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粉彩的源头及其特征.docx
4页浅析粉彩的源头及其特征 张增敏 张中华景德镇瓷器, 历史悠久据《浮梁县志》记载: “ 新平冶陶, 始于汉世 新平是景德镇的旧称自古以来, 景德镇便是“ 水土宜陶” 的故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发展到明代, 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并享有世界闻名“ 瓷都” 的誉称明初, 不仅官府在镇之珠山兴办御窑厂, 专门生产御器、宫廷用瓷和赐赏品, 而且民窑的商品性生产, 也甚为发达 镇上佣工, 每日不下数万人” 形成了官民窑俱盛局面 工匠八方来, 器成天下走” 瓷器成了我国出口的著名商品, 呈现出瓷业产销两旺的繁荣景象明人宋应星云:“ 合并数郡, 不抵江西饶郡产, 若夫中华四裔, 驰名猎取者, 皆饶郡景德镇之产也 其时, 不仅生产规模大, 产量高, 品种多, 销路广, 而且质量好质量好是景德镇瓷器的一个基本特征体现出陶工的高超制作造诣和劳动智慧并在努力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 不断增加产品的艺术含量, 包括彩绘艺术含量就彩绘艺术而言, 明清以来, 继元代景德镇釉下青花釉里红创烧之后, 又发展创造了釉上彩的各种装饰种类如斗彩、素三彩、五[来自www.lW5U.coM]彩、古彩、粉彩和墨彩等等。
绚丽多彩, 各具特色然而在这诸多的装饰种类中, 相对而言, 粉彩是其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从艺术的审美角度或绘画技巧, 还是色彩丰富, 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雍正粉彩生产突飞猛进, 一跃而居于釉上彩瓷之首位, 成为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这一独特品种, 吸收和融合了中国画中工笔画的表现方法, 善于在陶瓷彩绘上运用, 无一不细, 精巧之至, 几乎鬼斧神工, 令人赞叹! 和青花瓷一样,充满着活力粉彩, 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它以“ 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画工细腻, 风格迥异” 的艺术特点而风靡古今中外, 清末陈浏在《陶雅》中盛赞粉彩是“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鲜骄夺目, 工致殊常 法国人早在1 8 0 5 年就把粉彩称作“ 玫瑰族瓷器” , 认为只有高贵的玫瑰花才能与之媲美据史料记载粉彩瓷有“ 始于康熙, 精于雍正, 盛于乾隆” 之说《中国陶瓷史》载: “ 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即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和珐琅彩的工艺基础, 尤其是材质基础上产生的康熙五彩的彩料属于低温釉料, 烤烧温度较之粉彩为高, 故后人称前者为“ 硬彩” , 后者为“ 软彩” 。
明清时代的五彩和粉彩大部[来自WW]分都是在古代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珐琅彩源自于润胎珐琅, 始于康熙中晚期, 盛于雍正、乾隆两朝珐琅彩瓷先在景德镇烧好精细白瓷, 然后在清官内务府造办处由御用画师彩绘并烧制而成康熙对法国的珐琅技艺非常赏识, 曾邀请法国艺人作供御珐琅彩料的熔融温度是所有釉料中最低的, 通常只需5 0 0 ℃ - 6 0 0 ℃ 之间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 由景德镇御窑厂画师首绘起源是“ 试炼” 珐琅彩料因为采用完全手工的制作方式, 彩料中颗料较大, 故先在花头上试彩, 发现不仅同样可做出非常细腻的色阶变化, 写实能力强, 而且由于颗粒作用, 形成了立体感, 别具风味, 御窑厂在“ 试炼” 中, 发明了所谓“ 玻璃白” , 这种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 是粉彩工艺中最关键的材质粉彩装饰的艺术效果, 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绘画结合优美瓷质, 工艺材料及其技法的特点, 瓷绘交融互为辉映粉彩绘画不仅重传统立意创新, 奇神似于形似, 气韵生动, 画工精细, 纤柔流利, 且重色赛于重墨玻璃白的巧妙之运用, 设色总是不惜时光地渲染、洗染, 无一不细, 无所不精, 赋予形象的质感、体感和产生空间层次变化, 阴阳向背、转折、仰伏的艺术效果。
用色多达一二十种, 色彩丰富, 璀璨柔和, 纹样形态逼真, 栩栩如生反映出高度色彩组合技巧的艺术效果, 粉润清逸, 恬淡典雅同时融诗书于画中, “ 画中有诗, 诗、书、画为一炉” , 文雅隽秀, 尽善尽美这一独特艺术之花, 雅俗共赏, 遍及全球, 并赢得了崇高的声誉由此可见, 康熙五彩、珐琅彩对粉彩的产生, 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粉彩瓷是陶瓷美术宝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