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oc
45页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二O一四年八月目 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监测站点、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 34.1 监测站点 34.1.1 选址条件 34.1.2 站点增加、变更和撤销 34.2 监测项目 44.3 监测频次 45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45.1 系统的构成 45.2 监测子站站房技术要求 55.2.1 一般要求 55.2.2配电要求 65.2.3辅助设施 65.2.4站房示意图 75.3采样装置 75.3.1 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技术要求 75.3.2 点式连续监测系统采样装置安装要求 85.3.3开放光程连续监测系统光路 95.4 分析仪器技术及安装要求 95.5 系统支持实验室 95.6 中心计算机室 105.7 质量保证实验室 106 系统运行维护与质量管理 136.1 站点运行维护 136.2 系统质量管理 146.2.1 质量控制 146.2.2 质量保证 157数据管理与审核发布 177.1 日常数据管理 177.2 人工审核规则 187.3 数据有效性规定 197.4 数据联网率统计 20附录A 监测点位周围环境与采样口设置的具体要求 20附录B 监测点位调整的具体要求 22附录C 空气自动监测仪器的性能指标 241)二氧化硫分析仪 242)氮氧化物分析仪 243)一氧化碳分析仪 254)臭氧分析仪 265)PM10分析仪 276)PM2.5分析仪 277)PM10和PM2.5手工采样仪 288)十万分之一天平 29 40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前言为保障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下文简称“空气站”)的有效运行,规范空气站的选点、建设、质控和运维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大气环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空气站的建设、运维和质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各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运营和维护单位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自动监测的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 193-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 654-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5-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HJ 653-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浙环发〔2012〕65号 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HJ 618-2011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 655-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HJ 93-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30-20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6-1999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JGJ 91-93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JGJ/T16-92 民用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 automated methods for air quality monitoring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
2)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 manual methods for air quality monitoring在监测点位用采样装置采集一定时段的环境空气样品,将采集的样品在实验室用分析仪器分析、处理的过程3)点式监测仪器 point analyzers在固定点上通过采样系统将环境空气采入并测定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分析仪器4)开放光程监测仪器 open path analyzers采用从发射端发射光束经开放环境到接收端的方法测定该光束光程上平均空气污染物浓度的仪器4 监测站点、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4.1 监测站点4.1.1 选址条件1、监测点位置的确定应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采用间断性的监测,对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有粗略的概念后再选择监测点的位置,使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监测点的位置一经确定后应能长期使用,不宜轻易变动,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2、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3、监测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同时在布局上应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顾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5、为监测道路交通污染源或其他重要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而设置的污染监控点,应设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污染物高浓度区域。
6、监测点周围环境和采样口设置的具体要求详见附录A4.1.2 站点增加、变更和撤销各城市所设置的监测站点可根据地方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变更和撤消,省控监测站点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审批站点调整,国控监测站点调整上报省环境保护厅后由省环境保护厅上报国家环保部审批监测点位调整的具体要求详见附录B4.2 监测项目根据现有的空气质量评价要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必须要监测的项目为:SO2、NO2、CO、O3、PM10、PM2.5以及气象五参数有条件地方可以选增能见度、环境空气摄像、BC、VOCs、NH3等部分监测仪器参数要求详见附录C4.3 监测频次必测六项要求为实时,SO2、NO2、CO、O3气体监测项目和气象五参数要求5分钟出一次数据,PM10、PM2.5颗粒物监测项目要求1小时出一次数据选增项目可根据仪器性能及特点决定监测频次5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5.1 系统的构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分组成(见图5-1)图5-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基本构成框图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存储;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监测设备进行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制定和落实系统有关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存贮备机5.2 监测子站站房技术要求监测点站房(子站房)的建设和内部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5.2.1 一般要求1、新建监测站房房顶应为平面结构,坡度不大于10°,房顶安装防护栏,防护栏高度不低于1.2 m,并预留采样总管安装孔站房内使用面积不小于15 ㎡监测站房应做到专室专用2、监测站房应配备通往房顶的Z字型梯或旋梯,房顶承重要求大于等于250 kg/㎡3、站房室内地面到天花板高度应不小于2.5 m,且距房顶平台高度不大于5 m4、站房应有防水、防潮、隔热、保温措施,一般站房内地面应离地面(或房顶)有25cm以上的距离。
5、站房应有防雷电和防电磁波干扰的措施,防雷接地装置的选材和安装应参照YD5098的相关要求6、站房应为无窗或双层密封窗结构,有条件时,门与仪器房之间可设有缓冲间,以保持站房内温湿度恒定,防止灰尘和泥土带入站房内7、采样装置抽气风机排气口和监测仪器排气口的位置,应设置在靠近站房下部的墙壁上,排气口离站房内地面的距离应保持在20cm以上8、使用开放光程监测系统的站房,开放光程监测系统的光源发射端和接收端应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基座应采用实心砖平台结构或混凝土水泥桩结构,建在受环境变化影响不大的建筑主承重混凝土结构上,离地高度(0.6~1.2)m,长度和宽度尺寸应比发射端和接收端底座四个边缘宽15cm以上9、使用开放光程监测系统的站房,应在墙面预留圆形通孔,通孔直径应大于光源发射端的外径10、在已有建筑物屋顶上建立站房时,应首先核实该建筑物的承重能力11、监测站房如采用彩钢夹芯板搭建,应符合相关临时性建(构)筑物设计和建造的要求12、监测站房的设置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造成影响13、 站房内的环境条件:温度(15~35)℃;相对湿度 ≤85%;大气压 (80~106)kPa低温、低压等特殊环境条件下,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满足当地环境条件的使用要求。
14)在站房顶上设置用于固定气象传感器的气象杆或气象塔时,气象杆、塔与站房顶的垂直高度应大于2m,并且气象杆、塔和子站房的建筑结构应能经受10级以上的风力(南方沿海地区应能经受12级以上的风力)5.2.2配电要求1、站房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保护装置,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AC(220±22)V,频率波动不超过(50±1)Hz2、站房应采用三相五线供电,入室处装有配电箱,配电箱内连接入室引线应分别装有三个单相15A空气开关作为三相电源的总开关,分相使用3、站房灯具安装以保证操作人员工作时有足够的亮度为原则,开关位置应方便使用4、站房应按照电工规范中的要求制作保护地线,用于机柜、仪器外壳等的接地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4Ω5、站房的线路要求走线美观,布线应加装线槽5.2.3辅助设施1、站房内安装的冷暖式空调机出风口不能正对仪器和采样总管2、空调应具有来电自动启动功能3、站房应配备自动灭火装置4、站房应安装有排气风扇,排风扇要求带防尘百叶窗5、为保证监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监测站点均需采用环保专网光纤接入5.2.4站房示意图点式连续监测系统站房示意图见图5-2,开放光程连续监测系统站房示意图见图5-3。
图5-2点式连续监测系统站房示意图图5-3 开放光程连续监测系统站房示意图5.3采样装置5.3.1 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技术要求1、在使用多台点式监测仪器的监测子站中,除PM10、PM2.5监测仪器单独采样外,其它多台点式连续监测仪器可共用一套多支路集中采样装置进行样品采集。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