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必修三2.3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湘教新课标.doc
6页1112.3大气环境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会考要求1.大气的垂直分层(a);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温室效应(b);3.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c);4.热力环流及图示;5.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a);6.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b)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大气垂直分层,掌握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2.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产生的原理3.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4. 理解热力环流图示及原理,并了解风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明白大气受热的基本过程2.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完成热力环流相关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和对比分析来理解大气水平运动在不同力作用下的特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通过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3.以热力环流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图示及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1. 热力环流的应用及不同力对风的形成的影响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情境设计:仲春的江南多放风筝活动并追问:为什么多选择在仲春?小结型过渡思维发散,加以解析环节一:自主学习 呈现相关资料:1.读右图,完成大气的垂直分层:2.结合所学知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完成下表: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波长范围作用特点吸 收<0.175紫外线>0.175紫外线红外线各种波长都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改变太阳辐射方向 ,有选择性3.完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程(写出A、B、C所表示的含义):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并结合学生完成情况,互动性点评,小结归纳结合相关材料,调运已有知识,完成问题要求(自主分析时间5分钟左右)要求:1.结合问题要求填写图表有关内容;2.若有问题,查阅资料,不允许与同学交流或从同学处直接抄写答案;3.问题思考应注重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来加以推断环节二:自主探究呈现探究资料与问题:读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由热力作用引起的分析相关问题:问题设计:(1)图中近地面何点是高压区?何点是低压区? (2)用“ ”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 风;若考虑摩擦力,B点吹 风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则A点处在 (陆地或海洋)[知识链] 风向与等压线关系图,并完成表格项目特点(作用特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加以引导,监督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结合学生对任务的完成特征,加以评价,并对问题(3)难点加以突破,拓展热力环流的应用[回顾]热力环流模式图要求:1.写出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名称,并标出气流的运动状况2.在理解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基础上,标注风向3.完成上述任务,举例对热力环流的应用4.若任务有难度,可相互探究(时间布控约7分钟)环节三: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1.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3.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 )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D.无论水平方向。
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4.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是( )5.读“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形成的“气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绝对值最高的是______2)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 (3)A地是______天气,因为此时A地空气处于______状态 (4)图中A、B、C、D四点中的天气状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伏旱天气类似的是______点 6.读图回答:(1)简答: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2)在图中用粗线标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方向3)若在郊区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有大量排出大气污染物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4)广州市近年来在郊区封山育林,来解决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状况,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