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赏析:李白《游南阳清泠泉》.docx
4页诗词赏析:李白《游南阳清泠泉》 游南阳清泠泉 唐代:李白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译文 夕阳西下,万物在晚霞的衬托下,灿烂特别、如梦如幻,让人非常珍惜这短暂的美景清冽的泉水纯洁透亮,惹人宠爱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水面上,随着时间的消逝,水面上的余晖慢慢向东聚集、散去,似乎是眷念、追赶着东去的流水一般此情此景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久不能静 远眺着云中明月,唱一曲家乡民乐,不曾想,欲解乡愁愁更愁,吟乐思乡徒增惆一曲终了,连古松也不禁发出簌簌之声 解释 惜:珍惜,不舍 暮: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候 寒泉: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清: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洁透亮,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 西辉:指夕阳余辉 逐:追逐、追赶 荡漾:指漂浮;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无法安静。
游子情:游子,久居他乡或异国之人;游子情,身在异乡之人的思乡情 空:没有结果的,白白地唱歌乡乐而不能归故里,乡乐本是用来解乡愁的,但现在一时无法回到故里,更增惆怅,故有“空歌”之叹 长松:高大的松树,古松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一首纪游之作,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当时李白漫游来到南阳(今属河南),感于此处美景,于是写下了这首清爽俊逸、含蓄隽永的作品 赏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周同宾曾撰文《李白的南阳》,表达南阳的美和李白对南阳、对清冷泉的情有独钟——“不能不说到清泠泉泉在白河岸,丰山麓李白在那里看落日,赏寒泉,望云月,听松声,一时心潮难平,落笔写就《游南阳清泠泉》......幸而李白游过的清泠泉,还在诗里始终生动清静;今人想重游,只能去诗的意境里寻访 李白其长期游历各地,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皆多有体验公元740年,漫游来到河南南阳,在南阳寺侧见到了现今渠江流域的甘泉——清泠泉深深沉醉于那如诗如画的风光中,彼情彼景和着阵阵松涛,引得他诗情盎然、逸兴横飞,于是触景生情的写下了这首《游南阳清泠泉》。
时值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映红了清冷泉的水面远处晚霞绚丽,近处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衬托着起伏的山峦、婆娑的树影,山清水秀,壮丽绚丽余晖虽美却特别短暂,让人珍惜反观余晖下流水脉脉的清冷泉,不管日出日落,时间消逝,都悄悄的流淌着,温婉柔润,使得善感的心灵受到诸多启迪与安慰 美妙的时间总是过得飞速,随着夕阳渐隐,水面粼粼的波光渐渐消逝,就似乎是夕阳的余晖追随着东去的流水,一同消逝不见此情此景不禁让想到了自己——一个常年游历四方、漂浮在外的游子,不管行多远、走多久,那颗思乡眷土之心总是如影随形,恰似此刻的余晖逐流水 伴随着夕阳的消逝,一轮明月慢慢显露于天际而此刻,早已触景生情的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望着云际的明月,不禁引吭高歌,以解思乡之情而此刻的古松竟然也和着歌声咆哮不已,犹如体会到的心情似的 纵观此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清泠泉周边景物的宠爱,同时落日余晖、松声月色更是勾起了诗人那拳拳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