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朱子世界观体系的基本特质.pdf

33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6666641
  • 上传时间:2018-03-3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41.12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臺大文史哲學報 第六十八期 2008年5月 頁135~167 臺灣大學文學院 朱子世界觀體系的基本特質∗吳 展 良∗∗摘 要 中國近世的世界觀奠定於宋代,其代表性的體系則完成於朱熹以現 代的觀點分析,朱子的世界觀體系具有四大基本特質:「此世一元」、「循 環演化」、「生命化」及「天理化」此四大基本特質,密切相關,一體 渾成,而各自又包含許多次級特性此世一元觀是朱子世界觀的基本出發 點,此觀點與朱子的整體、萬物一體、一氣化生萬物、自然化的鬼神、聖 俗不二、主客相融、心物合一等觀點構成同一觀念叢「循環演化」觀則 與其變化、歷程哲學、易道、中道、陰陽、五行、造化自然等觀點構成同 一觀念叢另外,朱子「生命化」或曰「含生」的世界觀為其有機、生命 哲學(life philosophy)、萬物同體、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天地有心等觀 點的基底而其建立在前述基礎上的「天理化」世界觀則與除魅 (disenchantment),依自然之理、時位、理氣不離不雜、返於本源之理、 本源與現象之理合一、理一分殊、天即理也、性即理也、無極而太極、至 道無言、體用不二、理先氣後等觀點為同一觀念叢 合而言之,朱子心目中的世界是一個有生命與靈性而處處相感通的整 體,依循著其自身(自然)的道理,不斷地循環演化。

      這與吾人所熟悉的 西方近現代世界觀有諸多本質性的不同 關鍵詞:朱子 世界觀 體系 此世一元 循環演化 生命化 天理化 歷程哲學 整體觀 97.02.13 收稿,97.05.12 通過刊登∗ 本文曾宣讀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與哈佛大學合辦之「史華慈與中國:紀念史華慈誕辰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12),經修訂後發表∗∗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臺大文史哲學報 136 引言 「中國傳統的世界觀」是現代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關鍵課題,然而在中國學界,有關自身的傳統世界觀卻是一個長期受到忽視的題目1這與中國的傳統世界觀長期被國人視為落後過時有關,然而對於這個題目深入的研究,卻很可能是解開傳統思想與文化之特性的一把金鑰匙世界觀主要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對於宇宙人生最根本性也最整體性的預設及看法,這些預設及看法大致界定了人所認識到的世界之基本性質與範圍,並滲透入其一切思想與行為之中,而對其人生的各方面有很深遠的影響2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西方科學與實1 世界一詞源於印度,原意略謂以須彌山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之處為一世界中文世界一語,乃以同一廣大時空範圍內之一切為一世界中國傳統所謂的世界,要以人所生存的廣大時空為中心,通乎自然及人文界,不偏於物,也不偏於心。

      朱子書中常用「世界」一詞,其意亦屬於此範疇既受佛教世界一詞之影響,亦泛指人所處的廣大天地與時空世界之意略如前述,世界觀一詞則指人類對其所處世界之主要性質的看法從現代學術立場來說,此所謂世界觀與西文worldview或Weltanschauung之意較相近,而與Habermas和Kossellek所提倡研究的Lebenswelt [生活世界] ,Whitehead所提倡的climate of opinions,及源自德意志唯心論的Zeitgeist[時代精神]的意思較遠然而德文Weltanschauung以及受其影響的英文worldview一詞首先特指人認識或觀看(Anschauung , view)世界(Welt, world)時所先具備的內在基本架構(framework),此意頗受德國唯心論及認識論傳統的影響,與本文所要探討的世界之基本性質甚為有關,其重點卻又有所不同 2 本文所企圖處理的世界觀的基本性質,針對人們對於宇宙人生最根本性也最整體性的預設及看法其中心議題,主要集中於人們在本體與宇宙論方面的假設,兼及其對於長期歷史與天人關係的基本看法或預設至於時人對於天地及與宇宙構造、當代世界局勢,以及社會經濟構成與運作的具體看法,固然也都深受其底層的世界觀影響,然而內容太複雜,並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所謂世界觀很大程度上為歷史文化及語言傳統所決定,卻也因人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就學術思想史而言,一個時代主流的世界觀通常很穩定,足以代表該時代思想的最主要特色一旦發生基本變化,則通常表示一個新時代思想的來臨世界觀代表了人類對世界的基本性質的看法,必須深入探討,才能明白前人在解釋其世界時所運用的前提與假設與此同時,理學所關切的中心對象,係宇宙人生的基本性質,以及源於此種基本性質所應有的政治、倫理及道德態度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基本性質的基本看法,固然深受當代各種學說及實際政治社會狀態的影響,然而其思考途徑,卻從深究宇宙人生的根本性質開始,正適合我們從世界觀的角度加以研究 朱子世界觀體系的基本特質 137 證的世界觀之輸入,並有鑑於東西國力與文化間的巨大對比,中國學者對於傳統世界觀的批評日益增多二十世紀之後,學術體制全面西化,西式教育逐漸取代傳統教育,學者們對於來自西方的現代世界觀更是全面崇信唯物、進化、元素(elements, atoms)與普遍律則(universal laws)觀,代表了新時代主流世界觀的基本特質科學、理性、邏輯與分析方法則為相應於新世界觀的唯一合法的思維方式至於傳統的世界觀,則成為批判與嘲諷的對象。

      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新時代,於焉形成 新的世界觀既然取代了傳統的世界觀成為主流,中國學者不免用新觀點對於傳統作全面的批判傳統世界觀中的主要成分,例如氣化、陰陽、五行、道、無極、太極、天命、天理、體用、本末、心、性、命、數、時位、聖人、禮、皇極、鬼神、感應、災異等等,往往被視為迷信或思想不清,而一概遭到排斥近代中國的新文化或所謂啟蒙運動中以科學之名對於傳統的批判,其實正是一場以現代世界觀取代傳統世界觀的運動於是今人所認識到的,大多透過西方的框架,而遺落了許多內在於傳統的理路與事物這也使得古人許多的言行與文字,對於現代人而言,常難以理解又非常隔閡這顯示著雙方的世界有不少重要乃至根本性的差異 3雖然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能用現代與西方的語言或方法來研究古人,但也顯示出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這些重要乃至根本性的差異 傳統世界觀中,以近世的世界觀對現當代影響最大中國近世的世界觀奠定於宋代,其代表性的體系完成於朱熹,本文乃以「朱子的世界觀體系」為課題,試圖詮解其基本特質,以對前述課題有所回應多數現代的中國學者對於傳統的世界觀,長期以來頗為忽視貶抑因此過去有關朱子世界觀的研究,在中文文獻中,除了傳統派學者的相關論述外,竟很難發現重要的成果。

      然而傳統派學者,並不熟悉如何使用現代西方的語言表述其有關傳統世界觀的認識,其成果因此常遭現代學者忽略近年以來,一些當代學者開始對於朱子思想的部分要素開始進行分析,然而似乎尚未形成體系化的理論相較之下,反而是西方學者對朱子世界觀的研究,頗有重要的貢獻 傳統派學者的研究,以錢穆先生為代表,錢先生雖並未使用世界觀一詞,3 大體而言,宋人的世界觀之諸般基本特質,與笛卡爾以降,而以啟明運動(Enlightenment)為代表的現代西方世界觀相距最為遙遠與希臘的世界觀距離較近,與二十世紀以降,反傳統的哲學詮釋學、實驗主義、現象學、部分的後現代思想,而尤其是環境哲學更近然而仔細研究起來,雙方仍然有根本性及整體性的差異所以我們在選擇現代學術語言去詮釋宋人的世界觀時,必需分外地小心筆者相信比較思想的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前提是必需先將雙方的世界觀弄清楚 臺大文史哲學報 138 對於傳統思想文化所具有的基本性質及其背後的世界觀與思想方式,卻曾提出了許多啟示性的見解敝人的許多看法,實得自於錢先生的《朱子新學案》與其大量晚年著作之啟發4另外,梁漱溟先生對於傳統世界觀中「變化」與「生生」等基本特質的發抒,亦可與本人所指出朱子的「循環演化」、「生命化」世界觀相發明。

      5西方學者中,則以李約瑟的研究最值得注意李約瑟早在一九四○年代,便受到漢學大家葛蘭言(M. Granet)的啟示,注意到中國傳統「有機的」(organismic)宇宙觀的獨特性6而後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第二卷中,他深入探討了這種宇宙觀的緣起、特性及意義其中有關朱子的論述,實頗具啟發性7敝人雖不從「有機」或生物學的概念出發,轉而根據傳統的太極陰陽五行太極學說立論,然而本文所論,實頗可與李約瑟的研究相發明8李約瑟有關朱子思想的研究,長期被思想與哲學史界所忽略他的科學史研究,近來也被4 參見吳展良,〈錢穆先生學術的現代意義〉,《新亞學術集刊》19 期(2006) 5 參見吳展良,〈中國現代保守主義之起點:梁漱溟的生生思想及其對西方理性主義的批判(1915-23〉,收入劉述先主編,《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 6 李約瑟(Needham)在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54)指出,中國傳統的世界觀基本上是一種建立在聯類(associative thinking)與協調思維(coordinative thinking)上的有機世界觀(V. 2, pp. 280-281)。

      在其中「因果是網狀與階梯式地在浮動著,而不是顆粒與單鏈化的」(Ibid., p. 290)此種宇宙觀既非原始思維的產物,也於希臘及啟蒙式的西方傳統宇宙觀本質大異,而近於懷海德所提出的歷程哲學及有機觀點,亦與現代物理中所蘊含的場論世界觀相類 7 李約瑟指出朱子的有機世界觀從本質上與源自希臘的西方傳統世界觀相異前者內部處處相關如一有生命體,後者則以機械論與原子論為中心前者屬於歷程哲學,後者則為實體論哲學(Ibid., pp. 455-505)部分西方學者繼承了這個觀點,而從懷海德的歷程哲學觀點進一步研究朱子思想的特質與意義,例如David Yu,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etaphysics of Chu Hsi and A. N. Whitehead (U. of Chicago Dissertation, 1959),以及John Berthrong, Concerning Creativity: A Comparison of Chu His, Whitehead, and Nevill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8)。

      後者的成果,尤其值得注意 8 朱子論世界本體,首重「太極圖說」,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又曰:「如造化,只是個陰陽捨陰陽不足以明造化」《朱子語類》 (臺北:正中,1970) ,卷 105,頁 4183既然「捨陰陽不足以明造化」,本文乃以太極陰陽說為起始點,析論朱子的世界觀此太極陰陽的世界如何而具有有機的性質,說詳下文 朱子世界觀體系的基本特質 139 從科學社群活動史、典範轉移等新觀點的科學史研究質疑9然而敝人受傳統派學者的啟示,並從截然不同的出發點與論證過程研究所得的朱子世界觀,其中部分特質竟與李約瑟研究所得相呼應,這使作者不能不佩服李約瑟的見解 與前述相對的,則是多數現代中國及東亞學者對於理學與朱子思想的解釋這些解釋極為分歧,或以其為理一元論,或以其為理氣二元論10或以其為「唯心主義的臆想」,或以其具有科學的態度與基礎11或以其思想渾融精緻,並無矛盾12或以其理世界為將觀念絕對化,獨立恆存之物,實屬唯心主義式謬誤13甚至以其思想反映了時代與個人的二重乃至二極性,內部充滿了矛盾14各家說法彼此缺乏可溝通的基本共識造成這種分歧的原因很多,部分固然源於朱子思想本身的深微複雜性,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多數當代學者不免用自己較熟悉的西方科、哲學世界觀、思維及分類方式對其加以詮釋,而古今的世界觀與認知方式又相差太遠,因此不免處處牴牾。

      許多學者經常感到朱子的學說思想中有「糊塗混亂」,矛盾難明之處15其中尤其是根據了某些「特定的西方哲學學說」所作的詮解,雖然有其比較思想與文化的意義,卻不免囿於其所從出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