槽的实线与第21的虚线为一个线圈------余类 推5、连接方法 按电流方向、向右方向、依线圈的排列顺序依次连接如下图所示连接顺序:第1槽的实线为第一相进线其(电流向上)其尾线由第 12槽的双点划线(虚线、电流向下)出与第21槽的虚线相连(电流向上),其出线头由第10 槽实线出(电流向下),由第10槽的实线与第19槽的实线相连(电流向上),其 出线由第30槽的虚线出(电流向下),第30槽的虚线再与第3槽的虚线相连(电 流向上),其出线由第28槽的实线出(电流向下)细看就可以发现,每一槽的 电流方向均与上方所标注的电流方向相6第二相绕组的进线及其绕组画法计算 每槽电角度=(极数X180度)/36=20度求 120度后的第一槽 120/20=6槽 由于第一相进线是从第1槽进,1、2、3、4、5、6槽,每槽20度,计120度,120度后的第一槽则是第7槽。
就是说第二相绕组的进 线应是由第7槽开始,并按第一相绕组相同的方法接线7、第三相绕组的进线及其画法第三相进线的推算与第二相计算法一样, 只不过是以第二相进线头为准计算的 即第7、& 9、10、11、12槽每槽为20度,合计和为120度,120度后的第一槽为第13槽如下图所示i NSNS111if U111t 1 IA£L..B丄丄,」4CL!1 ? J 4 S 7 a 9 1011 UB14 1H617 lfiH20 212?2374 30 H3J H M J5 «ul w2 vl Iwi Iu2 v2&下线口诀:双层绕组:先底层,迂满距,两边下,先底层,后面层,倒序下,至结束9、下线先后顺序 下第10、11、12槽的虚线(先底层)、下第13、14、15槽的虚线(先底层)、下第16、17、18槽的虚线(先底层)、下第19、20、21槽(迂满距,两边下,先底层)、 下第10、11、12槽的实线(后面层)、下第22、23、24槽的虚线(迂满距,两边下,先底层)、 下第13、14、15槽实线(后面层)------以下均按这方法下线将乐老连 2007/5/19 15:24:19 | 阅读全文 (14578) | 回 复实训二三相异步电机绕组结构D5M)D1QJJ D6WJ D2(Vx)D3 (Wx)D4M)8 910 1112 13 141516 1718192021 222321K2B2T2329 D3132333135361 2一、有关术语和基本参数(一)线圈和线圈组1. 线圈线圈是组成绕组的基本元件, 用绝缘导线(漆包线)在绕线模 上按一定形状绕制而成。
一般由 多匝绕成,其形状如图1-2-1所 示它的两直线段嵌入槽内,是 电磁能量转换部分,称线圈有效 边;两端部仅为连接有效边的“过 (a)菱形线圈 (b)弧形线圈 (c)简化画法图1-2-1常用线圈及简化画法桥”,不能实现能量转换,故端部越长材料浪费越多;弓I线用于引入电流的接线图1-2-2是线圈嵌入铁心槽内的情况a)立体图 (b) 展开图 (c) 有效边在槽内实际情况图1-2-2单层绕组部分线圈嵌入铁心槽内2.线圈组 几个线圈顺接串联即构成线圈组,异步电机中 最常见的线圈组是极相组它是一个极下同一相的几个线圈顺接串联而成的一组线圈,见图1-2-3所示 (a)连接方法图1-2-3(二)定子槽数 和磁极数21. 定子槽数定子铁心上线槽总数称之为定子槽数,用字母 为电机定子铁心上的线槽2. 磁极数2磁极数是指绕组通电后所产生磁场的总磁极个数,(b)展开图 (c)简化图一个极相组线圈的连接方法表示如图1-2-2(a) 、( b)所示的就电机的磁极个数总是成对出现, 所以电机的磁极数用2 表示异步电机的磁极数可从铭牌上得到,也可根据电机转速计算出磁 极数,即式中 一电源频率;—磁极对数;—电机同步转速, 可从电机转速 取整数后获得。
它在交流电机中为确定转速的重要参数,即(r/mi n)(二)极距t和节距y1. 极距T相邻两磁极之间的槽距,通常用槽数来表示(槽)2. 节距一个线圈的两有效边所跨占的槽数为了获得较好的电气性能,节距应尽量接近极距T即(取整)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的是整距和短距绕组四) 每极相槽数与槽距角1. 每极相槽数是指绕组每极每相所占的槽数(槽)2. 槽距角指定子相邻槽之间的间隔,以电角度来表示,即(电角度)(五) 线径 与并绕根数线径 是指绕制电机时,根据安全载流量确定的导线直径 功率大的电机所用导线较粗,当线径过大时,会造成嵌线困难,可用几根细导线替代一根粗导线进行并绕 其细导线根数就为并绕根数(六)单层与双层绕组 单层绕组是在每槽中只放一个有 效边,这样每个线圈的两有效边要分 别占一槽故整个单层绕组中线圈数等于总槽数的一半 1 —槽楔;2 —覆盖绝缘;3—槽绝缘;4 —层间绝缘;双层绕组是在每槽中用绝缘隔为 5 —上层线圈边;6—下层线圈边;上、下两层,嵌放不同线圈的各一有 图1-2-4单、双层槽内布置情况效边,线圈数与槽数相等,图 1-2-4是单层、双层槽内布置情况示意图三相绕组的排列方法为了在电机内形成旋转磁场, 定子槽内各有效边应流过哪一相的电流是有规律的, 对三 相绕组进行排列其目的,就是体现规律,形成旋转磁场。
一)三相绕组的构成规则1.每相绕组的槽数必须相等,且在定子上均匀分布;2 .三相绕组在空间应相互间隔 1200电角度3. 三相绕组一般采用60°相带,即三相有效边在一对磁场下均匀地分为 6个相带二)排列方法1 .计算基本参数每极相槽数 ;槽距角 2. 编写槽号编号从第一槽开始顺序编号3. 划分相带取 个槽为一个相带,相带按 U-W-V1-U2-W-V2的顺序循环排列4. 标定电流正方向把Ui、Vi、W相带电流正方向选定为指向上方,贝y U2、V、W相带电流正方向指向下方即相邻相带的电流正方向上下交替5. 作绕组表槽号相带6 •排列实例图1-2-5是三个三相绕组分相带、标电流的排列情况取不同的极数和槽数,以利于观 察其规律a)图为三相4极24槽;(b)图为三相2极24槽;(c)图为三相4极36槽a) 3相4极24槽(b) 3相2极24槽(c)3相4极36槽图1-2-5定子绕组有效边相带分布及各相电流正方向只要按上述排列方法, 使Ui相带各槽导体流入 U相电流;V相带各槽导体流入 V相电 流;Wi相带各槽导体流入 W相电流,而U2相带、V2相带和W2相带对应的各槽导体分别流 出U相、V相和W相电流,即可满足绕组空间对称的规则。
三、三相绕组的端部连接方式连接端部是为了将分布在各相带的槽导体构成三相对称绕组, 连接方式是多种的,每一种连接方式就形成一种形式的绕组一)三相单层绕组端部连接方式性能及特点1 •等宽度式(叠式)线圈为等距,所有线圈节距相同,线模容易调整;线圈节距短于极距(整距) ,较省线材;单层绕组的线圈数目少,嵌线省时,但电气性能较差2 •同心式绕组是单层布线,有较高的槽满率;线圈节距的平均值为等距, 绕组端部长度大而耗线材,且漏磁较大、电气性能也较差;可采用分层嵌线而形成“双平面”或“三平面”绕组, 使嵌线方便,多适用于二极电机3 •交叉式绕组为整距,但线圈平均节距较短, 用线较节省;每组线圈数和节距都不等, 给嵌线工艺增加了困难;槽满率较高,电气性能较差另外,端部连接方式也可成为同心交叉式,即 把等宽度的两线圈改成同心式二)三相单层4极36槽绕组端部连接方式由 三相4极36槽可知该绕组的每极相槽数 q=3,端部连接方式可能出现三种方式,用图 1-2-6 (a)、(b)、( c)描绘,只连接其中某一相在各分图上说明a)等宽式(叠式)(b)同心式(C)交叉式图1-2-6单层绕组的三种类型在实际中,选用哪种端部连接方式,这不是修理人员所考虑的,只有设计人员才考虑。
对修理人员来说,原设计数据是重绕电机的重要依据,是不可更改的三)三相单层4极24槽绕组端部连接方式由三相4极24槽的两个基本参数可计算出每极相槽数 =2,根据其规则排列组合有三种端部连接方式,见图1-2-7所示a)等宽式(叠式)(b)同心式(c)单链式总之,以上几种单层绕组型式, 具有高的槽利用率、不易发生相间短路、线圈数目较少、嵌线工时省等优点,在小型电机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JO2及Y系列电机中,单层叠式绕组用于的4、6、8极电机;单层交叉式绕组用于的2、4极电机;同心式绕组用于的2极电机这些绕组型式在日常的修理工作中都经常可以见到另外,单层绕组由 于结构的限定,其绕组端部较厚,不易整形,无法利用适当的短距来改善绕组的电磁性能, 这就是单层绕组的电机性能较差的原因对容量大,要求高的电机,通常用双层绕组 双层绕组的节距可任意选定, 利用适当的短距系数即可消除气隙磁场中的高次谐波,改善电机性能四) 三相双层。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