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诗经秦风》中的礼乐文化.doc
11页浅析《诗经•秦风》中的礼乐文化摘要:《诗经.秦风》产牛-于西部强国秦,是秦文化的成果其艺术风格多粗豪 奔放、刚健质朴,但字句浑然天成处却又贯通渗透周朝礼乐文化这与秦人的崛 起后,附庸为周的诸侯国,并接受周室正统思想文化,吸纳继承周人崇尚礼乐教 化思想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根据《毛诗正义》对《诗经•秦风》诸篇的解读,用 “《诗》礼相生,《诗》礼相行,《诗》中有礼”的观点试分析《诗经•秦风》与周 代礼圧文明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及其现实意义关键词:毛诗正义、秦风、礼乐文明、阐释Analysesing the Etiquette and music culture in QinFengAbstract: The book. QinFeng generation in the western powers qin and qin is results The artistic style more bold and unrestrained, virile irritable plain, but words unaware tiancheng place the but again breakthrough penetration music culture of the zhou dynasty. With the rise of the qin dynasty, for weeks of vassal state, and accept weeks room orthodox thinking culture and admitting the inheritance zhou people admire ritual and music education thought closely rela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AO poetry justice QinFe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cle, with poem begets ritual, poem ritual phase line, poem polite in point of view tries to analyze the book. QinFeng and the zhou dynasty and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ivilization close contac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AO poetry justice ; QinFeng ; ritual and music civilization,; the interpretation秦仲之孙襄公,平王之初,兴兵讨西戎以救周。
平王东迁王城,乃以岐、丰 之地赐之,始列为诸侯《毛诗正义》曰:《本纪》称秦仲生庄公,庄公生襄公 又云:“犬戎杀幽王襄公将兵救周,战甚有功周避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 兵送周平王平王讨襄公为诸侯,赐之岐山以西之地,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 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①秦被封为诸侯国进入周以后,迅速地吸收了周文化中的精髓,这其中礼 仪部分尤其重要秦人本来因生活艰辛,好勇尚武,②被别的传统华夏诸侯国 所鄙夷为“虎狼之国”③而在《诗经.秦风》中,处处体现着周礼的文明这 说明到《诗经》创作之时,秦国已经贯彻了周礼,虽然受封为诸侯国比较晚, 但在礼仪文明方面发展的非常迅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⑸2"中记载周礼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 宾礼、嘉礼,《周礼》对五礼分别阐释为: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以凶礼哀邦 国之忧;以军礼同邦国;以宾礼亲邦国;以嘉礼亲万民吉礼,就是祭祀礼, 包括天神祭、地祗祭和人鬼祭凶礼指救患分灾的礼仪,包括荒礼和丧礼两 大类军礼包括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山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五种 宾礼就是天子诸侯接待宾客之礼嘉礼是饮食、婚冠、燕飨、贺庆之礼的总 称嘉是好的意思嘉礼是按照人心之善者制定的礼仪,故称嘉礼。
《毛诗止 义研究》也曾提出,《毛诗正义》引书中,唯礼学最为频繁⑹"3通过《毛诗 正义》的解读,我们可见《秦风》诸篇中尽现周室礼乐制度中的车舆马政、 燕礼、大蒐礼、宾礼、丧礼、飨礼等礼仪《秦风》十首虽不能体现全部的“五 礼”,但也能够看出秦人对周礼的继承和发扬一《车邻》中的车舆马政和燕礼《车邻》是一首赞美秦仲的诗,《毛诗正义》曰: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 御之好焉透过秦仲奢华生活的场景展现,我们可以看到秦人对周礼的吸纳 及崇拜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阪有漆,隰有粟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这首诗是描写秦君出行游斥的场面诗中的“车邻”“白颠马”涉及到周 代的車舆马政,“寺人” “鼓瑟”“鼓簧”是燕礼的体现《毛诗正义》曰:作 《车邻》诗者,美秦仲也,秦仲之国始大,又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故美之 也言秦仲始大者,秦自非子以来,世为附庸,其国仍小至今秦仲而国土 大矣,由国始大而得由此车马礼乐有车马者首章上二句是也侍御者,下 二句是也,二章卒章言鼓瑟鼓簧,并论乐事,用乐必有礼,是礼乐也经先 寺人,后鼓瑟,序先礼乐,后侍御者,经以车马行于道路,国人最先见之, 故先言车马。
欲见秦仲,先令寺人,故次言寺人既见秦仲,始见其礼乐, 故后言鼓瑟二章传曰“又见其礼乐”,是从外而入,以次见之序以车马附于 身,经又在先,故先陈之,礼乐又重于侍御,故先礼乐而后侍御‘有车邻邻”这里的“车”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含有理礼 制意义的身份象征据《礼记》记载,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推公车之政, 即“五路制度”④(卩・837-842)其中五中车辆具体指:玉路、金路、象路、 革路、木路其级别依次递减《车邻》这首诗是说秦仲的出行,而在秦仲时 代,秦才初步崛起,秦仲当时始为大夫,尚未封国按周的礼仪制度,五路 制度中最低一等,也要是藩国才行但当时秦地特殊的军事地位成就了秦仲 必然受宠的不争事实,可以说,秦仲实际上的身份和地位,已经和当时的诸 侯没什么差别所以周宣王还是破例赐他车舆之制诗中提到“白颠马”指 额头上长有白毛的马,也叫“戴星马”⑺睑此种马也是有礼制意义身份象征除车舆马政,诗中还出现燕礼燕礼是周代贵族宴饮活动的礼典,属吉、 凶、宾、军、嘉五礼中的里嘉礼《车邻》中“未见君子,寺人之令”毛传 “寺人,内小臣”《毛诗正义》曰:《天官•序官》云:“内小臣,奄上士四人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则天子之官,内小臣与寺人别官也燕礼,诸侯之礼 也附庸虽未爵命,自君其国,犹若诸侯,故言欲见国君,使寺人传告之 举寺人以美秦仲者,明仲又始有此臣也案《夏官》小臣掌王之命,《天官》 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然则天子之官,自有小臣主王命寺人主内 令,不主王命矣《燕礼》云:“小臣戒与者则诸侯之官有小臣,亦应小臣 传君命此说国君之礼,使寺人传命者,天子备官,故外内异职诸侯兼官, 外内共掌之也僖五年《左传》说晋献公使寺人披伐公子重耳于蒲;昭十年 传说宋平公之丧,使寺人柳炽炭于位则诸侯寺人传达君命,是礼之常也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和“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也是周代燕礼的体现,《郑笺》云:既见,既见秦仲也并坐鼓瑟,君臣以闲 暇燕饮相安乐也周代贵族燕礼必然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仪式就是用乐笙和 鼓是诸夏之乐的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车邻》中提到两种乐器“瑟”和“簧”,《毛传》曰:“簧,笙也用“瑟” “笙”所鼓确是诸夏之乐,非秦本土的音 乐”秦仲当时正封为西陲大夫自然会有车马礼乐的赏赐,此“笙” “簧”之类 的诸夏圧器,就是圧礼之赐《毛诗正义》曰:言阪上有漆木,隰中有栗木,各得其宜,以兴秦仲之 朝,上有贤君,下有贤臣,上下各得其宜。
既见此君子秦仲,其君臣闲暇无 为,燕饮相乐,并坐而鼓瑟也既见其善政,则原仕焉《郑笺》“既见”至“安 乐《毛诗正义》曰:由其君明臣贤,政清事简,故皆并坐而观鼓瑟作乐 必饮酒,故云“燕饮相安乐可见在当时古代社会,礼圧文明对于维护宗法制 度、巩固贵族组织非常重要通过《毛诗正义》对这首诗的阐释,我们了解 到,统治者用礼乐來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秩序的统一同时,这也 正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品德和社会愿望的体现二、《驷臓》中的大蒐礼《谷梁传•昭公八年》曰:“因鬼狩以习用事”蒐”和“狩”原来都是一种出 猎的名称《秦风》中描写秦襄公打猎的诗《驷醱》正是“大蒐礼”的体现驷鐵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罢则获游于北园,四马既闲,勒车鸾熊,载徐歇骄《毛诗正义》曰:作《驷嘯》诗者,美襄公也秦自非子以来,世为附庸, 未得王命今襄公始受王命为诸侯,有游田狩猎之事,园囿之斥焉,故美之也 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治兵习武,取禽祭庙附庸未成诸侯,其礼则阙故 今襄公始命为诸侯,乃得有此田狩之事诗中提到“公之媚子,从公于狩”这里的“狩”指冬猎,属于01狩礼即大蒐 礼大蒐礼作为周的军礼之一是天子或诸侯的定期狩猎活动,它以军事演习和军 事训练为寄托形式,主要目的检阅军队,训练未来战争中的协调配合。
大蒐礼既 然具有这样的军事性质,当然是当时很重要的一种礼《周礼•大司马》记载,大 蒐礼是按四季分述的,每季又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教练和检阅之礼,后半部 是田猎演习之礼田狩之礼一年四季的名称各不相同分别是:春蒐、苗田、獗田、 狩一般有比较完备的围猎方式奉时辰牡,辰牡孔硕”是说猎官“虞人”驱时节之兽供周天子或诸侯射猎 “虞官”是当时一种专门掌管天子和诸侯狩猎所需猎物的官员,在不同季节饲养 那个季节最健壮活跃的猎物供其君主射猎公曰左之,舍拔则获”是秦人受周影响“尚右”的表现⑻55&559周人将 射杀猎物的方法分为三等,《毛传》有载,周人射杀法分上中下三等:从左膘射 到右腴,中心对穿,死得快而鲜活,为上杀;从右膘射到右耳下根,没有射中心 为中杀;从左髀射到右髀,中了肠胃,有污水流出,为下杀周人重礼“杀其左 而右体俱整,乃是尚有之意”由此可见,“大蒐之礼”和当时其他“礼” 一样,可以昭文章、明贵贱、辨 等列、顺少长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与自然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提醒世人 明晰礼义廉耻,恪守道德六命对维护宗法制度和巩固贵族组织,起着重要作用三《终南》、《渭阳》中的宾礼《中国礼制史•先秦卷》所记宾礼事例,计有朝聘周王、王聘诸侯、锡命公国, 大夫出聘或来聘,以及诸侯间的会盟。
可见,宾礼具体指诸侯对周天子的朝见、 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礼仪在实行分封制的周代,此礼最常见《秦风》 中《终南》和《渭阳》正是宾礼的体现《终南》中的宾礼主要是周天子接见新封诸侯的朝觐礼和朝觐过程中赠送 礼物的锡命之礼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上,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上,験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此诗是周地人民劝诫秦君的诗《毛诗止义》曰:《终南》,戒襄公也能 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史记•秦本纪》:“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山以西之地,其子文公,遂收周遗民有之”襄公 始为诸侯,按周礼,周天子接见新封诸侯秦襄公要举行王朝巨典,是为朝觐礼《礼记•经解》曰:“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o" [9]1601诸侯行朝觐礼之后 有车马服饰相赠,这是朝礼之后的锡命礼,也叫册命礼诗中襄公受周之“锦衣 狐裘” “験衣绣裳”即锡命之礼的表现,《毛诗正义》:《玉藻》云“君衣狐白裘, 锦衣以褐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秦风.渭阳》是反映诸侯之间友好往來的聘问之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