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编)数控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docx
10页精编) 数控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数控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一、专业概况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根 据唐山人才市场的紧迫需求,于 2001 年开办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方向) ,2002 年更名为数控技术专业并被确定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3 年我院被确定为“数控技术紧缺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 2004 年建成了数控实习、实训中心; 2005 年数控实习、实训中心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007 年数控技术专业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 2008 年被定为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现有在校生 371 人数控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改革、专业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二、专业分析1. 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1.1 专业设置与定位本专业主动适应唐山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与行业企业密切结合,坚持每年进行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的调查和预测,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调整与设置河北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壮大提升工业主导产业,强调增量调优,做大做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优 势产业”的战略目标,唐山市“十一五”规划中将装备制造 业列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特别是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与建 设,为唐山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先进工业和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 能数控技术人才预测至 2012 年唐山市数控机床操作工和维 修 工 以 及 与 之 相 关 的 模 具 等 高 技 能 人 才 缺 口 将 达 到15000 人数控技术人才岗位需求的调查表明,数控机床操作工在行业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 64.2% ,数控工艺、编程员占 20.6% 、数控设备维修员占 15.2% 因此,培养适合制造业发展需求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紧迫任务由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以往的两年制毕业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较难满足行业、企业的要求,从 2008 年开始把学制由两年调整为三年本专业定位为:服务于唐山、河北及北京、天津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使毕业生能够适应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工艺编制、数控设备维修等岗位群的工作需要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走访用人单位,倾听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需求意见,结合我院的发展规划,制定了本专业2007-2010 年的专业建设规划,确定了专业建设目标 1 )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目标为:加强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校企共同创建“一主线、三阶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优化办学条件,形成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专业建设达到区域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
2 )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为了保证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每年都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对实施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目前专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专业发展是遵循专业建设规划良性运行的, 专业建设目标基本上得到实现,对我院相关数控技术专业群建设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具体情况见表 1 序建 设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号内容人 才培 养 模 式1改 革 与 创校企共同创建了“一主线、三阶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新2课 程与企业合作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表 1 :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表体系建设 程体系,建设了 4 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2 门院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发了 3 种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教 学 建设了一支由 38 人组成的专兼结合3团队建设实 践4教 学 条 件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引进 3 家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内有工厂,工厂有实训中 心,实训中心有引进企业”校企组合新模式; 建设了 50 家校外实训基地, 满足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1.3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机制与途径依据《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校企合作教育的意见》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学院为牵头单位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本专业津西钢铁集团、唐山通力齿轮厂、唐山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以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为主要成员的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
三年来,本专业在以下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1) 与行业企业在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进行了有效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为本专业提供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数控技术发展信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吸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建议,合理调整课程设置这种合作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更能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 )聘请 18 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指导课程开发并承担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其中来自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的全国劳动模范、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雪松高级技师全程参加《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精品课程建设; 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高级工程师高凤玺,唐山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戴建国等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专家参加优质专 业核心课程建设,与专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 3 )依托学院“前校后厂,产学一体 ,贴近区域,多元办学”办学特色,引企入校,学院教育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优势互补,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校内有工厂,工厂有数控实习实训中心,数控实习实训中心有引进企业引进企业在校内实训基地建立生产车间,企业在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习任务,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企业还向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岗位,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4 )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为了客观、全面、公平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与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1.4 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技与培训工作近三年专任教师以唐山市陶瓷机械厂为平台,积极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海贺胜利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怀人恒源有限公司、天津国润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新产品的设计、生产,获得国家专利 2 项,参加企业技术研发课题 2 项, 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研发和培训的比例为 70% ,技术服务到款额为 310.3 万元杨成刚老师主持开发的 PLC 多功能液压实验台已经具备投产条件, 并取得国家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0720102331.1 )丁怀青老师主持研发设计了 TYM1020-H 模切烫金压痕机 该机在普通烫金机基础上增加了横向走箔系统,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益青年教师陈兴云、姜庆华等为天津国润机械加工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服务,参与天津国润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汽车水泵泵壳的加工工艺设计与加工程序的编制,产品出口美国、意大利。
本专业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成功举办省、市五次数控大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9 年我院承办了“冀中能源杯”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河北省选拔赛数控车、数控铣与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三个工种的比赛,并负责河北省选拔赛和参加全国比赛选手的选拔、培训,比赛考场准备,组织服务及选拔服务等工作,本专业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此次大赛相关工作,由于在本次数控大赛中的突出贡献,我院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五一奖状” 近两年教学团队成员为河北津西钢铁有限公司、唐山河北海贺胜利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唐山市陶瓷机械厂 (华诚模具) 等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807人次,为唐山市进行高级工培训、鉴定 50 人次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先后 5 次深入到唐山爱信齿轮公司、 唐山钢铁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多次召开了由行业企业一线实践专家及我院毕业生参加的数控技术 专业研讨会根据行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对所从事数控技术工作的描述,对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标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比较高职毕业生与本科、中职毕业生的竞争优势,结合我院实际条件,确定了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数控加工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能够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操 ,,,,作、调试、 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
2) 确定了毕业生质量标准:①专业能力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基础知识 ; 具有熟练操作 1-2 种中高档数控机床的能力 ;具有数控加工的手工编程的应用能力 ;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能力 ;具有应用一种典型 CAD/CAM 软件的能力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了解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的原 理、结构和机电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数控机床安装、调试、维护的基本能力 ;具有操作普通车床和铣床的能力 ;掌握制造企业 1-2 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②方法能力具有锐意改革、 大胆创新的精神 ;具有了解客户需求、 与他人合作提供有效客户服务,并具有确定回复客户需求,向客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以上水平;具有外语应用能力,达到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B 级或以上水平③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掌握时间及项目管理技巧、团队合作、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的能力;具有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具有自主择业、创业的能力;具有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2.2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 )方案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面,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每年进行的人才需求调研所了解到的相关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知识、能 力、素质要求,经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形成了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一主线、三阶段、三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主线” :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大类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拓展课程,并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课程之中三阶段” :即走岗认识实习阶段、贴岗专业实训阶段和顶岗生产实习阶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三结合” :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师生与员工的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2 )方案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