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21426276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 1 页 共 1 页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⑴.导管底距离孔底大高或太低原因: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预防措施: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也可将拼装好的导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长度⑵.首批砼数量不够原因:由于计算错误,造成首批砼数量不够,埋管失败预防措施: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砼数量⑶.首批混凝土品质太差原因: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或坍落度太大,造成离析预防措施:搞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⑷.导管进浆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砼与泥浆混和u 1.1.2.处理办法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1.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u 1.2.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原因: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能力鉴定,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对于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u 1.2.2.处理方法⑴.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⑵.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⑶.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桩的办法1.3.灌注过程中坍孔u 1.3.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原因:由于清孔不当、泥浆过稀、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致使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预防措施:详见钻孔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2.1坍孔相关内容u 1.3.2.处理办法⑴.如坍孔并不严重,可继续灌注,并适当加快进度;⑵.如无法继续灌注,应及时回填重新成孔1.4.导管拨空、掉管u 1.4.1.事故原因和预防⑴.导管拨空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砼时导管拨空,对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⑵.掉管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后应仔细重新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u 1.4.2.处理办法⑴.严格计算各方面的数据后,实施二次封底;⑵.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应重新成孔;⑶.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

      1.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u 1.5.1.事故原因⑴.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⑵.混凝土和易性太差;⑶.导管埋深过大;⑷.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⑸.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u 1.5.2.补救措施:⑴.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⑵.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1.6.灌注高度不够u 1.6.1.事故原因和预防原因:测量不准确;桩头预留量太少预防措施: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确保准确;桩头超灌预留量可适当加大u 1.6.2.处理办法挖开桩头,重新接桩处理2.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2.1.锚垫板面与孔道轴线不垂直或锚垫板中心偏离孔道轴线u 2.1.1.现象张拉过程中锚杯突然抖动或移动,张拉力下降有时会发生锚杯与锚垫板不紧贴的现象u 2.1.2.原因分析锚垫板安装时没有仔细对中,垫板面与预应力索轴线不垂直造成钢绞线或钢丝束内力不一,当张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力线调整,会使锚杯突然发生滑移或抖动,拉力下降u 2.1.3.预防措施⑴.锚垫板安装应仔细对中,垫板面应与预应力索的力线垂直;⑵.锚垫板要可靠固定,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移动。

      u 2.1.4.治理方法另外加工一块楔形钢垫板,楔形垫板的坡度应能使其板面与预应索的力线垂直2.2.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u 2.2.1.现象预应力张拉后,锚板下混凝土变形开裂u 2.2.2.原因分析⑴.通常锚板附近钢筋布置很密,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疏松或仅有砂浆,以致该处混凝土强度低;⑵.锚垫板下的钢筋布置不够、受压区面积不够、锚板或锚垫板设计厚度不够,受力后变形过大u 2.2.3.预防措施⑴.锚板、锚垫板必须在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其刚度锚垫板下应布置足够的钢筋,以使钢筋混凝土足以承受因张拉预应力索而产生的压应力和主拉应力;⑵.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在锚头区的混凝土质量,因在该处往往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粗骨料不易进入而只有砂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u 2.2.4.治理方法将锚具取下,凿除锚下损坏部分,然后加筋用高强度混凝土修补,将锚下垫板加大加厚,使承压面扩大2.3.滑丝与断丝u 2.3.1.现象⑴.锚夹具在预应力张拉后,夹片“咬不住”钢绞线或钢丝,钢绞线或钢丝滑动,达不到设计张拉值;⑵.张拉钢绞线或钢丝时,夹片将其“咬断”,即齿痕较深,在夹片处断丝u 2.3.2.原因分析⑴.锚夹片硬度指标不合格,硬度过低,夹不住钢绞线或钢丝;硬度过高则夹伤钢绞线或钢丝,有时因锚夹片齿形和夹角不合理也可引起滑丝或断丝;⑵.钢绞线或钢丝的质量不稳定,硬度指标起伏较大,或外径公差超限,与夹片规格不相匹配。

      u 2.3.3.防治措施⑴.锚夹片的硬度除了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在现场应进行复验,有条件的最好进行逐片复检;⑵.钢绞线和钢丝的直径偏差、椭圆度、硬度指标应纳入检查内容如偏差超限,质量不稳定,应考虑更换钢绞线或钢丝的产品供应单位;⑶.滑丝断丝若不超过规范允许数量,可不予处理,若整束或大量滑丝和断丝,应将锚头取下,经检查并更换钢束重新张拉2.4.波纹管线形与设计偏差较大u 2.4.1.现象最终成型的预应力孔道与设计线形相差较大u 2.4.2.原因分析浇筑混凝土时,预应力波纹管没有按规定可靠固定波纹管被踩压、移动、上浮等,造成波纹管变形u 2.4.3.预防措施⑴.要按设计线形准确放样,并用U形钢筋按规定固定波纹管的空间位置,再点焊牢固曲线及接头处U形钢筋应加密;⑵.浇筑混凝土时注意保护波纹管,不得踩压,不得将振动棒靠在波纹管上振捣;⑶.应有防止波纹管在混凝土尚未凝固时上浮的措施u 2.5.1.现象用通孔器检查波纹管时发现内有堵塞;采用在混凝土未浇筑前波纹管内先置钢绞线后浇混凝土的,发现先置的钢绞线拉不动u 2.5.2.原因分析⑴.波纹管接头处脱开漏浆,流入孔道;⑵.波纹管破损漏浆或在施工中被踩、挤、压瘪;⑶.波纹管有孔洞。

      u 2.5.3.防治措施⑴.使用波纹管必须具备足够的承压强度和刚度有破损管材不得使用波纹管连接应根据其号数,选用配套的波纹套管连接时两端波纹管必须拧至相碰为止,然后用胶布或防水包布将接头缝隙封闭严密;⑵.浇筑混凝土时应保护波纹管,不得碰伤、挤压、踩踏发现破损应立即修补;⑶.施工时应防止电焊火花灼烧波纹管的管壁;⑷.波纹管安装好后,宜插入塑料管作为内衬,以加强波纹管的刚度和顺直度,防止波纹管变形,碰瘪、损坏;⑸.浇筑混凝土开始后,在其初凝前,应用通孔器检查并不时拉动疏通;如采用预置预应力索的措施,则应时时拉动预应钢绞线认堵孔严重无法疏通的,应设法查准堵孔的位置,凿开该处混凝土疏通孔道2.6.张拉钢绞线延伸率偏差过大u 2.6.1.现象张拉力达到了设计要求,但钢绞线延伸量与理论计算相差较大u 2.6.2.原因分析⑴.钢绞线的实际弹性模量与设计采用值相差较大;⑵.孔道实际线形与设计线形相差较大,以致实际的预应力摩阻损失与设计计算值有较大差异;或实际孔道摩阻参数与设计取值有较大出入也会产生延伸率偏差过大;⑶.初应力采用值不合适或超张拉过多;⑷.张拉过程中锚具滑丝或钢绞线内有断丝;⑸.张拉设备未作标定或表具读数离散性过大。

      u 2.6.3.防治措施⑴.每批钢绞线均应复验,并按实际弹性修正计算延伸值;⑵.校正预应力孔道的线形;⑶.按照钢绞线的长度和管道摩阻力确定合格的初应力值和超张拉值;⑷.检查锚具和钢绞线有无滑丝或断丝;⑸.校核测力系统和表具2.7.预应力损失过大u 2.7.1.现象预应力施加完毕后钢绞线松驰,应力值达不到设计值u 2.7.2.原因分析⑴.锚具滑丝或钢绞线内有断丝;⑵.钢绞线的松驰率超限;⑶.量测表具数值有误,实际张拉值偏小;⑷.锚具下混凝土局部破坏变形过大;⑸.钢绞线与孔道间摩阻力过大u 2.7.3.防治措施⑴.检查钢绞线的实际松驰率,张拉时应采取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制事先校正测力系统,包括表具;⑵.锚具滑丝失效,应予更换;⑶.钢绞线断丝率超限,应将其锚具、预应力筋更换;⑷.锚具下混凝土破坏,应将预应力释放后,用环氧混凝土或高强度混凝土补强后重新张拉;⑸.改进钢束孔道施工工艺,使孔道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可使用减摩剂2.8.预应力孔道注浆不密实u 2.8.1.现象水泥浆从入口压入孔道后,前方通气孔或观察孔不见有浆水流过;或有的是溢出的浆水稀薄钻孔检查发现孔道中有空隙,甚至没有灰浆u 2.8.2.原因分析⑴.灌浆前孔道未用高压水冲洗,灰浆进入管道后,水分被大量吸附,导致灰浆难以流动;⑵.孔道中有局部堵塞或障碍物,灰浆被中途堵住;⑶.灰浆在终端溢出后,持续荷载继续加压时间不足;⑷.灰浆配制不当。

      如所用的水泥沁水率高、水灰比大,灰浆离析等u 2.8.3.防治措施⑴.孔道在灌浆前应以高压水冲洗,除去杂物、疏通和湿润整个管道;⑵.配制高质量的浆液选用的水泥可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灰浆水灰比宜控制在0.1~0.45,沁水率宜小于2%,最大不应超过3%灰浆应具有良好的流动度并不易离析,可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和微膨胀剂,但不得使用对管道和预应力索有腐蚀作用的外掺剂,掺量和配方应根据试验确定2.9.预应力孔道灌不进浆u 2.9.1.现象灰浆灌不进孔道,压浆机压力却不断升高,水泥灰浆喷溢但出浆口未见灰浆溢出u 2.9.2.原因分析管道或排气孔受堵,波纹管内径过小,穿束后管内不通畅,浆液通过困难孔道内落入杂物u 2.9.3.防治措施用高压水多冲几次,尽可能清除杂物3.钢筋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3.1.钢筋的除锈u 3.1.1.加工方法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锤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u 3.1.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

      3.2.钢筋的调直u 3.2.1.加工方法对局部曲折、弯曲或成盘的钢筋应加以调直钢筋调直普遍使用卷扬机拉直和用调直机调直在缺乏设备时,可采用弯曲机、平直锤或人工锤击矫直粗钢筋和用绞磨拉直细钢筋u 3.2.2.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用卷扬机拉直钢筋时,应注意控制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及不准采用冷拉钢筋的结构不宜大于1%用调直机调直钢筋和用锤击法平直粗钢筋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