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研究.docx
6页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研究 刘琳摘 要:本文通过对青岛市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的调研分析,提出有关传习目的、传习内容、传习的师资问题及时代性的思考,强调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的重要性关键词:青少年 古琴 传习琴,又称古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古老的丝弦乐器三千年来,古琴一直是传统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最具有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2003年,古琴艺术自申遗成功后,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一、 古琴热持续升温的表现与反思近些年,古琴备受都市白领的青睐,习琴已成为一种时尚随着不少琴家的努力、媒体的参与和相关政府支持,民间盲目跟风,学习古琴者、教琴者以及琴馆在全国各地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成为当今古琴音乐发展中的主体现状然而,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古琴已开始逐渐走出书斋走向大众、走向市场,被迫成为少数琴人挣钱和追逐名利的工具诸如个别琴人欺世盗名、相互诋毁排斥、哄抬琴价、误人子弟等事在各地多有发生古琴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振兴和繁荣的表象,但仅有量化的普及,而没有古琴音乐人文精神的传承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难发现古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与社会生活习俗和精神密切相关,用制度和法律来规范,分层次分步骤全面系统的采取有效措施。
因此,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古琴音乐人文精神的教育成为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问题二、 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的现状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现代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伴随儿童读经潮和汉服风,青少年的古琴传习活动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日趋多样化以青岛市为例,2010年前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较少,主要依靠琴馆、琴社、协会等民间传承2015年后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古琴正式做为中小学第二课堂逐步推广现对学习古琴的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1.你为什么选择学习古琴?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占52%、中学生占74%);在家长逼迫下学的(小学生占9%、中学生占3%);古琴是一门特长,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占65%、中学生占97%);受周围朋友们的影响学习古琴(小学生占21%、中学生占9%)显而易见,中小学生选择学习古琴主要是做为一门特长,培养兴趣爱好的并且这些同学多数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家长逼迫下学习的占极少数2.对你来说学习古琴最大的困惑是?识谱比较慢(小学生占33%、中学生占31%);节奏感一般,节奏不稳(小学生占44%、中学生占34%);作业多没时间练琴(小学生占34%、中学生占31%);古琴课不能集中精力(小学生占6%、中学生占11%);家里没有古琴练习不方便(小学生占27%、中学生占20%);对古琴失去兴趣(小学生占7%、中学生0%)。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学生习琴的最大困惑是节奏感,这充分体现了古琴音乐的独特性,音结构的带腔性、节奏上的非均分性传统的减字谱是指法谱,打谱是历代琴人从未间断的琴学活动依谱鼓曲” 能充分体现出琴家的性情、学识、素养,以及对古代音乐的理解能力,自身的演奏风格和创造力对学习古琴的青少年而言,西方五线谱节奏记录精准易于掌握,而减字谱所暗示的节奏不仅需要反复弹奏、琢磨直至句逗清晰,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及审美修养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调研的同时,家长也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主要问题分析如下:1.您为什么让孩子学习古琴?孩子自己喜欢古琴(小学生占30%、中学生占45%);古琴是一技之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占59%、中学生占65%);希望孩子通过比赛获奖,成为古琴大师(小学生占0%、中学生占35%);为了通过考级加分或考学加分(小学生占0%、中学生占5%);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占0%、中学生占5%);锻炼孩子有毅力,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生占5%、中学生占5%);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占14%、中学生占20%)家长让孩子选择学习古琴的原因主要是学习一技之长,培养兴趣爱好其次是孩子自己喜欢古琴。
小学生家长侧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锻炼孩子毅力,养成良好习惯中学生家长则希望孩子通过比赛获奖走专业道路,这与升学压力有关2.为孩子选择古琴老师时会关注哪些问题?中小学家长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小学生家长首先关注老师是否经验丰富、脾气如何是否有耐心其次才是老师的学历状况、学费、上课地点的远近等中学生家长则注重老师是否有经验、师承背景以及学历状况然后,考虑老师是否有耐心、形象、学费、年龄、名气等除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调研之外,对已开设古琴选修课或设有古琴社团的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也参与了问卷调查1.第一次了解古琴是通过影视剧的占45%;学校古琴社团占27%;雅集活动占5%;网络占23%大学生了解古琴最初主要通过影视剧和网络,说明媒体宣传力度巨大古琴的电子媒介和网络传播,打破了自然传播和文本传播的传统模式,进入全方位综合性传播的新时代2.你对目前高校古琴社活动满意吗?非常满意占10%;满意占25%;一般占60%;不满意5%大学生对古琴社活动满意度一般,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增进高校间社团活动的相互交流,利用社会资源促使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三、 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的反思1.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目的思考自古以来,国人尊琴为治世之圣器,修养之神物。
古琴艺术集诗书礼乐为一体,是传统文人修养的重要方式古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主流都在民间,表现为非职业化特点如今,琴社、琴馆、协会或研究会以及学校成为古琴传承的主要机构,传承对象以成年人为主,职业、学历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由于古琴独特的文化品性和审美追求,青少年学习古琴者总体比例相对较少究竟儿童几岁可以学古琴?能否学好古琴?是一直在琴界存在争议的话题一部分琴家认为:儿童年龄过小,没有对琴曲的理解能力,再加上手指发育不完全,不适合过早的学习古琴另一部分琴家则认为:儿童学琴先练技术,后谈理解曲意跟其他乐器学习一样,由儿童用琴过渡到成人用琴在对青岛市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的调查问卷中,1.就学习古琴的目的:提升修养(小学生占58%、中学生占91%);特长考试加分(小学生占22%、中学生占80%);传承中国传统文人音乐(小学生占40%、中学生占60%);从事专业(小学生占19%、中学生占34%)2.大学生认为学习古琴的意义?認为修身养占46%;感受文人音乐占28%;增加文化底蕴占26%3.家长对孩子学习古琴后,是否有哪些积极影响?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生家长占52%、中学生家长占65%);对孩子性格塑造有帮助(小学生家长占39%、中学生家长占60%);孩子做事注意力更加集中(小学生家长占36%、中学生家长占50%)。
其实,古琴自古作为“六艺”之一,在古代文人音乐中占重要地位那么,当代青少年学习古琴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几千年悠久历史酿就的琴乐文化中汲取营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其追求人与人、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青少年学习古琴应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修身养性入手,而非功利性为考学加分走捷径来学琴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根据青少年自身条件和发展特点给予准确引导和定位,不能盲目跟风,唯利是图,无论是人为“拔高”学琴的目的还是人为“贬低”都是要不得的2.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内容取舍的思考古琴的学习涉及到琴制、琴曲、琴调、琴律、琴谱、琴韵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史上留存下来的几千首琴曲,只有少部分被整理打谱《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名曲,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流派风格各异的古琴音乐艺术青少年学习古琴的具体内容,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分类进行无论是琴馆、琴社、协会,还是学校对青少年古琴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等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培养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爱好为出发点,循序渐进深入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古琴考级曲库为例,小学阶段掌握基本的演奏姿态、手型、技巧,曲目应选择古曲和流行通俗化的歌曲相结合,如一级:《古琴吟》、《兰花花》、《小白菜》;二级:《秋风词》、《良宵引》《拉纤歌》;三级:《春晓吟》、《阳关三叠》、《小草》;四级:《酒狂》、《渴望》、《信天游》;五级:《关山月》、《鸥鹭忘机》、《茉莉花》;六级:《庄周梦蝶》、《平沙落雁》、《醉渔唱晚》;七级:《忆故人》、《春江花月夜》、《山水情》;八级:《流水》、《梅花三弄》、《瑶族舞曲》等。
中学阶段除掌握基本琴的构造、琴调、琴谱之外,增加琴律和琴韵等方面的知识,曲目选择应以古曲和现代创作作品相结合,如九级:《离骚》、《水仙操》、《楼兰散》;十级:《潇湘水云》、《樵歌》、《梅园吟》等当今古琴的教授已打破传统“口传心授,心领神会”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等方式,不失时机地穿插介绍与古琴相关历史文化、琴人轶事、古典文学、书法、绘画等知识;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环节,以便增强青少年学琴练琴的主动性此外,可以考虑把弦歌作为教学内容弦歌,又称琴歌,是琴乐传承中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也是对上古尧帝“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完美演绎古人在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中小学生在学琴曲的同时和诗词相结合,边唱边弹,既锻炼了身体各种感官的协调配合,又增进提升文学修养当代古琴在大学的传习活动,主要包括以培育古琴专业人才为目标的专业音乐院校与以普及为目的的普通高校两个层面上世纪初,以培养古琴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音乐院校,已先后培养了第二代、第三代“学院派”琴家,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古琴教学与研究梯队在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琴学相关理论为整理、研究、出版,在推进古琴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当前学院派古琴专业教育,重点是对演奏人才的培养,忽略古琴制造人才、古琴乐律学等理论人才的培养就专业演奏人才而言,应加强同民间琴家、琴派的学习和交流鉴于古琴的文人音乐属性,普通高校具有多学科并存的优势,古琴在普通大学的传习活动灵活多样,有选修课、讲座以及古琴社团等多种方式进行就教学的内容而言,一种鉴赏类,通过名家名曲的现场感受,提高青年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另一种实践类,通过学习演奏琴曲,调养身心,体悟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独特魅力在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古琴受众群体的同时,也要加强与社会琴馆或琴社的交流,共享丰富的社会资源(网络、媒体),一起承担传播古琴音乐文化的重任3.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师资问题的思考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古琴音乐以单一、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冲击过去以“家族琴学”、师徒传承为主流,逐渐被群体性传承“琴馆”学习所替代目前,社会上古琴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主要由民间老琴家、学院派琴人、业余琴人等构成民间老琴家受传统门派观念的影响,只选择本门派的教学琴谱,但讲究演奏的气韵和风格,多注重变化学院派琴人技术虽好,却受西方专业化音乐思维的影响,演奏风格单一,注重技巧性和表演性,强调娱人,而非娱己。
业余琴人在此是指最初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学习古琴,经过自身努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学有所成者完全辞旧职而以授琴为生的人在对青岛市青少年古琴传习活动的调查问卷中,1.家长对古琴老师的专业背景是否在意?对老师是否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在意(小学生家长占43%、中学生家长占90%);在意老师是否是非遗传承人(小学生家长占9%、中学生家长占5%)2.在发生何种情况下会更换古琴老师?在老师教学方法出现问题时更换(小学生家长占32%、中学生家长占70%);老师上课态度不好时更换(小学生家长占27%、中学生家长占30%);孩子不喜欢老师时更换(小学生家长占20%、中学生家长占25%);孩子考级未通过后更换(小学生家长占5%、中学生家长占15%);学琴一段时间没有明显进步时更换(小学生家长占36%、中学生家长占10%);老师提高费用时更换(小学生家长占7%、中学生家长占10%)近几年,随“古琴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