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园社会领域谁来帮帮我教学案例文章.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7497125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案例:谁来帮帮我案例背景:在幼儿园活动中,孩子岀现问题是常有的孩子也一般请求老师帮助, 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但在活动中,我却见识到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 相互合作的能力镜头一:这是一次“玩飞盘”的游戏中,孩子发出的求助声“谁来帮帮我”,这是孩 子尝试失败后而发出的马上吸引了很多的孩子,有的开始往上跳,有的开始寻 找可以够到的东西,大家一下子被屋顶上的飞盘所牵动有人找来了小木棍,开 始梨起脚尖来,试图把飞盘弄下来,期间也换了很多孩子,看谁的身高最有能力 够到,但还是碰不到边这时有人借拿来了椅子,让我们班最高的一个站在了椅 子上而,其余的孩子负责保护他,扶住小椅子可是也只够碰到上而的那块板, 不能一下子就把飞盘取下来孩子开始用木棒顶这块板,好像有点动了,孩子又 连续敲了几下,飞盘滑下来了就这样,不停地敲击,飞盘终于又回到了孩子的 手中,观看的、帮忙的孩子不为之拍手庆祝的镜头二:这是孩子在折纸活动中的镜头,在试飞的时间飞机不小心卡住了,这不孩子 发出求助声不久,就引来了多个同伴的帮忙首先是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把飞机取 下来,可是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就只差那么一点点接下去孩子想到了抱, 把同伴抱起来取,但也因为重心不稳没有成功。

      这时候同伴取来了一把椅子,毫 不费力地取下了被卡在扇子缝里的那只飞机案例分析:以上两个镜头虽然所选的时间、地点不同,但却非常的相似,都是由孩子发 起的求助因此,我把两个活动放在了一起进行分析:1、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两个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不再是依附在老师身边永远长不大的 孩子,懂得了积极尝试从孩子一系列的动作行为中,可以看到的是:(1) 随着年龄的增长,探险精神愈发强烈中班的孩子相对来说在动手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新鲜事物也 充满着期待,尤其有冒险精神,这也是中班孩子常规最难抓的时候望着屋顶上 的飞盘,孩子们飞快地思索着,寻找各种可以解决的方法,即使是站在不太稳I古I 的椅子上面,让人抱起来他都觉得很有探险范儿,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成长,这 就是面对问题应该有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他想试着去解决,而不是垂头丧气、不 闻不问2) 在活动中孩子自身的能力得以体现而对这些难题,教师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一些孩子的能力:有些喜欢远远观望; 有的喜欢积极尝试,会因没有机会参加而苦恼;有些是展于瞎起哄的,别人在做 他也跟着做,自己没有明确的主见;有的是坚持到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以往 从未见到过冠冠这么主动,对于别人的帮助也总是不屑一顾,比较独断独行,这 次他却选择了求助,且亲历亲为,对于同伴的意见他也欣然接受,积极尝试,最 后成功取下了屋顶上的飞盘,说明他还是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的。

      2、 同伴间相互帮助的能力在两个活动中,我们都看到了合作,像第一个活动中,这么多人帮忙扶着椅 子,第二个活动中抱着去取飞机,拿椅子过来帮忙等其实在幼儿园的活动中, 合作就体现在随机活动中,远比教师单独地开展一个活动效果好当同伴需要帮 助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毫不犹豫地放下了自己工作,并把别人的问题当成了自己 的问题,使得两个活动中的难题都顺利的得到了解决3、 教师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摆正位置,时刻 关注着孩子的表现,当孩子述能解决的时候,要做的就是支持在第一个活动中, 教师一直期待着孩子的求助,但却没有求助,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静静地观看, 而非介入想想如果此时教师介入了,会发生什么,可能在时间上可能会短些, 可能也就没了最后的欢呼雀跃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动手后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 的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学会放手,学会认同,其实没有老师的参与才是 孩子最能发挥潜能和实力的案例反思:针对这两个活动孩子出现的行为表现,可以反思的有:1、 活动场地的安排第一个活动“玩飞盘”,可以想象,是有扔、抛接、转动的动作,相对来说 空间的安排是要相当大的第二个活动虽是“折纸”活动,但却增设了玩飞机的 环节,,这样也就对空间的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第一个活动教师却选择了 离屋顶较近的,第二个活动选择了室内,其实这两个活动出现的问题是完全可以 避免的,只要选择的场地再宽广一些,活动的耍求再明确些,相信我们的孩子也 不会有这些个问题2、 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在两个活动中,孩子都没有向老师发出求助,可能孩子认为这是他们可以解 决的问题,老师是解决难题的但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当孩子遇到难题或需耍帮 助的时候,为什么得不到孩子第一时间求助的对象?可能平时关注的不够多,给 予的帮助不够多,可能与孩子之间的亲近感还不够等等当然,也可能是我们平 时说了太多长大了的话,如现在你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遇到困难不能再哭鼻子 了,要学着勇敢;遇到困难你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还可以向小伙伴寻求帮助;自 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样你才会真正的长大……可能这方而灌输的多了,孩子就 自然而然形成了这种意识谁来帮帮我”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带给我们很多的感想希望每一个 孩子都能在这片宽广的土地里尽情绽放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出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