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海问题的周边地缘环境解析.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9101980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69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海问题的周边地缘环境解析 彭飞 韩增林摘 要:文章以东海问题的地“源”、地“原”为切入点,基于东海问题的地缘环境基础要素,从“地”—主体、“缘”—关联、“地缘”—主体关联的思维角度将东海周边的地缘环境结构划分为地缘主体(东海)、主体关联(域内争端国家)、区际主体关联(域外干涉国家)三种地理空间结构,对处于复杂国际关联体系之中的东海周边地缘环境作探索分析结论如下:①从地缘主体来看,东海对于中日两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政治、经济意义;东海问题不仅包含海域划界问题,也包含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问题,并且涉及的利益关联国家与地区较多,地缘环境相当复杂;②从主体关联来看,东海问题不仅仅是中日争端的问题,还牵涉到众多国家、集团、组织结构等“地缘”因素的相互博弈;中日在东海争端的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冷”“暖”期徘徊却没有实质性进展③从区际主体关联来看,美国是东海问题的主要干涉国家美国为实现其“亚太战略”及利益,将其世界影响力牢牢嵌入到东海地缘环境中,严重威胁到中国主权领土完整以及海洋权益的维护关键词:东海问题;地缘环境;关联;中国;日本:K901.4 :A1 引言东海(东中国海)是中国大陆东岸与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半封闭的边缘海,面积约 70多万平方公里,整个海区介于北纬2300′~3310′,东经 11711′~13100′之间,平均水深在 1000米左右,最深处是接近日本冲绳岛西侧的中琉界沟(冲绳海沟),约为 2700余米。

      海底地貌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和琉球西侧岛坡等四个部分西部海底是光滑平坦的东海大陆架,其面积约占整个海区的 2/3,是中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东海东部的海底由大陆架突转为大陆坡,再向东是著名的冲绳海槽,最深达到 2719米,成为分隔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的天然界限,在海床(大陆架)划界中具有特殊的意义[1]钓鱼岛是我国东海海域的重要岛屿之一,由钓鱼岛主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三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等 8 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为6.3平方公里整个东海不仅蕴藏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渔业、水产等方面资源,而且位居我国海区中部,西濒我国重要经济区—华东地区前方,扼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南北航路要冲,是东北亚与东南亚海上联系纽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2-3]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东海问题的研究较多,且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中日海域划界问题以及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问题等,研究的领域主要涉及地缘政治[4-6]、地缘经济[7,8]、历史[9-11]、法律[12,13]、国际关系[14-16]等诸多领域,也有较少学者从国家地缘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周边地缘环境[17-20]。

      胡浩等人基于地理区位、实体关联的地缘环境分析方法对南海周边的政治经济环境作探讨分析,为南海问题维权维稳的战略决策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角度[21]陆大道在第二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上强调“地理学与地缘政治是天然关联的”葛岳静也提出了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加强周边地缘的研究的范式本文将基于东海问题的地缘环境基础要素,从“地”—主体、“缘”—关联、“地缘”—主体关联的思维角度将东海周边的地缘环境结构划分为地缘主体(东海)、主体关联(域内争端国家)、区际主体关联(域外干涉国家),对处于复杂国际关联体系之中的东海周边地缘环境作探索分析,以期为维护我国东海海洋权益、领土主权完整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2 东海问题—地“源”环境地“源”是指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关系的来源、根源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长期存在较大分歧是不争的事实,东海问题的争端主要源于以下两个焦点问题:共同大陆架是否存在与专属经济区界限划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大陆架属沿海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底区域沿海国对大陆架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具有专属勘探和开发的主权权利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两国间大陆架最宽处360海里,最窄处仅 167 海里,日方认为:冲绳海槽仅仅是大陆架上的一个偶然凹陷或褶皱,不能中断两国大陆架上的连续性,因此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拥有共同大陆架。

      根据《大陆架公约》第六条应采用等距离中间线以及距离标准来作为划界原则,由于东海大陆架平均宽度约210海里,日方根据200海里距离标准和共大陆架说的观点,认为中日两国东海大陆架发生重叠,应该采取“中间线”划界方法划分东海专属经济区中方认为[22]:坚持按照公平原则划界以及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日本琉球群岛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东海大陆架是亚洲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因此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东海海底的地形地貌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陆领土的大陆架自然延伸至冲绳海槽(图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的规定,切断大陆架的海槽标准深度是2500米东海大陆架广阔而平缓,向东延伸至冲绳海槽,在水深达2940米的断层戛然而止在日本70年代公布的资料中也已证明,冲绳海槽的深度达2940米从地质学角度看,冲绳海槽东西两侧的地质构造性质也是截然不同的中方主张依据自然延伸原则,冲绳海槽中国一侧应该属于中国所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大陆架可延伸至其领海基线前出350海里中国坚持的“自然延伸”原则是符合国际法的惯例和规定的中日两国都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因此无论是按照国际法理依据还是自然界限的天然划分准则,日本的“共同大陆架说”都不能成立。

      关于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日本认为:钓鱼岛是冲绳群岛的一部分且发现钓鱼岛时候是无主岛,根据先占领原则对其拥有主权,并于1895 年正式将该岛并入其版图实施主权管辖其实日本是借其实际控制钓鱼岛这一因美苏冷战对抗造成的现实,而罔顾历史与国际法的行为无论历史记载还是法理依据,钓鱼岛自古就属于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表1)3 东海问题—地“原”环境 3.1 东海地理区位的战略意义地“原”是指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关系的主要原因东海作为中国的东部近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看作是“第二个中东”但更重要的,它是“中国走向海洋,发展海洋战略的摇篮”尽管中国大陆拥有180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但在东海地区,台湾及钓鱼诸岛是中国海岸线东大门的屏障由于东海位于中国大陆、台湾和琉球群岛之间,地理位置特殊,从而造就了其独特的战略价值东海海域不仅对于中国来讲是“近海防御”的关键性海域,也是东出太平洋的必经之地,对于日本是海上运输的“生命线”,也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支点以及俄罗斯南下的必经通道3.2 东海能源资源的战略作用日本本土资源十分匮乏,能源安全问题是困扰日本发展的重大问题东海争端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院的地质学教授埃默里和日本东海大学教授新野弘通过考察研究发现:东海大陆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海域中埋藏着价值惊人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各国都加紧了对于海洋权益的战略布置及资源争夺在2003年11月5日,日本政府组建了日本大陆架调查公司,决定从2004年正式开始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发现:“东海海域中埋藏着价值几十万亿日元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仅就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量就达1 095108桶;钴、锰、镍的储量供日本使用1300年、320年和100年[6]”目前,中国也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12年,中国一年进口原油就高达2.7亿吨在世界性能源紧张的今天,东海巨大的石油宝库对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3.3 钓鱼岛问题的特殊性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预言:“中国未来海上石油的远景在南海和东海”20世纪末,中外专家预测,估计整个东海陆架油气资源为5001012~6001012气当量,有望成为第二个中东[6]尽管钓鱼岛的总体面积只有6.344平方公里,钓鱼岛问题对于中国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战略发展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地理位置上,钓鱼岛连接着中国的东海与太平洋,一旦失去,中国将失去进入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而且一旦发生战争中国的远洋作战能力以及海军联合作战能力将极大受限。

      第二,若钓鱼岛落入日本之手,日本不仅能从中获得极大的经济利益,还将通过《海洋法公约》关于“主权国家以200 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的条款,获得以钓鱼岛为依托,半径为200海里的庞大海域以及此海域内包括海底石油、矿产、海洋渔业等在内的海洋资源,和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以及未来潜在的资源等,中国将失去东海大范围的海域面积4 东海问题—地缘环境东海问题既包含海域划界问题,又包含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也包含冲绳海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作用问题同时,东海问题既是由资源争夺引发的争议问题,又与国家的政治、军事、战略安全,国际性和地区性政治、经济组织及区域一体化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这些问题纠合在一起决定了东海问题的复杂性同时,涉及东海问题的相关方众多,例如,中国、日本、美国、韩国以及台湾地区,致使东海地缘环境极其复杂本研究将基于地缘环境分析中的关联要素(主体关联与区际主体关联)视角将东海地缘环境划分为域内主要争端国家与地区以及域外干涉国家2个大类地理空间结构,并对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东海地缘环境作尝试性分析4.1 域内主要争端国家—中日双边地缘环境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与各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关系等密切相关。

      东海范围内,日本是在东海问题上与中国主权争端最大的国家,中日两国也是亚洲乃至世界影响力大国,中日两国的地缘关系将直接决定东海周边乃至亚洲地缘环境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东海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崛起、地区以及国际复杂环境背景下解决中国“域内双边争端”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大周边地缘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中日东海问题争端的演化过程要从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实施海外扩张战略开始,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并割占领土、侵犯中国主权,成为了东海问题的主要源头随着东海能源资源的大量发现,中日东海争端越演越烈,矛盾也日益加深,尽管双方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谈判,但实质性结果却很难有进展(表2)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国家利益的重心由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转变2010年中国不仅在GDP规模上超过了日本,还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大国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并成为全球性大国,直接牵动着世界和地区格局的深刻变革,地缘环境也愈加复杂严峻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对外贸易以及投资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海外利益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美地区,东海、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重要的地缘政治空间,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地缘经济空间目前,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也不容乐观:从北到南,我国在黄海、东海、南海上与相邻的八个国家(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均存在争议和纠纷。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导致其国内经济对外依存度极高,对外扩张的野心极大,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21世纪以来,日本积极与美国结成美日海权同盟,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形成全球性海洋伙伴联盟,将日本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扩至世界各大主要海域,最终实现日本的国家政治、经济利益[23]目前,日本的地缘环境也较为复杂,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较多,例如与俄罗斯的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与韩国的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以及与中国的钓鱼岛(日本称“”)问题在东海问题上,日本除了倚靠美国外,不断的拉拢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实现其“抱团取暖” 4.2 域外主要干涉国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域外干涉国家是指地理上居于中国海范围之外,却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和与域内争端国家的国际关联,插手或干涉南海问题以图获得相应利益的国家[21]域外干涉国家是域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