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广州骑楼建筑.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4133846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广州骑楼建筑摘要:本文笔者先讲述骑楼建筑的由来,再结合广州市骑楼建筑分 部现状,与不同风格式的骑楼建筑做分析比较,总结出优点与缺点,证明 T骑楼不仅仅是一个过去,也一定能活在我们的当下关键词:骑楼建筑;现状;优缺点一、由来骑楼的形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帕提农神庙但岭南地区 的骑楼,更多的是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的结果广州市热气候属我国南方沿海湿热型气候,强辐射、高气温,闷热、 多雨是它的显著特征而这种热气候对市区人行道热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降 雨、口晒和台风侵袭因此,人行道建筑就必需满足“防雨、防晒、防台 风”的适应气候功能耍达到这三防”,人行道建筑就必须有足够的遮雨、 遮阳、挡台风设施这时,南洋华侨带冋来的一些外廊式建筑较好地满足了当地的气候 雨季,每当突然风雨交加,骑楼就成了骑车者暂时避风雨的好地方,而行 人照样可以逛街购物,不必撑伞遮雨即使台风袭击我市,行人也不必担 心有高空坠物的危险骑楼不但有利于行人,也有利于沿街店铺,它使店 内的商詁不受H晒和台风飘雨的威胁故而当地人便吸收了这种形式,结 合当地实际,创造出了骑楼这种适合岭南地区湿热气候的建筑形式二、现状现在,广州市保存较好的儿条主耍的骑楼街有上下九路、北京路、第十甫路、长堤大马路、六二三路、解放路、大新路、西濠二马路、靖海路、 万福路、百子路(今中山二路)、大德路、文德路、吉祥路、惠福路、人 民南路、一徳路等,这些骑楼形成了旧城区的格局。

      英中分布着各个风格 的骑楼建筑,这些不同的风格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1 •仿哥特式代表作:北京路新华书店(特征是强烈的垂直线条和拉 长的拱形窗)和爱群大厦(垂直构图为主,设以仿哥特式窗2•南洋式代表作:文明路186号特征为:女儿墙上开有一个或 多个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洞口,其原本是为了预防南洋一带强烈的台风袭 击,减少对建筑物的风负荷的技术处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形 态3•古罗马券廊式代表作:新华大酒店(特征是底层骑楼为券廊式, 券心处以漩涡装饰,风格雄伟,线角明朗而细部丰富4•仿巴洛克式代表作:万福路和下九路(其巴洛克装饰多运用在山 花装饰及女儿墙的曲线中5•现代式代表作:泰康路一带(它们运用了简洁、明快、实用的功 能主义的处理手法三、优缺点1. 优点(1)人车分流广州因为商业街的人流多,所以骑楼底的空间宽而 高,其尺度比其他城镇骑楼都大,是沿街商铺很好的“门厅”而R骑楼的柱子比较粗,基本是方柱,在交通噪音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些粗大的 方柱対隔阻马路高频噪声起一定作用,加上柱列的视线遮挡,使走在骑楼 底的行人忘记了马路上来回奔驰的车辆,是行人安全逛街很好的心理场2) 遮阳和隔热在骑楼的剖面图中,由上往下是阳台、阳台和灰 空间,阳光不会直射到居室和店铺里面去,过度的空间保证了热量被及时 带走,达到遮阳和隔热的效果。

      骑楼建筑空间适应热环境的原理是:沿人 行•道店铺气温较低,作为马路与店铺之问的过渡空间——骑楼的综合温度 比露天的马路低,而比店補内稍高即使在风静闷热的日子,人行道与 马路的气温差也会形成局部热压通风白天店铺内、人行道、马路三个空 间的空气温度场形成由内至外的渐变温度梯度,从店铺出来的较冷空气带 走人行道的热量,一部分上升到骑楼上盖的底部,冷却后再下降到人行道; 另一部分直接进入马路而上升,形成从店铺内吹向人行道和马路的两股微 气流给行人带来凉快感3) 灰空间中良好的自然通风夏季中午前后炎热的口晒被骑楼上 盖遮挡,到太阳高度较低时乂被柱列和马蹈对面的骑楼建筑遮挡人行道 大部分血积不受太阳直接辐射,地血不被 加热,园而长波热辐射极少, 而来自马路表面的长波热辐射也被柱列扌当往近四分之一骑楼的上盖不受 日晒,底部温度较低沿人行道店铺多为传统的“竹筒屋”,气温也较低, 不少店铺还放冷气,气温更低对人行逵形成“冷辐射”于是,作为马 蹈与店铺之间的过渡空间——“骑楼”的综合温度就比露天的马路低, 而比店铺内稍高即使在风静闷热的FI子,人行道与马路的气温差也会形 成局部热压通风4)人可自由穿梭于灰空I、可中,避开恶劣的天气。

      此乃骑楼街商业 氛I韦I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既给路人带来方便,乂给自己带来商机5) 立面造型更加立体,虚实对比强烈白天时,下方的灰空间在 阳光的照耀下投射出浓厚的阴影;夜晚则反过来,由于商铺灯光的照射, 底部灰空间成了最明亮、最吸引人的场所人总是趋利避害,这个灰空间 白天夜晚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难怪骑楼街会客源滚滚了6) 充分发挥建筑的各部分功用底层太潮湿,不适合作为居住部 分;但全部架空太浪费空间,所以精明的广州人便将下部作为一个营业场 所——商铺二层居住环境相对好一点,联系也挺方便7) 节约土地骑楼采用大进深、小面宽、南悬桃、北退台等处理 手法,每一项都具有明显的节地效果,结合当地的太阳高度角、方位角、 时角的变化,采用骑楼建筑模式,可以明显节约用地,提高容积率据初 步测算,“大进深骑楼式”住宅比普通住宅(9m〜9. 3m进深)节约用地20%~ 30%左右2. 缺点:(1) 车道太小了,交通不方便骑楼街的宽度普遍只有七八米,用 于行车已经很吃紧,更别奢望有比较好的服务设施了站牌什么的都只是 一块牌子,等车的地方是在灰空间里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行的方便性2) 内部自然采光和通风情况较差。

      由于两侧和其他店铺项链,屋 里的采光全靠前后窗户而骑楼的平面多为竹筒屋形式,导致了采光的不 足,进深比较大的地方基本上都要用到人工照明而且打进深的房屋很难 有穿堂风,通风情况也不是很理想3)联系方便,从另一方面讲也就是容易受到影响二楼的居住部 分比较容易受到街上车流人流产生的噪音的影响,可居住性较差4) 缺少绿化用地除北京路外,大部分骑楼街都是光秃秃的,不 利于小气候的调节,这也是道路宽度过于狭小造成的5) 休息座椅十分缺乏6) 街道难以做扩展性改造,不太适应现代城市的规划理念及发展 状况四、启发骑楼,作为一种城市的符号,既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特性、折射一个城 市的性格,但也往往与落后、跟不上潮流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多地只作为 一种历名印记出现对骑楼,很多人也这么认为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 建筑形式,即便在今天骑楼也是不过时的,它对架构城市的公共空间、营 造城市的人情味,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应该考虑的是,在使用的形式上 更加多样公共空间,人情味,这JF是很多老广州对曾经的骑楼生活最深的感受 在高楼林立之中,保留乃至拥有更多的公共空间,人与人Z间更多些人情 味,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通过一定的建筑处理手法,骑楼一定能活在 我们的当下,而不仅仅是一个过去。

      香港的汇丰银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图13所示它给人一个休息 的地方,群众可以在那自由休息,给现代建筑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和人情味 这个就是骑楼的发展参考文献:[1] 《骑楼城市的古老时光》,杨宏烈,羊城日报出版社[2] 《从广州人行道热环境盾“骑楼”建筑的去留》,汤国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3] 《富有亚热带特征的建筑》,谢浩,科学出版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