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doc
9页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37分)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撵走(liǎn niǎn) 冲着(chōng chòng) 一缕(lǚ lǔ)脸颊(jiá xiá) 永恒(hén héng) 神圣(shèng shèn)2.读拼音,写词语8分)3.照样子,写词语3分)北风呼啸(描写冬天的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瑟瑟发抖(AAB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可怜巴巴(ABC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1)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2)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 )(3)巴掌大的房子里只放了一张书桌 ( )(4)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 )5.在下面句子中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7分)(1) 乖小葆 来 奶奶给你洗个脚 奶奶总是一面撵我 一面招手(2) 就是你 王子对公主说 当我像一具死尸一样躺在岸上的时候 救活我的就是你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1)( )多读多写,作文能力( )能得到提高2)( )奶奶讲得很动听,( )王葆听得津津有味3)( )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4)这口井里的水( )清凉,( )甘甜7.按要求写句子8分)(1)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人鱼承认公主是她见过的最美的人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照样子,写其他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展示厅(5分)8.给下列各句排序,并将序号填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 )它们的光虽然很微弱 )就能在黑夜中给行人照亮前方的路 )但是星星还是从云层里钻了出来 )今晚天气忽然变冷 )但是当无数颗星星聚在一起时三、课本直通车(7分)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1)《宝葫芦的秘密》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中的主人公叫________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的女儿》是________(国家)童话作家__________写的,我还读过他的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根据语境填上合适的谚语3分)(1)明明同学因基础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可以这样劝告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书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给自己做了一张有意义的书签,上面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检测台(26分)(一)....只有一个角落还是冬天这是花园里最远的角落,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那里他太小了,手还挨不到树枝,只好在树旁转来转去,哭得很厉害这棵可怜的树仍然满身盖着雪和霜,北风还在树顶上吼叫快爬上来,孩子!”桃树( ) 对小男孩说,( ) 尽可能地把树枝垂下去,( ) 孩子还是太小了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分)1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国的_________4分)13.文中加点的“这个情景”指的是什么?请简明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为什么春天先前不肯到巨人的花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荒芜了的花园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只有有毒的恶草和刺人的荆棘生长着;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以外,听不见别的声响了。
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到花园里来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凄凉的景象,几乎要痛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坍塌的草亭中的破椅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每个人脸上都露出追慕惋惜的神色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下去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把它努力整理好于是他们跑到池旁,坐在一块假山石上,细细地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的方法青蛙带着一肚子的欢喜,从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来听终夜悲鸣的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哭声,在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他们细心热烈地讨论,还用粉笔在石上画了好多草图,计划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他们从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还没有商量好一件事因为他们的意见有许多不能相同青蛙暗想道:“为什么他们还不动手做工,只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讨论呢?”后来他们舍了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园的入手方法A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铲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铲除恶草和荆棘,因为……”C说:“我比较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其余的人说:“C君,你的话错了。
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从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还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减少了,它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重复悲鸣起来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15.花园的荒芜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当花园来客面对花园的凄凉景象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花园来客重建花园的决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花园来客的讨论情况,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花园来客的讨论持怎样的态度?(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这则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习作百花园(25分)20.小溪和大海,狐狸和老虎,小羊和灰狼,眼睛和耳朵,铅笔和橡皮……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发挥想象,编一个有意义的童话故事。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卷一、1.niǎn√ chòng√ lǚ√ jiá√ héng√ shèng√ 2.妖怪 规矩 幸福 允许 洋溢 呼啸 荒凉 任性3.示例:寒风刺骨 白雪皑皑 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 小心翼翼 得意扬扬4.(1)设问 (2)比喻 (3)夸张 (4)排比5.(1)“ , , ” , 2)“ ! ” , “ , ! ”6.(1)只有 才 (2)因为 所以(3)虽然 但是 (4)不但 而且7.(1)没有孩子的地方,难道有春天吗?(2)巨人度过了严冬3)小人鱼不得不承认公主是她见过的最美的人4)示例:万物复苏,春天来临,一片鸟语花香二、8.3 5 2 1 4三、9.(1)张天翼 王葆 不付出努力就想得到或拥有想要的东西是不可能的(2)丹麦 安徒生 《丑小鸭》 《卖火柴的小女孩》 《皇帝的新装》10.示例:(1)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四、(一)11.一面……一面12.英国 王尔德13.“这个情景”指的是桃树伸出枝条想要让小男孩触碰到14. 春天不到花园是因为巨人太自私了,他叱责孩子们,把孩子们赶出花园,想独享花园里的一切,得到的却是寒冷和凄凉。
二)15.①花木枯萎 ②夜莺不再来 ③恶草、荆棘丛生,只有蟋蟀悲鸣 ④池水已干16.几乎要痛哭了17.毅然18.怀疑、否定的态度19.只说空话,不去实干,任何事也干不好五、20.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