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解析版)-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江苏专用).pdf
14页通关卷1 0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2.因变量检测方法C02产生的多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澳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是否有酒精产生橙色的重铝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可通过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来确定3.在检测酒精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的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的原因是葡蜜糖也能与酸性重铝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4.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5.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物为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粒体基质中进行,需要消耗丞,产物为CU、田、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粒体内膜上进行,需 要 消 耗 能 产 生 水,并产生大量能量6.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H2O+6O2 醵-6CO2+I2H2O+能量7.请写出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1)产酒精的无氧呼吸:C 6H l 醒-2C2H50H(酒精)+2C0?+少量能量;产乳酸的无氧呼吸:C6H1206-t2C3H603(乳酸)+少量能量。
8.无氧呼吸的概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9.细胞呼吸的实质: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10.无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1 1.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与功能相适应?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喳,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2.无氧呼吸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去向及释放的能量去向?无氧呼吸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少部分释放,而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考点一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1)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0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X)(2)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X)(3)有氧呼吸产生的 H 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X)(4)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X)(5)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X)(6)无氧呼吸不需要0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 H 的积累(X)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J)(8)过保质期的酸奶常出现胀袋现象是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造成的(X)考点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严格的无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最少(X)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X)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4)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X)(5)种子萌发过程中氧气不足时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J)(6)提倡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避免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J)通关集训一、单选题1.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螂M淘(molLl)线粒体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A.过程 均有ATP的生成B.过程耗氧速率加快,说明限制过程耗氧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C.过程耗氧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ADP含量不足引起的D.过程的耗氧速率明显加快,说明线粒体此时开始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大量ATP【答案】D【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2、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粒体中;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详解】A、过程中氧气浓度在下降,说明有氧气的消耗,说明幼苗进行了有氧呼吸,因而均有ATP的生成,A 正确;B、由题图曲线可知,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呼吸底物后,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过程耗氧速率变化的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B 正确;C、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过程耗氧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ADP含量不足引起的,C正确;D、过程 均有氧气的消耗,说明整个过程中线粒体都在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大量A T P,只不过耗氧速率有差异而已,D错误。
故选D2.实验小组设计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溶液 培 养 液 石 灰 水 培 养 液 石 灰 水A.设置锥形瓶A的目的是防止外界C02的干扰B.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换成漠麝香草酚蓝溶液C.相同时间内锥形瓶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高于E瓶D.可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以便用酸性重铝酸钾进行检测【答案】D【分析】左图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右图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A、向锥形瓶A中加入10%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 02,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有氧呼吸产物检测的干扰,A正确;B、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且漠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用于细胞呼吸二氧化碳的检验,会由蓝色变为绿色再变为黄色,因此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换成漠魔香草酚蓝溶液,B正确;C、有氧呼吸每消耗一个葡萄糖产生6个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每消耗一个葡萄糖产生2个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越多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更高,因此相同时间内锥形瓶C中的石灰水比E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更高,C正确;D、葡萄糖和酒精都能与酸性重铭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D错误。
故选D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内会发生下图所示的呼吸作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葡萄糖 A.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发生粒体B.过程生成少量A TP,过程不生成ATPC.过程生成还原型辅酶回,过程消耗还原型辅酶团D.过程不需要氧气参与,过程也不需要氧气参与【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过程分别是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A 错误;B、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 TP,第二阶段不生成ATP,B 正确;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NADH,又称还原型辅酶回,第二阶段消耗NADH,C 正确;D、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参与,D 正确4.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澳鹿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气体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NADHC.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过程不消耗能量D.硝化细菌因为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答案】C【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1)第一阶段:1 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 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3)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粒体内膜上进行2.无氧呼吸的过程(1)第一阶段: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 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2)第二阶段: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漠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A错误;B、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N A D H,第二阶段不产生NADH,B错误;C、酒精属于脂溶性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氧化成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的化学能将C02和H20合成糖类,因此虽然硝化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错误5.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或庭院种植。
花卉需要科学养护,养护不当会影响花卉的生长,如兰花会因浇水过多而死亡,关于此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系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使养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B.根系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使水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C.浇水过多抑制了根系细胞有氧呼吸但促进了无氧呼吸D.根系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答案】B【分析】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 A D P,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 A D P,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P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3、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4、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NADP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o【详解】A、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是与植物根系代谢活动密切相关的过程,这些过程需要根系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浇水过多会使根系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使养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A 正确;B、根系吸收水分是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B 错误;C、浇水过多使土壤含氧量减少,抑制了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但促进了无氧呼吸的进行,C 正确;D、根细胞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会产生酒精或乳酸等有害物质,D 正确。
故选Bo6.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下图是温度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20 30 40 50温度(七)A.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呼吸速率B.恒温动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一般在其体温附近C.大棚栽培在夜间和阴天适当降温有利于作物生长D.低温储存食品和高温杀死细菌的原理都是降低呼吸速率【答案】D【分析】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详解】A、温度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呼吸速率,A 正确;B、恒温动物细胞呼吸的所需的酶,其最适温度一般在其体温附近,B 正确;C、大棚栽培在夜间和阴天适当降温,减少细胞呼吸消耗,积累有机物有利于作物生长,C 正确;D、低温储存食品的原理都是降低呼吸速率,高温杀死细菌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D 错误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耐低氧的水稻种子撒播于农田,灌水覆盖,可以有效防治鸟害、鼠害B.油菜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C.小麦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贮藏时间延长D.苹果表面涂一层果蜡,可以减缓苹果的水分流失和呼吸作用,延长其保鲜期【答案】C【分析】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储藏蔬菜、水果时采取零上低温、一定湿度、低氧等措施延长储藏时间,而种子采取零上低温、干燥、低氧等措施延长储存时间。
详解】A、耐低氧的水稻种子撒播于农田,灌水覆盖,减少氧气的接触,同时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