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云南黑井 喧嚣地心从容总有宁静.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q****9
  • 文档编号:178459242
  • 上传时间:2021-04-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云南黑井 喧嚣地,心从容,总有宁静-历史论文云南黑井 喧嚣地,心从容,总有宁静 文 琉澄 金庸笔下《天龙八部》第九章“换巢鸾凤”中说:“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这其中提到的“黑井”,就是现在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处的黑井镇,当时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玉碧山下,龙川江穿城而过流向金沙江,黑井镇上,为贩盐铺就的马帮道和三尺街巷伸展呼应,繁华有时,寂静有时,在蜿蜒河谷中叙说沧桑起伏盐中得味始自知 现在黑井镇所在之处,是云南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很难想象,历史上这里曾商贾云集、富庶非凡,辉煌都得益于丰富的盐产据《黑盐井志》记载,彝族女子李阿召放牧时,发现一头老黑牛总是独自去舔食一块土地,便上前弄了一点尝了尝,竟然是咸的为纪念这头黑牛引领众人寻得“盐泉”的功绩,将这里命名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李阿召被后世尊称为“盐水女龙王”,并立庙祀奉如今,最古老的黑牛盐井就在黑井镇中心地段的山崖下,由石头堆砌成入口,盐井前是废弃的卤水池。

      滇黔之地自古少盐,明代时不仅需要从四川运盐,还得从缅甸进口盐块甚至被作为货币使用过去云南少数民族或汉族的穷人,用盐是要用线拴住,放进汤内,刚沾到水,过一过就拎出来所以才有了:“他家连盐都买不起!”的说法,来形容贫困程度黑井盐畅销各地,也成为了云南省的纳税大户,高额利润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当时的黑井,发达的经济带动了文化的繁荣,仅康熙到光绪年间,就有8人中进士 黑井出产的黑盐与众不同,用大锅煮出来的井盐,品质味道与普通食盐差别很大,味道更浓、更咸,渗透力极强,有“两迤名高第一泉”的美誉当地人评价黑井盐有一丝香味和甜味在其中用大锅煮盐,一煮就是七八个小时,煮出的盐特别坚硬,氯化钠含量90%以上再用麻木和木炭反复过滤,过滤时加上石膏,去除苦味熬出的一锅盐有150斤重,因为表面平整如镜,也叫“一平盐”现在古法煮出黑盐已经很少见了,锅盐更是早已不再生产,在黑井谁家还保存着锅盐是很荣耀的事情著名的“云腿”——宣威火腿一定要用黑井盐才能腌制出正宗的味道 煮盐需用卤水,背卤水的工人,叫做“卤夫”街上往来者,皆运卤也”每天刚看得见路就要出去,一直做到上午十一点多,闲暇时就修理工具,无论寒暑。

      卤夫经常短衣短裤,长年累月被盐卤侵蚀,都逃不过风湿的折磨现在如果有机会去到黑井,和路边的长者攀谈起来,说不定就是当年每日与卤水为伴的卤夫 丁泰来的盐是黑井的王牌产品,过磅称重后,打上官印,就成了官盐黑井镇上,这类作坊不在少数,开采、运销始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明洪武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官,从应天府迁来多灶丁,大力开发黑井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1949年前,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有人将黑井称作“没落的盐都”、“尘封的盐城”,其实,黑井镇正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黑井最盛时有盐井82口,现存64口,整个小镇本身就是一间盐井博物馆在镇北边,有被恢复的古法制盐作坊,配备了一整套古法制盐的设施,复活昔日的盛景 繁华落尽享安隅 山路崎岖,去黑井,最好是坐火车,成昆线,从昆明两小时就到镇上古镇依山而建,刚进镇还未过桥,就见“节孝总坊”,是清末所建多年以来,黑井发达的制盐业维系了这里数百年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物质基础的进步,古建多,且气派非凡仅元明清三代,就有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石牌坊5座,历代遗留碑刻65块。

      黑井通过驿道与外相通,马帮往来不绝,不仅驮盐运物,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和尚尼姑同庙而修,儒佛道三教合一,是这里一大特色 黑井民居主要依居住者的身份、喜好、生活方式来分类一颗印”式的官家府邸威严庄重,“走马转角”式的是富贵人家气派宅院,小巧“四合院”是普通人家的最爱,“一楼一底一铺面”的综合居所则是市井人家的不二选择走过了黑井民居,也许能体会到当年黑井人些许奢侈,而今古朴恬静的生活武家大院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间 武家大院主人武维扬是民国年间黑并灶绅第一大户,应属当年黑井“首富”镇外山脚下,大院坐西向东,大门开向北方,不管从占地面积还是建设规模,奢华依稀可辨,透露出一股“土豪”范儿这是一间全木结构的豪宅,有房99间,如此大户人家,当年也保不准有什么豪门故事,放到今天,又是一部深宅大戏据说当时武宅实在豪华,官府只得规定武家不得对正街开大门,以免抢了衙门的风头行走其间,观察细微处,大多数结构都是“王”字结构,每一片瓦都烧制有《西厢记》图案,窗户由雕花装饰,檐柱粱和柱上刻有图画有人总结大院特点“开放中见保守,豁达中见闭塞,富庶中见节俭,和睦中见等级,宏伟中见孤独,露富中藏戒心”院内有雕龙画凤,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园、天井、暗道、陈仓、大房、小阁、曲径、回廊处处通连,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

      四街十八巷,近似棋盘状的骨架,构成了黑井镇的城镇格局这里的历史建筑分为寺庙、塔、坊、民居、石刻、墓葬、遗址七类,大部分保留完好,有一些受到侵蚀,也做了防风处理飞来寺、大龙祠、七星台等地都是旅游首选在龙祠内悬挂着雍正皇帝所题写的牌匾,上书“灵源普泽”四字,是雍正对当时黑井卤水惠泽天下的评价 黑井镇有一些很窄的街道,只能容一人通过,据说是经济发达时期,商铺林立,商家为了拦住过往的客人,特意将铺子间的过道缩窄与今日的黑井镇相比,彼时的热闹诱惑而又丰满,但似乎人们没有因为喧嚣的离去而倍感失落,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有一种桃花源内的从容和泰然在远古传说中,盐、土地和爱情,经常被相提并论,土地给予空间,爱情给予力量,盐是时间之味在黑井,煮盐的蒸汽氤氲散去,留下的,才是“敲诗赌酒小梁园”的念想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