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第七单元教案.doc
16页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5、 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6、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7、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 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难点1、 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 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3、 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4、 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5、 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6、 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四、教学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乌塔》 1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语文园地七》 4课时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2、能通过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走进课文情境,深入体会文章内容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过程与方法:理解新词,联系背景来领会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法和学法:师:讲解背景,引导学文生:搜集资料,读议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一课时目标:1. 学会生字词;2. 初步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过程 一、简介周恩来 1、出示图片 2、简介周恩来: 1920~1923年,赴法留学,求得马克思主义,参与建立共产党; 1925~1949年,献计献策,建立新中国;建国以后,担任国务院总理,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1972~1975年,晚年的他,仍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二、揭题、解题 1、读正确题目 2、解词: 之、崛起 3、说课题的意思 4、师点明: 这题目是引用周恩来说的话 5、问:谁能用上题目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小结: 读好课题,用好课题,能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课文的大意 三、梳理文意,整体感知 1、师:到底是什么经历让少年周恩来有了如此远大的志向?出示初读专题: 认真读课文,划一划,周恩来来到什么地方,听到(想到、看到、说了)什么? 2、交流: ⑴ 下车时,听到伯父说“中华不振” ⑵ 进学校时想“中华不振”,结合理解“疑惑不解”。
⑶ 帮助学生理解: 闯租界时,看到的情景,随机出示结构图,引导学生说事情的经过: 洋人、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轧死不惩处、妇女、中国巡警、训斥 ⑷ 修身课上说“抱负” 3、形成板书: 下车时 听 进学校 想 闯租界 看 上修身课 说 4、对照板书,简单地说说周恩来经历的事情 四、学习字词 1、过渡: 我们在理清了课文的大意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读懂了好多词语,这是学习的收获 再读课文,用小问号标出不懂的词语,呆会儿我们一起解决 2、指名上台书写不理解的词语 3、预设: ⑴ 读词语,结合正音、正形 ⑵ 在学生书写的基础上圈出: 帝国主义、灯红酒绿、衣衫褴褛、耀武扬威 ⑶ 师引领学生分别用“讲解、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读词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落实词语教学 ⑷ 小结解词方法,出示解词方法 ⑸ 自学、讨论: 学生尝试用这些方法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⑹ 汇报交流 五、积累词语 把文中四字的词语抄下来 六、课堂小结 下节课,将由徐老师引领我们继续去感受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课时二课时目标:师生一起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一、从图入手,揭示课题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他是我们前进的目标。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生思考回答2、你们知道为什么读书,也是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志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看他小时候确立了怎样的读书志向?3、课件出示周恩来肖像,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周恩来你知道他的那些事情?生交流4、师简介周总理:周总理是我国卓越的领导人,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他曾为我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小时候又立下了怎样的志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周总理小时候读书的文章了解周恩来的生平,知道他之所以始终为人民大众谋福利,一生勤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世人赞赏的伟人,是与他从小立下的志向密切相关的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6、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二、理解课文,细读感悟1、默读课文,魏校长的问题有几个人来回答?2、我们请三个人扮角色作三种不同的回答,老师扮校长来问你们师生分角色演一演3、你是怎样理解这三种回答的?生思考回答4、作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为大家,把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他,是在说大话吗?5、请一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标出描写周恩来表情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标出“郑重、若有所思”,交流6、能经过思考,认真、严肃地说出这句话吗?师问生答。
师:小同学,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来读书呢?生认真、严肃地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师问全班认真答7、什么是“中华”?(中国,所以中国人又称为华人)何为“崛起”?(突起、高起,这里指强大起来)中国为什么要强大?生思考回答,交流时代背景资料8、课件展示旧中国落后面貌、倍受欺凌图片及视频1)当时人们凄惨生活照片(2)华人与狗不得入内(3)火烧圆明园视频师解说: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我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困,民不聊生,外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租地、建公园,不但不让国人进入,还在公园门口挂出了这样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能拿的拿,不能拿的就地毁掉,为销毁罪证,他们还在园里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无数珍品化为灰烬,我国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只留下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这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和阅读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落后就要挨打,感同身受,与周恩来产生共鸣,理解他为什么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9、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气愤、愤怒)10、这样能改变国家的落后现状吗?所以,周恩来,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有强烈自尊、高度责任感的中国人,他产生了救民于水火,让国家强大起来的强烈愿望,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板书:心存人民,志向远大当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时,他若有所思,眼前浮现了那屈辱的一幕幕,他站了起来,郑重地说,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0、老校长对谁的回答比较满意?从哪里看出来的?(浑身一振,大声 三个好)老校长心情怎样?(欣喜、赞赏)能读出来吗?生读校长的话11、分角色有感情读这段12、所以,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课件出示:《少年中国说》片段生朗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孩子们明白少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发展决定未来国家的发展,以此激发孩子们主人翁的责任感,立下为中华繁荣富强而读书的志向,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13、周总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即使重病住院,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抱病操劳国事,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少年时代的誓言三、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可以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件展示中国强大图片:(1)火箭升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国庆阅兵(3)人们开心的笑脸2、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再也没人敢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我们今天为什么读书?课件出示:今天我为___而读书。
生思考回答课件出示:句子练习:___为____而____3、结课今天我们为什么读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老师期待你们的回答,更期待你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誓言建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或许学生一时还不清楚处在这个时代自己到底为什么读书,但他存有这样一个疑问,他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读书?他会不断调整自己,并最终用自己的行动来解答自己的疑问板书设计 周恩来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心存人民志向远大作业: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过程与方法: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法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老爷爷对年轻一代的关怀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法和学法:师:讲解背景,引导学文生:搜集资料,读议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