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汉字的适应性.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22433770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0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汉字的适应性论汉字的适应性论汉字的适应性论汉字的适 应性郸县安靖中学雍志汉字是一套高度适应汉语言的具有极强社会适应性的优秀成熟 的文字符号系统汉字在小篆之后基本定形,至今两千多年,历无数 时世而没有太大变化,呈现出一种超稳状态,而且还能联古及今,适 应现代,不断地发挥其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的作用这本身便证明了 汉字极强的适应性汉字对汉语有超强的适应能力首先,形体固定的汉字,专字专用,具有很大灵活性和独立性,与缺少形态变化的汉语是相适应的 汉语言是单音节语,它的结构单 位本身没有语法的变化汉语的音节是直接和意义相联系,是表意的 语音单位,汉民族的语音感知单位是声韵调而不是音素, 声韵调时能 够区别意义的汉语的这种语言结构就决定了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学过英语的人知道,英语这种语言在形态上极富变化 而汉语言在形态 上却没有变化汉语在构词时以词根复合为主,没有英语那样大量的 只变词性不变意义的前缀,后缀(汉语也有数量很少的“缀”)汉语 的基本感知单位是音节而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 音节用一个汉字表示(“儿语音”例外)可见汉字的形体固定,专字 专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与汉语的单音节、活动自由,易 于组合的特点是一致的。

      其次,汉语普通话中的基本音节 410个左右,加上声调,也不 过1300个左右,即使在宋时《广韵》中的章节也只有4000个左右, 而清《康熙字典》收字 47000个,在«»中也有7300个字用如 此少的章节去表现汉语言中众多的词语结果使汉语的同音字大量存 在即使机械的平均一下,一个音节也要分摊五个以上的同音字这 个问题不好好的解决,我们的交际将有很大的困难同音字的大量存 在使汉语言的语音形态传送信息的功能和效率锐减汉字音意并重并 举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汉字中,形声字占 80 %以上, 形声字这种形式的字就是音意兼顾的如果不使用音意兼顾的汉字根 本无法在书面上把这些大量的同音词区分开来 尽管有如此众多的同 音字的存在,但我们并不感到语言的书面交往的会么困难再次,汉族活动区域极其广大,形成了众多的方言,大的就有七 大方言,还不算方言区内部的次方言的差异因而不同的方言区的人 的通话并非易事而汉字表意兼表音,字体固定,汉字的这种表意固 定表音灵活,使汉字成为不同方言区人们书面交际的有效工具虽彼此说话听不懂,但只须提笔写下,方言阻隔尽扫最后,由于汉字形体固定特定的形体有特定的意义,或者说,由 于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使汉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固定的读音而单 独表义,所以,古今汉语书面语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尽管,古今音变 巨大不管古人怎样读,但我现在仍然可以较简易的学习和欣赏古人的语言物化的语言作品二千多前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依然亲切自然,毫无生疏感比英美人读六百年前乔 叟的诗如何?可见汉字适应了古今音变的需要由此可见,汉字对汉语言的适应性是强的,也就是说汉字适应汉 语的需要,并不过时难怪德国当代著名语言家库尔马司说: “汉字 系统是适合表达汉语的,如果这样说太过分的话,至少可以说与适合 表达的其他语言相比,汉字更适合于表达汉语,因为汉语是一种孤立 语汉字对社会的适应性也非常强汉字的社会的适应性又是怎样的呢?或者说汉字的优势是怎样 的呢?首先,汉字的超方言性质有力地维护和促进民族国家的团结统 一,功莫大焉!世上有今无古的文化很多,而有古有今的像中国这样 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汉文化的文字基础的汉字的 长命与汉文化的绵绵传统之间难道没有某种有机联系,或者说,汉字强大的生命力是悠久汉文化的责任之一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如同 汉文化离不了汉语言一样,是一种棒打不离的关系数千年来以汉字 为表征的文化置身于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社会的更替,无度的战 乱,民族的大融合等客观外在的“利斧”理应斩断却始终没有像古埃 及那样把汉文化的传承斩断。

      这个大型的体系没有发生可以预期的文 化断裂,难道就没有汉字这“古老”的“顽固”的文化表征的巨大功 能劳?这有历史为证其次,“古老”的汉字在今天仍很“年青”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进化观认定表意文字处于文字进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们由于以词素为发音单元,就必须不断创造大量新的表音符号, 以配合社会发展人 类思维的日趋复杂那么汉字是怎样适应社会的呢?汉字依靠形声、 指事、转注、假借来实现特别是首席造字法的“形音”,以它自身 的意义兼备拼合自由,同化分化、丰富能产、集直观与表音于一身而 适应环境就拿以前没有,现代才有的化学元素名称?与英语中的笳 (tritium)相比,谁具有直观性谁具表现力?汉字笳,一看可知它是气 体的范畴,而英语tritium 如果没有一点化学常识,即便念出亦不知 其大义在现代的科学文化的研究,我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使用汉字 的而成为一个拙劣愚昧的民族原来计算机是为拼音文字而设计的, 现今汉字也要“幸分一杯羹"看来汉字是“老当益壮”,即使现在也 不减当年再次,现代生理学、解剖学也对汉字产生了兴趣,这小方块,空 间固定,以一信息点直入,眼球底部一次成像,即为右脑图象直接摄 掠,删除了拼音文字非得语言介转换成意义后再进行译读的过程,因而汉字具有最佳信息文换程序的文字。

      文字作用于右脑,也作用于左 脑,因为汉字是形、音、意在左右脑同时起作用,较拼音文字只作用 于左脑要具有优势汉字具有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对幼儿能极限式的 诱发儿童的潜能难怪法国儿童要学习汉字,其目的不在学一门语言 而在于开发儿童的右脑汉字的组合关涉到许多知识,如分析、综合、 逻辑、几何、数算、建筑、美学、绘画、统筹乃至思维方式,可谓全 方位多层次,无怪古语云:“诗书画不分家”幼儿学汉字,的确力不 从心,但学写一个字要管多种方面,可谓“一石几鸟”中国人聪明, 难道不跟汉字的多元价值有些“瓜葛”?因而汉字有利于儿童的智力 发展以上尽在谈汉字的好处,好像成了 “国粹派”我也承认汉字有 它的缺点,如难学,正如拼音文字也有它的缺点一样关键在于我们 是要“鱼”呢,还是要“熊掌”随着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汉字也需要不断改革第一,汉字要不断的改革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一种文 字,如果它不能很好地完成记录语言的任务,不便于应用,那就得加 以改进或改革,在世界文字史上,对某种文字进行改革是屡见不鲜的 事情土耳其文原先用阿拉伯字母,不适合土耳其语的语音结构,在 本世纪20年代改用拉丁字母朝鲜和越南原先用汉字,现在都用拼 音文字。

      日本原先以汉字为主体,搭着用些假名(音节文字),现在以假名为主体,搭着用些汉字我们现在用的汉字是不是适应现代汉 语的情况,能不能满足我们的社会对文字的要求,要不要改革,怎样 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比如1955年的文字简化,有变成 简体字就是一次很好的改革我想“与时俱进”是明智的第二,汉字的评价现在还褒贬不一远在宋朝,就有一个叫邓肃 的人说过:“外国之巧,政治文书简,故速;中国之患,在文书繁, 故迟见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引汤金铭《传音快字书后》)到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接触外国的事物多了,其中句有人看到西方强国的语文体制跟中国大不相同他们比较中西语言文字,发现中国有三难,西方国家有三易中国的三难是: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