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阅读理解及答案.doc
4页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臣闻三代之道,乡里有学士之秀者,自乡升诸司徒,自司徒升诸学大乐正论其秀者,升诸司马司马论其贤者,以告于王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论定然后官之者,郑康成云:谓使试守任官然后爵之者,盖试守而能任其官,然后命之以位也其取士之详如此 今陛下隆至德,昭大道,参天地,本人伦,兴学崇化,以风天下,唐虞用心,何以加此?然患今之学校,非先王教养之法,今之科举,非先王选士之制圣意卓然,自三代以后,当途之君,未有能及此者也臣以谓三代学校劝教之具,汉氏郡国太常察举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参用 今州郡京师有学,同于三代,而教养选举非先王之法者,岂不以其遗素励之实行,课无用之空文,非陛下隆世教育人材之本意欤!诚令州县有好、厉名节、孝悌谨顺、出入无悖者所闻,令佐升诸州学,州谨察其可者上太学以州大小为岁及人数之差,太学一岁,谨察其可者上礼部,礼部谨察其可者籍奏自州学至礼部,皆取课试,通一艺以上,御试与否,取自圣裁 今既正三省诸寺之任,其都事主事掌故之属,旧品不卑,宜清其选,更用士人,以应古义遂取礼部所选之士,中第或高第者,以次使试守,满再岁或三岁,选择以为州属及县令丞。
即有秀才异等,皆以名闻,不拘此制如此者谓之特举其课试不用糊名誊录之法,使之通一艺以上者,非独采用汉制而已 如臣之议为可取者,其教养选用之意,愿降明诏以谕之得人失士之效,当信赏罚以厉之以陛下之所向,孰敢不虔于奉承?以陛下之至明,孰敢不公于考择?行之以渐,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 4.对以下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臣闻三代之道 道:治国策略 B.揆今之宜,理可参用 揆:度量、观察 C.课无用之空文 课:学习 D.即有秀才异等 即:就是 5.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 B.秀才,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文中是对儒生的称呼 C.艺有技能,才能之意,也有典籍之意文中一艺指的是一种经书 D.掌故文中是官职的名称,掌礼乐制度 6.以下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本文议论的重点是人才选拔制度,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优劣,文章首段引经据典,指出察举制的优越性,观点鲜明 B.作者盛赞皇帝的美德,提出要学习参考三代以来的察举制,认为科举制是舍弃久已得到检验的选拔制度而崇尚无用的空文。
C.作者不尚空谈,而是明确提出特举这一人才选拔制度,这一制度比科举制明显优越,有力地化解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D.曾巩希望自己的特举制度能得到皇帝的采纳,希望皇帝凭借自己的贤明与明确的赏罚制度,实现人才兴盛、政通人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2)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修,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 参考答案 4.D(根据句意,此处的即当为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之意 5.B(秀才在文中是指才华卓越的人并非对儒生的一般称呼 6.C(这一制度比科举制度明显优越,有力地化解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只是作者的设想,实际操作效果如何文章并没有提及 7.(1)国君评定之后再授予官职,任命官职之后就授予爵位,授予爵位之后再给予俸禄 (2)像这样却不能让风俗变美好,不能让人才变多,不能让官员修养官品,不能让政事得到治理的情况,我还没有听说过 (1)句采分点:论:考核官、爵、禄: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任命官职、授予爵位、给予俸禄每个要点1分,语句通顺1分 (2)句采分点:如是:像这样;盛:多;举:治理;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
4个要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