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民生路.docx
9页百度百科 石家庄民生路民生路作为石家庄现代城市起源地之一,是石家庄最早的老街道之一,建设时间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有百年历史同时,民生路、电报局街一带,是石家庄市区内仅存的历史价值较高的老街区历史上,这一带建有石家庄最初的煤炭市场和电报局,拥有繁华的商业和服务业,设有外国人居住区在民国时期,这里是石家庄最繁华的街区之一这里古老的街道、店铺、四合院及别具一格的阁楼建筑,成为民国时期石家庄城市发展的缩影民生路是石家庄由村变市后逐步成为市内早期一条最主要的汇聚商业和文化的经济中心民生路形成于1915年,取名公兴存街,1928年改名延闿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与鑫华街合并,称共存街,1946年更名为民生街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民生路仍是石家庄最繁华的商业、文化街区凤凰网报道民生路:石家庄的记忆在这里“消失在城市里的老街道”系列报道之一核心提示:民生路在哪里?除了崭新的文化一条街,它存在于数不清的石家庄市民心里苟志俊是石家庄保护老胡同的呼吁者之一,也是为老胡同做过“图文备案”的地方志专家;张树芳,民俗画家,退休后曾无数次到这里速写,几乎把全部民生路搬到了他的画作里;张立波,大学教师,从2007年开始,将一个个老胡同拍下来,放到博客上,他的博客读者有胡同原住民以及从没到过老胡同的新市民,大家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了石家庄的“大美”,惊叹在这里居然有如此美轮美奂的建筑。
民生路就在桥东区,它以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国风情的、青砖灰瓦的姿态,讲述着城市的历史文 本报记者 安文联 形成于1915年的民生路“这里,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曾有过让人叹为观止的老楼张树芳在民生路上指点着说民生路,位于中山路以南,裕华路以北,西起胜利大街东至大经街,是石家庄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建市之初石家庄文化、经济、军事中心之所在民生路形成于1915年,初名为公兴存街,1928年更名为延闿街,1937年日军侵占石家庄后,为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大量更改石家庄的街名,将延闿街与鑫花街合并成为共存街1946年共存街更名为民生街,为了统一石家庄街道命名原则(东西为路,南北为街),1978年民生街更名为民生路民生路在1927年之前为一条土街道,后铺设为长条石1965年将长条石拆除,翻新为沥青路面2000年左右,民生路两侧建筑开始拆除2011年春,重建的民生路文化历史长廊基本完工,街上随处可见古香古色的老建筑多次到过民生路并在此展示过民俗画轴的张树芳说,民生路又“活”了民生路是石家庄最早形成的街道之一,在这里有过第一座有声影院,有过壮观的万字楼,有过大量的热闹店铺,附近胡同里还曾经有许多壮观的大院、豪宅。
第一家声光影院诞生于此1930年左右,桥东的延闿街(民生路前身)已逐渐成为市区最繁华的场所苟志俊的笔记里有关于声光影院的完整记载,那是他走访石家庄老街道时访问所得笔记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石家庄的影院极少1930年,石家庄第一家民营电影院出现了,这个坐落于延闿街西段的石门声光影院,是一家股份制公司,也是石家庄最早的电影院之一经理是来自获鹿的葛鉴堂声光影院在当时属于规模较大的一座,整座建筑为上下两层楼,有包厢和雅座,座位达千余电影院的票价是楼上三角钱,楼下两角钱,包厢二元由于设备不佳,声光效果并不好,另外当时供电也不足,严重影响观赏,导致上座率长期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影院难以维持虽然声光影院是第一个影院,但还是没有避免倒闭的命运声光影院放映过的电影有《国色天香》、《人间仙子》等国产电影,当时有声电影佳作有限,尽管为“声光影院”,放映的大量影片以无声片为主影院的顾客以达官贵人、生意人为主,还有警察和旧军队的一些军人在石家庄第十七中学离休教师刘普义的遗稿中,对民生路也有详尽描述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石家庄、休门和两个栗村划为市区后,桥东的公兴存街(民生路)逐渐繁荣起来这条街的南侧先后有了新华戏院和声光影院。
新华戏院建筑简陋,设备差,常演秧歌一类的旧戏声光影院修建于路北,有包厢雅座1933年3月12日,蒋介石在声光影院召开过纪念孙中山逝世大会解放后声光影院曾改名为艺术电影院和红星影院做过日军司令部的“河北会馆”2011年春,本报记者邀民俗画家张树芳同访民生路时,河北会馆是这条街上唯一保存的、尚未拆除的老建筑物迟迟不动它,是因为它太古老、太庞大、太有保存价值了它是一座见证过屈辱历史之楼,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日本人发行的明信片中,就有它的身影木质楼梯、保存完好的砖雕、木质栏杆,上下十四间,已是当时最好的建筑物之一日军攻占石家庄后,第一眼就看中了它,进而选为驻军司令部在河北会馆的对面,就是声光影院在河北会馆的西侧不远处,是久负盛名的民生旅馆(复建后称为民生客栈)据张树芳讲,这里常年住着来自井陉的煤商、焦炭商和木材商而在它的东侧,是铁路工人的宿舍,里面住过石家庄地位较高的产业工人——铁路职员河北会馆还一度作为妓院存在过,这也是它留下的不光彩的一个影子在苟志俊的笔记里,民生路上还有过其它一些重要的建筑,如日本国民居留会所,日本在石家庄的兵营、地下弹药库等苟志俊说,千万不能忘了万字楼,它虽然不在民生路上,但站在民生路上可轻易地看到它。
这是修建于清末,有晋中建筑风格的二层楼,是石家庄由农村转为城市过渡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物之一曾是连接桥东桥西的主通道张树芳说,刚解放时石家庄的面积不大,西到维明街,东到建设大街、北到和平路北道岔一带,南到南马路(裕华路),不大的城区被一条铁路分为桥东和桥西,而民生路,则是连接两个城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当年解放军战士就是从这条路上再穿过偏北的涵洞进入桥西,攻打国民党驻防核心工事的 民生路仅仅三百多米长,但这条街却是石家庄最繁华的闹市区之一,“高楼” 林立,各类店铺星罗棋布在张立波的博客里,民生路不止这些他曾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回忆,这里有蔬菜店、银行、食品加工厂(屠宰场)、食品店、百货店、浴池、电影院、剧团、刑警队、卫生院、自行车修理店、织带厂等等,不一而足,俨然一个完整的小社会,它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在当时非常惊人 改革开放后,由于毗邻南三条,除了原住民,民生路两侧的民房里居住了大量来自各地的生意人他们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做着不大不小的生意,舒心地享受着最地道的石家庄文化在这老街、老院和曲折狭窄的老胡同里,有和谐的邻里关系,有夏夜相互舞动的扇子,有家长里短的嘘寒问暖,谁家的果子熟了都会分享给邻居们。
张家今天包了饺子,第一锅热腾腾的一定是给邻居们品尝的,李家老家来了亲戚,土特产品也一定是要分给众邻居每户一份的在这里,你会享受到老街胡同文化特有的亲情这是张立波笔下的民生路记者手记该如何描述我们的城市如果以时间为轴,昨天下午三点,先天下广场上有穿着短裙的年轻女士;在民生路上,有带着孙子晒太阳的老人;在号称百年铁路大厂的车辆厂里,亦有人在繁忙工作;再往西,人民银行旧址,有拍照的市民这些切片,能串起一个怎样的石家庄?每一座城市都是有记忆和灵性的自本期始,专栏《消失在城市里的老街道》将把旧城改造中消失的老街复原在纸上老街,是城市的根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舒适便捷时,并不能忘掉那些古香古色,一代代石家庄人走过的街道石家庄不是一座有很长历史的城市,但它仍旧有历史百年来,人们在这里耕耘、劳作、生生不息,一个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的城市出现在冀中平原上城市越新,人们对老街就越依恋城市越新意味着老的越少,意味着消失的老街越多记述并在纸上复原它们,能全面展示一座城市的古往今来如同新建成的民生路,它古旧如昔,但有新的活力尽管本报已多次报道过民生路,但在与多位胡同保护者、地方志专家、民俗家商讨时,他们依然表示,民生路应该列为第一篇,一是在新修的民生路上依然有古迹,人们可以触摸;二是百年来,这里确为石家庄曾经最繁华之所在。
从这里入手,可窥一个波澜壮阔的旧石家庄,还因为它老,老有老的独特味道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坐落在石家庄最老的城区内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缘芦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修建,石家庄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嬗变成一座城市 民生路形成于1915年那时的街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影院、药店和澡堂等;有典雅华贵的二层楼房,也有朴拙实用的单层建筑,它是石家庄早期最繁华的商业区,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民生路仍是石家庄商品供给最丰富的街区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石家庄的城市规模与建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生路在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侵蚀后,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周边的房屋、道路在新建的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对比下显得破败不堪 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让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战略部署,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又迎来一次最为彻底的大飞跃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近千余万平方米的破旧房屋被拆除,几十个大型城市改建工程陆续开工,一座崭新而时尚的新城即将突现在华北大地与此同时,石家庄绝大部分早期城市建筑痕迹也随之荡然无存,民生路所在的大经街西区也在这次城市大改造中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大蜕变 一个城市的根脉,以它的历史建筑为基本标志老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
老建筑,对于石家庄这个相对年轻的城市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在石家庄市文物局的指导下,负责这一区域改造的中迪房地产公司在规划建设方案时,特别辟出近40余亩的开发用地以原民生路为中轴线设计了一条“历史文化长廊”,将该区域内十四座建设于清末民初的、具有北方传统建筑特色的老旧房遵循“修旧如旧、似曾相识”的原则,集中迁移复建其中,使之成为石家庄唯一一条基本保留了石家庄发祥之初旧貌的老街区 为了力求“原汁原味”地再现老城、老房的风貌,建设单位在拆除旧房时刻意保留了九十余万块老旧青砖以及原建筑上的砖雕,经过对老青砖进行“五扒皮”的修整打磨后再用于迁移复建的历史建筑,忠实地再现了老建筑的历史韵味在对民生路的恢复性建设中,中迪公司还将该区域内已生长了百余年但依旧枝叶繁茂的皂角树、石榴树移栽到文化长廊,预示着百年石家庄的生命永久、生机盎然 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的建设分东、西两段进行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0年7月29日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东段部分正式开街,开始接纳市民参观、游览;西段部分的大部分历史建筑也已开始迁移复建,预计2011年9月全部完工 走近文化长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宏伟的由青、红砖垒砌的三连门拱,地面石台上镶嵌着一幅紫铜浇注的1923年时的石家庄地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石家庄的城区原貌;第二道单拱门额上“民生天下”四个紫铜字,苍劲浑厚;穿过绿树环绕的四个单拱门,踏上石砌平台,两座历史建筑“米家楼、煤市路小角楼”相连而立,其后依次是“常家院、万字会楼、民生客栈”。
文化长廊东段部分采用点、面结合的设计,五座历史建筑构成三个院落,其间相连的地面由手凿面石条和古旧老砖铺设,还分布有高低错落的水池、石桥、石鼓凳、影壁墙等,与青砖灰瓦的精美老建筑相映成趣,典雅质朴,置身其中顿感神清气爽、赏心悦目作为石家庄人,徜徉在文化长廊内,宛若时光倒流,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为更加生动地展现石家庄的历史,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特别邀请省会历史文献收藏家王律先生将其珍藏的百余件清末民国老报纸、老杂志、老画刊以及石门老照片陈列在老建筑内,供市民观赏、浏览,并受到市领导的好评 今夏的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以其“百年的老房、百年的老砖、百年的老树、百年的报纸、百年的照片、百年的老街”独有特色,重现着石家庄百年前的原始风貌,以其古朴雅致的建筑揭示着百年石家庄的根脉省会民生路附近地带一直被认为是石家庄的发祥地,民生客栈、红星影院等历史建筑承载着几代石家庄人的记忆,它的风雨变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石家庄的建筑风格,更见证了石家庄的历史发展民生路文化长廊项目东至大经街,西至胜利大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