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俄罗斯1.doc
4页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与地区第四节《俄罗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抚宁区第四中学 张宏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知道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2、掌握俄罗斯地形、气候特点以及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能力目标】1、通过对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2、通过运用地图和材料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以及人口、城市和等分布的差异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对前苏联解体的简要分析明确大国应该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地区经济发展平衡问题的重要意义向学生灌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设疑导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诱导归纳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欣赏激趣导入请同学们上课前观看有关俄罗斯风光的视频;以此来烘托学习前的气氛 通过让学生欣赏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引入本课题——俄罗斯请大家结合已学过的或了解的关于俄罗斯的知识简要谈对俄罗斯的印象 。
师简要评价概括学生发言,重点引出俄罗斯国土辽阔观看展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积极发言交流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进入新课导入,特别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使学生自主参与,并达成学习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二)创设问题读图探究教师展示课件3-11师问:你能从哪些方面说明俄罗斯国土辽阔?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看书、看图、思考、讨论,依次引导他们完成如下学习任务:1、了解俄罗斯东西距离、南北距离、面积大小,加深理解俄罗斯是世界最大国家的真正含义);2、通过大致读取经纬度数值、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得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及半球位置; 3、记住俄罗斯地跨两洲(各占比例);4、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临海及邻国,加深了解俄罗斯国土辽阔的国情指导学生借助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2页“阅读材料”明确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教师进一步设疑:为什么俄罗斯亚洲面积大但却属于欧洲国家?为后面学习地形气候特点埋下伏笔观看展示认真读图、读书思考,进行探究活动一,掌握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层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指导学生读图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三)交流拓展突出重点 师设问:如果你是早期的俄罗斯人你该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居住?引导学生思考上学期学过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引出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特征的分析这些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图、看书,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的责任就是起个引路人和总结的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图练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清楚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的复杂,1、让学生找出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提问: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教师展示课件12-19并引导学生理解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地形对人口城市分布、农业生产等的影响 2、师问:俄罗斯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情况,概括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知识引伸,提问:为什么俄罗斯会有这样的气候,并从气候联系到俄罗斯人口分布和农业的分布的特点。
观看展示认真读图、析图、填图、画图,积极思考,理解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活学活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会运用图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和概括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从气候、地形特点的角度考虑到对人口、城市、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 (四)师生小结及时反馈教师展示课件20-21,引导学生回顾课堂重点,明确本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展示反馈习题课件23-25, 及时给予评价激励 回顾课堂重点知识进行小结练习巩固提高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