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例出生缺陷临床分析与探讨.docx
4页5例出生缺陷临床分析与探讨 【摘要】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方法2011年江川县中医医院围产儿出生共307例,其中男136例,女171例出生缺陷5例总发生率16.28‰;男3例,发生率2.21%;女2例,发生率1.17%;男女性别比例1:0.67结果通过分析了解本院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讨引起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关键词】唇裂小耳外耳其他畸形多指其它(右足外翻)出生缺陷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引起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疾病等它是围产儿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活的畸形儿不仅本人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现对我院2011年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与探讨,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出生缺陷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构建和谐社会1方法与资料来源1.1方法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1],按照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1.2资料来源对2011年在江川县中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共307例,其中男136例,女171例,出生发生缺陷进行统计2结果2.1发生率2011年出生缺陷5例,总发生率1.63%;男3例,发生率1.75%;女2例,发生率1.47%;男女性别比例1:0.67。
2.2父母职业5例中,4例出生缺陷父母职业是农民,1例是外来的流动人员2.35例缺陷儿胎次第一胎2例,第二胎3例2.4出生缺陷顺位5例出生缺陷是唇裂、小耳、外耳其他畸形、多指、其它(右足外翻)2.5各年龄段母亲分娩缺陷发生率20-25岁发生率0%;25-30岁发生率3.06%;30岁以上发生率为5%3讨论3.1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江川县中医院2010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6.28‰,从缺陷类型上看,唇腭裂、多趾(指)、小耳等,发生率与广东报道一致[2],出生缺陷发生率,母亲年龄在25~30岁最低,35岁以上组最高,说明生育的最佳年龄在25~30岁,而超过35岁则是出生缺陷的高发时期,应加强诊断,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这与其遗传规律有关3.2环境因素目前比较明确的致畸因素,主要是一些药物、某些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放射线、叶酸缺乏等从资料中显示化学因素有可能是发生率最高的因素[3],其中的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有机氯、有机汞、苯氧酸类除草剂、二溴氯等是生产中经常接触得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是在怀孕前及孕期,对育龄妇女,怀孕妇女和整个社会进行。
防范措施就在形成胚胎之前的精卵细胞的健康维护并对准备生育的夫妇健康的保护,实际上也就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含潜在危害的药物和化学物质问世,对人类胚胎发育构成极大的威胁应对胚胎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保护性干预,同时需要保护人类使其免遭有害因素侵袭的有关法律法规,需要建立良好公共卫生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孕前就进行遗传咨询,接受健康教育,并做好孕期保健及出生缺陷的监测3.3做好产前检查诊断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很重要,如能及时发现并终止妊娠、减低残疾婴儿出生率,本资料显示25岁以上孕妇先天畸形儿几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孕产妇孕期系统保健3.4防治措施做好三级预防措施,可预防大多数缺陷儿的出生或减轻症状但预防工作的重点是一级和二级预防,即婚前、孕前和孕期干预如果已经结婚,最好在怀孕前进行检查和咨询;已经怀孕,应在孕3月内进行一次咨询,3月后定期产检并在孕14—20周进行产前筛查目前产前诊断手段日趋增多,伴随着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和现代科技的引入,使产前诊断变得更加安全、快速、早期、准确另外采取多途径对育龄妇女怀孕前后普及叶酸制剂[4],及时进行合理营养,孕前后预防感染性疾病,合理用药,避免接触有害毒物等方面的优生知识宣传,提高全民对婚检重视程度和保健知识水平,以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1]刘湘云,陈素华.出生缺陷.儿童保健学2011;172(8).[2]干亚芬,周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3;18(3):179.[3]王艳萍.1988—1991年我国主要高危高发先天畸形发生率趋势分析.华西医学,2000;15(3)289.[3]育魏.叶酸可预防出生缺陷.国外医学情报,1999;20(11)4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