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浙江6月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x
18页绝密★启用前2025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冷湖曾因石油资源枯竭陷入衰落,如今因赛什腾山上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海拔4200米)的建设而备受瞩目,主题旅游蓬勃发展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冷湖的重新兴起得益于( )A. 盐类资源丰富 B. 自然环境独特C. 文化底蕴深厚 D. 人口大量集聚2. 在冷湖可能被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是( )A. 灯光秀 B. 自然观光 C. 科普研学 D. 天文摄影【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冷湖重新兴起后主题是旅游,并不是进行盐类资源的开发,因此不是得益于盐类资源丰富,A错误;赛什腾山海拔高,大气稀薄,适合天文观测,建立了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自然环境独特,促进了冷湖的重新兴起,B正确;如今因赛什腾山上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的建设而备受瞩目,与文化底蕴无关,C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冷湖曾因石油资源枯竭陷入衰落,重新兴起并不是因为人口大量集聚,D错误。
故选B2题详解】该地有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天文观测需要暗黑环境,灯光秀亮度较大,不利于天文观测,因此可能被限制发展,A符合题意;该地有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适合开展自然观光、天文科普研学和天文摄影,BCD不符题意点睛】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台址一般要远离灯光,避免电磁干扰、晴夜数量多、视宁度(大气扰动程度)好青海省北部冷湖镇海拔4200多米的赛什腾山区,其天文观测条件可与世界一流天文观测台相媲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现象日益显著完成下面小题3. 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多回流至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事业发展 B. 生活成本 C. 交通设施 D. 环境质量4. 海外高层次回流人才对所在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变人口年龄结构 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③提升城市创新实力 ④优化城市人才结构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3. A 4. D【解析】【3题详解】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等级高,拥有更多优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A正确;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生活成本通常较高,但人才往往更关注发展机会而非生活成本,B错误;交通便利是基础条件,但并非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核心因素,C错误;环境质量对人才吸引力有限,且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环境未必最优,D错误。
故选A4题详解】回流人才多为青壮年,但总量有限,对城市整体年龄结构影响较小,难以改变人口年龄结构,①错误;人才回流与政府办事效率无直接关联,②错误;高层次人才可以带来技术、知识等,可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③正确;高层次人才补充了城市高端人才缺口,可以优化了人才结构,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主导):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等;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等榆林市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南缘下图为该城市中心城区时空演变图,图中黑色部分为建设用地完成下面小题5. 该城市中心城区扩张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气候 B. 水资源 C. 矿产资源 D. 交通条件6. 在水库管理过程中,可运用( )A.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水库蒸发量 B. 遥感分析水库微生物含量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水库容量 D. 地理信息系统评估水库水质【答案】5. B 6. D【解析】【5题详解】榆林市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南缘,水资源并不丰富读图可知,榆林市的建设用地明显呈现沿榆溪河分布的特征,因此水资源是该城市中心城区扩张的主要制约因素,B正确;图中信息没有体现气候、矿产资源和交通条件对该城市中心城区扩张的影响,ACD错误。
故选B6题详解】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用于测量水库蒸发量,也不能用于获取水库容量,AC错误;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不能分析水库微生物含量,B错误;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可以评估水库水质,D正确点睛】3S各自功能:RS:地理信息的获取;GIS: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GNSS: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由于锂等矿产资源紧缺,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采取与国内外企业合资等方式布局产业链,实现生产自主、可控下图为动力电池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 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矿产原料运费 B. 推动产品多样化C. 扩大电池生产规模 D. 保障供应链安全8. 针对矿产资源供给问题,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强国内锂矿勘探 ②加大关键材料生产③研发新的替代材料 ④鼓励废旧电池进口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答案】7. D 8. C【解析】【7题详解】由于锂等矿产资源紧缺,影响锂矿资源的稳定供应,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采取与国内外企业合资等方式布局产业链,实现生产自主、可控,D正确;原料运费主要与运输距离有关,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并不能降低矿产原料运费,A错误;产品多样化主要与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有关,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并不能直接推动产品多样化,B错误;电池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和下游电池生产制造企业的产能有关,而产业链包含上游、中游、下游的不同环节,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的主要目的不是扩大电池生产规模,C错误。
故选D8题详解】加强国内锂矿勘探可以增加国内锂矿资源的供应,①正确;加大关键材料生产会加大对锂矿资源的消耗,并不能缓解矿产资源的供给问题,②错误;研发新的替代材料可以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缓解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③正确;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很大,鼓励废旧电池进口会加剧环境污染,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国家矿产资源保障措施:矿产资源管理法规、矿产勘查开发规划、矿产勘查技术进步、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国际合作土壤水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墒指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下图为土壤-植被-大气的水分运移过程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9. 与图中排水环节相关度最大的因素为( )A. 土壤矿物质含量 B. 土壤质地C. 土壤有机质含量 D. 土壤温度10. 图中表土蒸发份额为( )A. 10%-30% B. 15%-30% C. 15%-40% D. 25%-60%11. 当墒情过低时,可采取的保墒措施是( )A. 地膜覆盖 B. 作物密植 C. 开沟排水 D. 土地翻耕【答案】9. B 10. C 11. A【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排水环节应是下渗后但未被表土蒸发和蒸腾作用消耗的水体,应是通过进一步下渗和地下径流来实现的,而土壤的质地会影响土壤的透水性,进而影响地下水的运动,因此土壤质地是与图中排水环节相关度最大的因素,B正确;土壤矿物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不是与图中排水环节相关度最大的因素,AC错误;图中水体在地下运移,说明没有冻土分布,因此土壤温度对水体运动的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B10题详解】读图可知,表土蒸发份额=(30%-65%)+(0%-10%)-(15%-35%)=15%-40%,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当墒情过低时,说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适度过低,土壤水分不足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A正确;作物密植会加大土壤水分的需求,使墒情更低,B错误;开沟排水会使土壤水分流失更快,使墒情更低,C错误;土地翻耕并不能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反而会使土质更疏松,土壤水分蒸发更快,无法起到保墒的作用,D错误点睛】土壤质地是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一般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12. 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在青藏高原四地观测太阳辐射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完成问题地点①②③④海拔高度(米)2200370050006325太阳辐射(卡/平方厘米·分)1.3181.4551.6321.729导致四地太阳辐射随海拔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逆辐射 B. 地面反射与吸收C. 地面长波辐射 D. 大气反射、吸收与散射【答案】D【解析】【详解】大气逆辐射属于长波辐射,主要影响的是地面保温,与属于短波辐射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强度无直接关系,A错误;题目强调“其他条件相同”,地面反射与吸收差异较小,且海拔变化主要影响大气而非地面,B错误;地面长波辐射是地面向外辐射热量,与太阳辐射的接收无关,C错误;海拔升高会导致大气愈加稀薄,大气反射、吸收与散射作用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使更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D正确。
故选D坐落于地堑谷地一侧的某山脉是开展地理研学活动的理想场所某学校组织学生从山脚下的P地(34°8'20"N,107°52'53"E)登山开展考察下图为学生绘制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3. P地有著名的天然温泉,与其直接相关的是( )A. 褶皱 B. 沉积作用 C. 断层 D. 火山喷发14.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拍摄植被景观照片与垂直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 )A. 甲① 乙② 丙③ 丁④ B. 甲④ 乙① 丙② 丁③C. 甲④ 乙③ 丙② 丁① D. 甲④ 乙② 丙① 丁③【答案】13. C 14. D【解析】【13题详解】该山脉是坐落于地堑谷地,地堑为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的断块构造,属于断层地貌,当地下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进而形成温泉,C正确;温泉水来自于地下水,地下水必须有断层或裂隙成为向上的通道,而褶皱和沉积作用不会形成断层或岩层裂隙,AB错误;当地位于34°8'20"N,107°52'53"E,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秦岭附近,秦岭不是火山地貌,没有火山喷发,D错误。
故选C14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得知该山脉为秦岭山脉,山脚下的P地是在地堑谷地附近,对应④(谷地)附近,据图片信息所示②应为落叶阔叶林,①应为针叶林,③应为高山灌丛草甸带,相对而言②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水热条件优于③针叶林,而针叶林的水热条件优于高山灌丛草甸,依据山地垂直地带分异规律,随海拔高度上升,水热条件递减,所以乙对应②,丙对应①,丁对应③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点睛】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温度和降水发生变化,自然带也依次变化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