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2129167
  • 上传时间:2019-10-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期中综合检测(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钱理群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是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

      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

      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选自《人民政协报》)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方法,是进入作品的方式,它是进入经典作品艺术世界的途径B.经典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的阅读,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达到深度阅读C.经典阅读在今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现在的人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是网络读书D.经典阅读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再创造的阅读2.关于“进入经典”,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经典可以采用朗读,比如鲁迅作品中的韵味、情感及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就需要靠朗读来获得。

      B.进入经典可以采用分析的方式,分析作品的内容、形式等,例如对西方经典就只能通过分析来接近进入C.进入经典可以通过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进入的方式,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最传统的方式D.进入经典可以通过读和背,通过读和背来感觉、体验,读过背过了,经典就进入到读者的生命中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短平快”的网络阅读,作者肯定了它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指出它存在着两大问题,所以需要强调深度阅读B.阅读经典作品,需要分析,但不能完全靠分析,必须重视对作品的感觉、感悟、情境、直觉C.不同的经典作品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发挥与不同的创造D.儒家学说的开创、发展过程,证明了经典是怎样成为学说的过程,它是由原创者、研究者和解经者共同完成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

      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①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②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

      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注】 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B.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C.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D.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参加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曼卿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5分)译文: (2)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浣 溪 沙苏 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孤山寺北贾亭西的早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这两句诗,让我知道落花有情,顿生肃然起敬之意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青春里漏掉的一课沈嘉柯我绝对不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