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抗癌奇药石打穿 、转载.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24718356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9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抗癌奇药石打穿 、转载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①《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②《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③《江苏药材志》:〃治瘰疬〃[详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和服[详情]详细说明用药咨询全部别名药用部位成份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临床应用 【别名】紫参、五凤花、小丹参、月下红、乌沙草、墨面风、大发汗、石打穿、石 大川、山缝拿、紫丹花、红根参、半枝莲、田芹菜、活血草【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和服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 肝炎取紫参2两,或加糯米稻草1两,水煎两次,煎液合并加红糖半两,两次分服(儿童减 半)治疗205例,治愈150例,进步33例,无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愈126例, 平均治愈日数36天;慢性36例,治愈24例② 治疗赤白带下取石打穿2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7天治疗800多例,有效率80%作者 天阳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参的全草,又名小丹参、石打穿、石大、月下红等味 苦、辛,性平功能为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主治噎隔、痰喘、无名肿痛、瘰疬、 肝炎、赤白带下等病症[成分药理]本品全草含甾醇、三萜类成分、氨基酸等,根含有水苏糖等。

      动物实验证明,含有石见穿的复方“扶正抗癌方”能抑制或杀灭艾氏腹水癌细胞, 使患病小白鼠生存期显著延长,能增强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现代应用]石见穿临床治癌,应用较多,可配伍应用于多种癌症,一般较少单用1. 肝癌陈氏报道以石见穿复方蛇莲石楞汤(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等)治疗肝癌 患者41例结合辨证分型加味,每日1剂,并配合抗癌西药经治疗后,完全缓解4 人,部分缓解16人,无变化19人,进展2人普遍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张氏报道对II 期原发性肝癌患者34例,治以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消症,基本方为石见穿复方(香 附、郁金、三棱、莪术、石见穿等),在服药过程中定期进行甲脂蛋白(AFP)复查 结果:AFP下降或稳定者13例均在1年内死亡,AFP上升者21例中存活期超过1年者10 例张氏认为用本方治疗II期原发性肝癌有其特异性,对较典型的肝癌疗效较好, 对可能由于分化程度低,或伴有大量癌组织坏死,或血窦少而间质多,从而可能影 响其AFP合成与释放的肝癌则疗效较差王氏亦报道]外用普陀膏,内服中药石见穿 复方的汤剂,治疗原发性肝癌70例结果对II期肝癌1年生存率达44.8%2. 肺癌张氏报道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晚期原发性肺癌34例,各型均加用石见穿、白花蛇 舌草等,治疗4个月。

      结果:部分缓解1例,稳定30例,恶化3例生存1年27例, 1 年以上6例, 2年以上1例,死亡6例朱氏报道治疗肺癌1例,药用石见穿复方,用量 30g,患者共服药70余剂症状消失3. 胃癌王氏报道,以中药扶正抗癌方(石见穿复方)为主,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158 例,随证加减,每日1剂,长期持续服用1〜2年,大于2年可间歇服用结果:第一 批56例(分单用中药组与中药加化疗组)平均 3、 5、 10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41.07%、 30.36%和 12.5%;第二批102例以中药加3种不同化疗方案,3组3年生存率均超过50%, 但以中药加5-Fu为最佳动物实验证实,本方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及调整免疫功能的 作用4. 鼻咽癌马氏报道以石见穿复方“抗癌 9号方”治疗鼻咽癌53例每日1剂, 30日为1疗程, 服完l〜3个疗程后视病情改为隔日或3日服1剂,持续用药半年其中单用中药6例, 中药加放疗18例,中药加放疗、化疗29例结果: 3种疗法的5年生存率依次分别是 50%(3例)、55.56%(10例),65.52%(19例),总5年生存率为60.38%据有关文献报道, 单纯采用西医综合疗法,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在19.6%〜49.5%之间,而本方加放、化 疗的治法达到65.52%,证实中西医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

      5. 直肠癌马氏报道,治晚期直肠癌47例,内服药系以石见穿、八角金盘等组成的复方, 并配合外用栓剂治疗,30日为1疗程结果:生存期不足四年者2例, 1〜2年者10例, 3〜5年者35例 3年、 5年生存率分别为74.5%和40.4%6. 食道癌马氏还报道:以含石见穿的复方八角金盘汤治疗17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内服, 每日1剂结果:存活5年以上25例,存活3〜5年67例,存活2-3年72例,存活1〜2 年及无明显疗效者14例 3年以上存活率为51.6%临床结果表明,该方有较强的抗 癌作用此外,唐氏报道,用石见穿复方(丹参、牡蛎、石见穿等)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7 例,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内服水蛭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治疗时间7周〜3 月结果: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2.4%刘氏报道以 肿瘤II号方(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石见穿等)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术后100例,尤适用于颅压偏高者结果临床治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 36例,总有效率为64%陆氏报道以石见穿复方蜂穿不留汤治疗乳腺癌,经治疗后取 得一定效果石打穿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1]卷五草部下,引明末葛祖方: “一名龙芽草、石 见穿、地胡蜂、地蜈蚣。

      ”《本草纲目拾遗》云: “龙芽草生山土,立夏时发苗布地, 叶有微毛,起茎高一二尺,寒露时开花成穗,色黄而细小,根有白芽,尖圆似龙芽 顶开黄花,故名金顶龙芽一名铁胡蜂,以其老根黑色,形似之 ”赵学敏引蒋仪《药 镜•拾遗赋》云:“滚咽膈之痰,平翻胃之啰,石打穿识得者谁?”注:“噎膈翻胃, 从来医者病者群相畏惧,以为不治之症余得此剂,十投九效,不啻如饥荒之粟, 隆冬之裘也乃作歌以志之 ”歌曰: “谁人识得石打穿,绿叶深纹锯齿边阔不盈寸长更倍,圆茎枝抱起相连秋 发黄花细瓣五,结实扁小针刺攒宿根生本三尺许,子发春苗随弟肩大叶中间夹 小叶,层层对比相新鲜味苦辛平入肺脏,穿肠穿胃能攻坚采掇茎叶捣汁用,麻 浆白酒佐使全噎膈饮之痰立化,津咽平复功最先世眼愚蒙知者少,岐黄不识名 浪传丹砂句漏葛仙事,余爱养生著数言赵学敏: “因此草亦有地蜈蚣之名,故《百草镜》疑为石见穿也 ”赵氏又引《葛祖 方》: “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膈,疟疾,喉痹,闪挫,肠风 下血,崩痢食积,黄白疸,疔肿痈疽,肺痈,乳痈,痔肿 ”从上述歌词来看,石打穿的形态为茎圆,高约3尺许叶绿色,有深纹,边缘有 锯齿,叶片长寸许,阔数分,长为阔之倍,秋季开黄花,瓣小, 5枚。

      果实稍扁,其 上密生小针刺最特征之处,为小叶片大小不等,成间歇状排列,与歌中所云“大叶 中间夹小叶”之状极为吻合据此,可以肯定其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2]而无疑亦即《救荒本草》中之龙芽草和《伪药条辨》中之仙 鹤草蒋仪《药镜•拾遗赋》述及其功效"味苦辛平入肺脏,穿肠穿胃能攻坚”此 处“穿肠”、 “穿胃”、 “攻坚”,相应的解释了“石打穿”药名的由来 “噎膈饮之痰立化, 津咽平复功最先”说明了它对噎膈病(食管癌)等癌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葛祖方》 明确记载有治“翻胃噎膈”、 “黄白疸”、 “肠风下血”、 “疔肿痈疽”等功效,这与《中药 辞海》[3]记载龙芽草有治疗癌症、黄疸型肝炎等功效是一致的对于《葛祖方》以地蜈蚣为其别名一事,赵学敏有不同看法,他说: “考之《百 草镜》龙芽二种(龙芽草和紫顶龙芽)与地蜈蚣俱非一物,论其功用,石打穿治黄疸, 地蜈蚣治跌扑黄疸故《百草镜》因其用相同,于地蜈蚣下注疑即石打穿,于龙芽 草下注亦名石打穿……明明二种,功用各异,不知《葛祖方》何以混为一?此书传自 明末,或有舛讹,或有的识,未敢妄议,附识于此,以俟再考 笔者认为《葛祖方》 所谓“地蜈蚣”确非石打穿,可能是茜草科植物金毛耳草(黄毛耳草)Hedyo 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 [4]。

      本品为多年生匍匐草本,节上生根,叶对生, 柄极短,以其形似蜈蚣,故各地别名甚多云南称地蜈蚣草,浙江、江西、福建称 蜈蚣草、过路蜈蚣、铺地蜈蚣、穿地蜈蚣、落地蜈蚣、摊地蜈蚣、踏地蜈蚣、扑地 蜈蚣、爬地蜈蚣、网地蜈蚣、下山蜈蚣等全草用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和跌打损伤等 论其药名、形态与疗效均与《葛祖方》中地蜈蚣大体相符本品在南京药学院《中 草药学》中亦称石打穿笔者认为此石打穿之名系误用应从《本草纲目拾遗》石 打穿(龙芽草)之异物同名品中除去现时石打穿的异物同名品甚多,除上述金毛耳草外尚有:① 黄龙尾Agrimonia pilosa Ledeb.var.nepalensis (D.Don) Nakai [4](蔷 薇科) 为龙芽草之一变种,云南亦称此为石打穿,可代替龙芽草入药② 蓝布正(柔毛路边青,柔毛水杨梅)Geum japonicum Thunb.var.chinense F.Bolle[4] (蔷薇科)福建称此为石打穿③ 构棘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mune [3](桑科) 云南称此为石打穿鉴于民间通称此为穿破石,而穿破石与石打穿在文字上有类似 的含义,故尔药名相混,其实二者疗效不同,称石打穿是错误的。

      ④ 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 th.(唇形科)江苏亦称此为石打穿⑤ 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 [3](卷柏科)四川峨眉称此为 石打穿⑥ 地柏Selaginella kraussiana A.Br. [4](卷柏科)《全国中草药汇编》有称 石打穿的记载2 石见穿 石见穿之名始见于《本草纲目》[5]卷二十一草部有名未用项下,仅有时珍曰:“主骨痛,大风痈肿 ”寥寥数字李时珍既未描述其形态,亦未述及其产地因此 很难判定其品种《本草纲目拾遗》有石打穿之记载赵学敏引《李氏草秘》[2]载: “石见穿生竹林等处,叶小如艾,而花高尺许,治打伤扑损膈气,则石见穿之叶如艾, 又与石打穿之叶深纹锯齿不侔矣 ”但笔者认为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石见穿叶 小如艾,二是石见穿与石打穿不同,并非一物按《中国药典》 1977年版一部所载 的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 th.据《新华本草纲要》[7] (1988) 第一册考证, “按唇形科植物益母草亦有称为红花艾、臭艾的故此处所说的 艾,也可能是唇形科植物至于‘花高尺许'应指花茎而言,今《浙江民间中草药手册》、《中国植物志》均记本种(指华鼠尾草)有石见穿一名,故从名称、形态、功效看《本 草纲目》、《李氏草秘》的石见穿似即本种”。

      现时《中药辞海》第一册亦援引此说 笔者认为现时江苏、上海药材公司所销售的石见穿确为此种但此种是否即《本草 纲目》和《李氏草秘》的石见穿,则尚有诸多疑点如上所述,《本草纲目》对石见 穿无形态和产地记载,仅有功效记载,尚不能说明问题再说《李氏草秘》所言“叶 小如艾”,《新华本草纲要》认为因唇形科益母草有红花艾的别名,遂将“艾”转而解 释为唇形科植物,此点实难令人信服,笔者认为有进一步深入考证的必要按《本 草纲目拾遗》引《种福堂方》:铁筅帚即石见穿,在石打穿所附“铁筅帚”条下,引《草 宝》云:“铁筅帚叶似紫顶龙芽(指马鞭草)而无毛为别七月开小黄花,结实类筅帚, 能刺人手,故名黄疸用此草,干者一两,白酒煎服,四五剂即愈笔者认为这里 的铁筅帚,即《本草纲目拾遗》[1]载:“铁筅帚,山间多有之,绿茎而方,上有紫 线纹,叶似紫顶龙芽,微有白毛,七月开小黄花,结实筅帚形,能刺人手,故又名 千条针从这一段文字来看,铁筅帚应为菊科鬼针草属植物鬼针草Bidens b。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