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其命惟新——谈几种新型公文的认知与写作.docx
5页与时俱进其命惟新——谈几种新型公文的认知与写作与时俱进其命惟新——谈几种新型公文的认知与写作 口张永瑕 文章是时代的产物,“变”是文章的唯一常态时世既殊,物象既变,心随物转,新裁斯出,诚天经地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公文文体也在不断开展、嬗变一些公文尽管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中难觅踪迹,在实际工作中却异样活泼、如鱼得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文种扩容会将它们纳入其中探究它们,对于公文写作的实践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下,未被《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收入其中,却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大放光荣的“准公文”有公示、预备通知、工作要点等此类文种,虽说小荷才露,却必需高度重视,藉此强化写作此类公文的技能与素养,更好地为机关、单位效劳 一、公示 “公示”,无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还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都未将它作为法定文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明的:“公开宣示,让公众了解并征求看法在现实生活中,公示无疑是一种高频文体,如任前公示、录用公示、重大工程公示,数不胜数。
这是“善政“之举,也是“善治”之举,更是信息公开的题中之义 公示进入公文视野,最早当在2000年是年,中组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看法》〔中组发[2000]18号〕,此为最早的以“公示”为主题的官方文本此前,也有大量的公示文本出此时此刻公文写作实践中,但那只是一种摸索而已从2000年以后,公示方作为一种刚性文种固化下来它是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办发[2000]15号〕要求而产生的新文体 《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看法》,同样适用于行政机关的书写实践此举的预期是,将党委〔党组〕集体探讨探究确定拟提拔或调整的干部的有关状况,通过必须的方式,在必须范围和期限内公布,广泛听取群众的反映和看法,再正式实施对干部的任用论文范文 )这种做法把扩大民主从干部引荐、考察环节延长到任用决策阶段,把民主参加的范围由局部干部扩展到广阔群众,表达了坚持党管干部原那么与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途的有机结合因此,公示,可以使党组织得到的信息更精确、更优质、更有针对性;还可以最大程度上躲避用人失察的风险;同时还有利于强化监视,营造良好的选贤任能风气。
此文件对公示的对象、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程序作了详细规定,可操作性强比方,“公示内容一般包括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诞生年月、籍贯、学历学位、政治面貌、现任职务等自然状况和工作简历对拟任职务是否公示,各地、各部门可依据实际状况自行驾驭公示时间“一般以7—15天为宜”文件还特殊规定“从2002年起,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特别岗位除外〕的选拔任用,都要实行任前公示制” 目前,公示写作中出现了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把公示当作通知来写,如“任前公示通知”;一是公示内容不标准,连姓名、籍贯都付之阙如众所周知,通知这个文种可以用以发布任免事项,但无论任命还是撤职的,都是既成事实公示那么不同,用还是不用,尚不确定将公示与通知混用,明显于情、于理、于逻辑不合公示内容的不标准,缘由在于没有对号入座,没有按《看法》所要求的各要素来写作 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公示写作力度在与日俱增;2022年12月28日国家开展改革委《关于实行政府重大投资工程公示工作的指导看法》〔发改投资[2022]3131号〕,对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投资管理透亮度和社会参加度,更好地爱护政府投资工程所涉及公民和法人的切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此后,政府层面的公示还延及表彰信息的公示,如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对拟设立全国“扫黄打非”评比表彰工程的公示》〔2022年1月13日〕、《关于对拟开展的三个表彰工程的公示》〔2022年2月I1日〕公示运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作实践是社会进步的表达,它对于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参加权、表达权和监视权作用突出 总体而言,公示写作难度并不大,目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写作时宜遵守标准公示写作的超文本意义必需引起高度重视,它已成为制度供应的重要一环,成为善政、善治的重要抓手,切不行等闲视之 二、预备通知 严格来说,预备通知不是新文种,它只是原有文种的细化、拓展而已《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中通知的弹性没有此时此刻这么大随着市场经济建立的不断深化和公务活动的日益困难,公务活动本钱预算、预期收益越来越成为公务标准的重要环节,“预备通知”或“预通知”的文体潜能得以被不断挖掘出来 前瞻性、预判性是公文写作的理念之一,也干脆催生了预备通知的不绝如缕比方有些大型会议、大型培训班,召开、开班的时间尚不确定,就须要先将通知下发,因为召开、开班是确定的,不确定的只是详细哪一天、哪一个时段实施而已。
先将通知以预备通知的形式下发,便于受文机关或个人作好会前、学前有关打算因为这些打算工作工作量比拟大、费时较长假设不预先发通知,人们就会打算得不充分,甚至会影响到其参加的质量还有一种情形是,会议的召开、学习班的举办须视参加人数来确定,此时能与会的、能参与学习的人数就显得很重要,这个信息只有通过预通知来搜集假如人数到达一 [1][2][3]下一页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