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度江苏省新闻记者主持人资格考试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
30页2024年度江苏省新闻记者主持人资格考试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我国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 A. 一方面强调保护信教自由,同时也强调保护不信教自由 B. 要求宗教同国家分离,宗教同学校分离 C. 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 D. 要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试题答案:D 2、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 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 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 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试题答案:B 3、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 B. 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C. 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 D. 全球华人合作的力量 试题答案:B 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是() A.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D.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试题答案:D 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 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 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试题答案:A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B. 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 C. 文化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D. 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试题答案:C 7、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依据是() A. 顺从大国、强国的利益 B. 向发达国家看齐 C. 韬光养晦、善于守拙 D. 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 试题答案:D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原则 B.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D.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试题答案:A 9、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试题答案:D 10、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 密切联系群众 B. 统一党的领导 C. 服从党的领导 D. 坚持党的领导 试题答案:A 11、社会主义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它坚持()。
A. 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服从经济效益 B.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C. 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 D. 经济效益是唯一最高原则 试题答案:B 12、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战略中,第二世界国家包括() A. 美国、苏联 B. 日本、欧洲各国、加拿大 C. 整个非洲国家 D. 整个亚洲国家 试题答案:B 13、关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B.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C. 现在是新世纪新阶段,因此时代精神比民族精神更重要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试题答案:C 14、“一国两制”的政策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将至少保持()年不变 A. 30年 B. 50年 C. 100年 D. 200年 试题答案:B 15、按照毛泽东的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的国家有() A. 中国 B. 苏联 C. 美国 D. 日本 试题答案:D 16、1842年吗,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那个体现以下哪一项,() A.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事件的紧密结合 B.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进步的、发展的科学 C.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 D.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额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试题答案:D 17、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第一世界是指() A. 美国苏联 B. 美国日本 C. 美国西欧 D. 西欧日本 试题答案:A 18、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概括为()。
A. 四荣四耻 B. 六荣六耻 C. 八荣八耻 D. 十荣十耻 试题答案:C 19、中国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坚持“三个代表” B.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试题答案:C 20、下列作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的是() A.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邓小平南巡讲话 D. 党的“十四大” 试题答案:B 21、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 A. 走基层 B. 贴近生活 C. 联系群众 D. 改文风 试题答案:C 2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是围绕小康社会的全面() A. 建立 B. 建设 C. 建成 试题答案:C 23、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D. 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 试题答案:B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取决于() A.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D. 四项基本原则的保证 试题答案:A 25、()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A. 文化 B. 教育 C. 经济 试题答案:B 26、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甲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露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B. 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 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 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试题答案:A 2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阐述最早是在()中提出 A.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 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 C.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试题答案:B 28、中国共产党是() A. 农民阶级 B.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D. 知识分子的领导核心 试题答案:B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
A. 广大人民群众 B. 工人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全球华人 试题答案:A 30、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核定的服务项目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的罚款) A. 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 2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 C. 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D. 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试题答案:A 31、我们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不是() A.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C.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D.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具体结论 试题答案:D 32、资产阶级民主得以建立和巩固的根基是() A. 资产阶级个人思想 B.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C.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D. 自由主义 试题答案:C 33、()是新闻的生命 A. 市场性 B. 奇异性 C. 真实性 D. 趣味性 试题答案:C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B.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C. 坚持以人为本 D.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试题答案:C 35、在党的重要会议上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来的是()。
A. 党的十五大 B. 党的十六大 C.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试题答案:B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 A. 中国共产党 B. 工人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试题答案:A 3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 A. 个人利益 B. 物质利益 C. 按劳分配 D. 极端个人利益和利己主义 试题答案:D 38、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党的领导主要是() A. 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B. 集中精力抓经济 C.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D. 直接做各种具体领导工作 试题答案:A 3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社会和谐的官方理论是() A. 精英论 B. 福利国家论 C. 保守自由主义 D. 后现代主义 试题答案:B 40、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党章,是在()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试题答案:D 4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本质属性 B. 基本条件 C. 重要表现 D. 外在特征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