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研究-论封建.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3849788
  • 上传时间:2021-10-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7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学研究-论封建 一、封建时期的划分  封建,自“五四运动”以来,就被当成反动落后的象征,成为革命的对象但现在人们又对封建一词产生了许多疑问首要问题就是封建的定义,而划分封建社会时期是确定封建性质的先决条件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把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定位为传统的封建社会,现在已有认识上的一些分歧,各种说法不一,并认为秦以后的社会形态应另立名但其源头多是因柳宗元的《封建论》引起的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其汤、武时期的封国包括同姓和异姓赐封,同姓多以国为名,异姓诸侯常以邦为称,可以统称为邦国柳宗元把秦以前的邦国制说成非公制,而之后为公天下,有避嫌之意,其目的于在防止国家分裂,拥护郡县制秦以后虽实行中央集权制,也有很多封国现实,如项羽分封六国的贵族;西晋司马氏封宗室诸侯王;汉代刘氏家族和唐朝李氏子孙在自己的封地上都有军队,并且都挫败了异姓的篡权阴谋;元代领土过大,家族不封自据;朱元璋封子为诸侯王,封地带兵权集于一体;清朝到康熙年间还在与潘王斗争。

      就是柳宗元当时也正面临封国的论争虽然封建割据常被削除,但中央集团也常被潘邦割据势力覆没,封国与集权的矛盾纠缠在一起,封国与郡并行,所谓的“封建”前后没有性质不同,只有形式差异  “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秦以后集权在中央,但邦国内部其派遣官吏,同样忠于邦国,可为公乎?  以封邦国形式否定秦以后的封建性根据是不足的《封建论》深刻分析了自远古至当时的历史进程,所表述的政治和历史见解超过了同时代其他人所能达到的认识高度,但是,对邦国制和郡县制作历史上全面评价,对封建如何定义,就不能强求一千多年前的作者  封建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封建的社会划分,靠分析物质和人的关系,要以生产关系和生产能力的发展来确定原始古代部落时期,物质非常缺乏,分封一开始以土地和战俘为内容,受封者对奴隶实行集群管制,夏商的氏族封建制就是这样古代帝王也没有什么财富充实自己,于是就只好把奴隶和土地分赐亲属或功臣,使之在一定附属地域建立邦国自黄帝时,此封建形式已有,至周制度已成正式规模,形成了新的封建领主制度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租赁式的封臣与领主组成联盟帝国  后来邦国体制在统管奴隶的生产中,物质有了相对的积余,必要的社会分工,使内部组成相适的等级行政管理体系,出于生育需要,承担义务而使用土地的农民家庭增多,逐渐形成地主与农民组成的特定生产关系,自周以后,开始转变向封建农奴社会,这就区别于之前的封建奴隶社会。

      秦始皇之前农民已有了向地主和国家缴纳赋税的制度,封建社会制度以阶级关系为基础,主要是约束并控制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统治手法,战国时代有的封国出现了封建地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方式实现,到汉朝正是成就了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并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只有当商业和大工业发展起来,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这种集权专制的方式才不便于实行,所以必然要出现新社会革命  在相对落后的时代,封建者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长久的军政所需,也没有能力管理广大的国事,只好将国土瓜分给被封者管理在邦国内基于物质条件,也并存着官吏特权的分封,只享受特权的贵族也没有土地待社会发展起来的年代,帝王有了可封赐的财富,有了调动人员物资的能力,实行郡县制管理,并分封特有的管理专权代替土地,这样就更有利于维持王权,不用分封国土,国事就少了分忧,封国和封权本质上是一回事  所以封建形式是以对人和物的一定条件关系为基本标准的秦朝的建立是以战国竞争时期为背景的,争取人才和评功论赏就成了势在必行的趋势,封建性有所减少,集权性增大,中国的秦朝建立,实行了集权专制,分国虽没有了,但权力的分封突出了,权力集中在皇帝周边,连王子也受到极大的约束,以至搞出宦官想篡权的谋杀。

      汉朝将以往的国家封建形式和秦朝的专职形式合为一体,创造出空前的封建专制社会,使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习惯性的历史划分中,奴隶社会实际上包括野蛮奴隶时期、分封奴隶时期、封国奴农时期联邦体系分配奴隶形式也是单部落掠夺奴隶的发展阶段以后所谓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封建专制社会,在中国以秦朝为转折点,并影响到其它周边国家在这个转折时期,多种社会形式并存,对奴隶的统治仍然实行,像长期无休止的修长城,建阿房宫,后来的镇压陈胜吴广,都是把国民当作奴隶驱使  确定社会性质也要和国际社会力求一致西欧国家封建年代以邦国形式居多,且时间长,集权现象少一些,亚洲国家集权现象要多一些,地区因素有很大影响,但封建社会的意义划分却大体一致的我们不好以自创的名词以影响其它国家历史  按照历史相对稳定一致的原则,求大同存小异,有差异可再区分不同阶段,这也是划分封建时期的要求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同样,集权的封建专制也是封建的高级形式,单独出一个中国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或叫君主专权制社会没有必要,因为封建也是一个历史的广泛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在清理封建专制残余的问题上再另立名称,有些事情不好讲,所以已经行得通的就是好的。

        封建一词,在柳宗元以前只是分封邦国的意思,但在研究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就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所以确定封建社会时期,只凭上述分析还是不足,在后面对封建的论述中,将得到更多的证实二、社会的封建  封建制度形成以前,封建的社会.意识已经存在封建是为解决社会的无序而产生的一种手段古人以群居为生,物质缺乏,社会分工不明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古人明其事由,柳宗元也客观地表现了这一点人群建立了秩序,生产中依赖不同关系得以发展,有了“君长”对责、权、利的分派,集体性的封建意识已形成人是有社会功利性的,责和权的承担,必须与利相平衡,这就有了分工和分利的形式阶级形成以后,统治集团根据整体的需要,进行等级秩序的管理,为适应生产大分工,生产关系进行统一组合和明细分工,以等级形式进行社会私有再分配,这样促进了社会多样化的发展,又使社会形式发生了改进地主和农民的生产关系组成后,私有形式发生了变化,有偿的劳动刺激了劳动的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国家形成可见封建之初的进步性  封建国家在形成之初,多是靠联邦合作共同取得政权,所以少不了封侯赐王,这是分封式封建社会。

      周朝初,王室为稳定新征服区,实行了大规模分封,从此形成了社会的分封习俗当初在分封土地和奴隶的时候,国体还具有奴隶社会的特性,但随着整体管理和社会分工的需要,国体内部实行了等级分配形式,这种分封在社会发展中,随着不断的变化也出现了形式的不同,封建意识增强,系统的等级秩序建立,新生的地主参与了土地的分封,农民有了承租形式的权利,以家庭单位为社会细胞的形式促成了新的阶级关系,封建制度逐渐形成起初由于财产的贫乏,货币没有形成正规流通,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出产了贵重的物品,人们可以用此交换土地,如区区一块和氏璧玉,竟价值连城,可胜过一个诸侯的封地自秦以后,集权趋势增大,社会财富集中,分封从土地逐渐向财物,进而向权利转换权力除了用作国家行政工具外,也可被作为恩惠的封赐,有了对人和区域的特权,一样可以取到好处这同商品由互相对换转向由金钱作中介相似,有了更方便和间接性,有了权力的分封,系统的权利关系有了平衡但历史评论忽视了特权分封的存在  封建特权与国家待遇不同国家工作服务者享受了优惠的政策,在法律法规允许下,使其权利左右机遇,优先享受,以保障安家乐业而特权却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超越法律法规的约束,使上下共同分享特殊的利益。

      政策是人制定的,变更法规也是他们的事,这样就调动了权力私有化下相扶相助的积极性有了特权就会侵权,多数人的利益就有所被损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特权的分配往往难以控制,就会出现集团内部的混乱,政治危机也相继涌起  封建王朝集团成立,实行家天下的传统并使这种传统形成习俗,封建主是政治集团的代表,又是国体的代表,家族依次分封,官吏按等级享受俸禄,同时又掌握可私用的权限封建主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臣民只有服从的义务但统治家族也要保持互相监督的作用,家族式的共管制约着封建主,有的国体设立了朝廷谏官,这样就保持了政治相对和谐的统治封建社会生产开始多样化发展,社会有了财富积聚,分工管理要求日益严谨,等级方式适应了逐层管理的平衡,一切都好像在系统的秩序中进行  封建制度的实行,必须依靠相应的社会意识早先社会文化落后,人们多是口头相约,循规蹈俗,没有统一的社会标准在战乱的春秋年代,孔子出现了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把人们领向了等级秩序的规范君君”是君子在享有圣名和权利的同时,又要承担君子的责任和做出表率封建士大夫及官吏从属要忠于君王,受其恩惠就要为其管理国家,将君王的封赐一级一级地分排下去,共享太平但这只是封建理想,受封的功臣会无休止的掠取,无功的亲臣会邀功取赏,“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封建等级必然不平等,最后到了农民手里,剩下了纳税服役的责任和仅仅享受剩余劳动的恩惠,“硕鼠硕鼠 莫食我黍,”无止境的贪梦,无情的剥削和必然的束缚引发了阶级的矛盾。

        在道德标准上,人们要守各自的礼仪,并以封建秩序的标准制定行为规范孔子特别强调以礼治国,君子士大夫有约定的规矩,社会的各阶层关系都要在相应秩序的封建礼节中共存这些封建观念在战国时期前就已经形成,并没有在中央集权形成后被放弃,并且还得到了修改和发展封建道德规范对特定的社会良好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像中国的儒家经典,有其光辉的一面,但其中的义是以忠为前提的,孝是以顺为本分的统治者更是不会自愿循规蹈矩的,他们有了特权必然要越轨,只是扬其脸对子民们训导社会有了问题,都是奸臣们干的坏事,皇帝自然是好的,只待晴天大老爷来公正在社会不同阶层,虚伪的风尚也开始盛行,像俗语讲的: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封建观念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也影响了几千年的社会文明  随着社会的封建的盛行,封建风俗也渐入人心在各种社会关系和组织中,封建的观念支配了人们的行为国家隶属天子,君行天道,连有三宫六院也是理所应当,封建意识成了持久的生活灵魂社会封建等级在不同社团充斥,家事民风也是如此,以权利和封赏招摇过市人们会拉帮结派,请客送礼,搞出关系网络,就像红楼梦里的护官府,实现着特权的掠取和投机的巧夺文化艺术被染上封建的色彩不算,连建筑风格也别树一帜。

      但地理位置也会导致民俗的不同,像西方的城堡是面临开阔,东方的庭院常封闭在等级规划中  封建与竞争——维持特定社会发展的共振器封建就是为了保持社会统治相对稳定,维护等级秩序,这种社会分工与按劳分配是不同的封建突出的问题是要保持掌权者与受封者特权利益的相互共持,而不重社会进步作用的利害,有饭吃就比吃糠的强,管外人是什么富裕强盛如此,有能者必然会屈就无能的管理,先进的改革又受到陈旧势力的约束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关系使封建者难以维持固定的垄断,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原有管理系统必然要被打破,新的社会问题必然需要新的人才,连统治集团内部也在相互斗争中不断更换等级是暂时的,竞争是持续的不过在封闭的社会里不会有重大质的突破  小结:封建就是在相对落后的社会中进行有等级秩序的社会特权管理形式由此,实行阶级私利关系的再分配,形成特有的思想,形成特定时期以土地为中心内容的生产关系,实行家族式的政体、国体同一制,社会在封建意识的束缚中有了较系统稳定的阶级关系封建就要限制竞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