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其防治对策分析.docx
5页我县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县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收集宁乡县2008年-2015年4月艾滋病发生资料,总结我县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艾滋病流行因素,并提出必要防治对策结果:2008年艾滋病发生率0.17%,病死率10%;2009年艾滋病发生率0.12%,病死率13.6%;2010年艾滋病发生率0.09%,病死率14.2%;2011年艾滋病发生率0.08%,病死率15.3%;2012年艾滋病发生率0.11%,病死率12%2013年艾滋病发生率0.11%,病死率3.94%;2014年艾滋病发生率0.10%,病死率3.33%;2015年4月艾滋病发生率0.07%138例艾滋病患者,男占65.8%,女占34.2%艾滋病年龄分布主要在20-29岁、30-39岁年龄层次;其中性传播56.4%,血液传播37.3%,母婴传播5.3%,不详占1%结论:重视艾滋病传播途径,加强艾滋病防治措施宣传,以此降低艾滋病传染率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防治对策艾滋病是世界公共卫生组织严重问题,是严重传染病,病死率极高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流行主要因素包括:静脉注射吸毒、人口流动频繁、不安全性行为等[1]。
为了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必须要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措施因此就对我县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必要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由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疫情数据库对宁乡县2008年-2015年4月艾滋病发生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其发生情况1.2方法采取免疫蛋白印记法(WB)[2]对检测者进行检测,以此确定艾滋病发生率,并记录病死率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其检验采取t,计数资料检验时采取x2,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我县艾滋病发生情况分析我县艾滋病发生情况见表12.2艾滋病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我县2008年-2015年4月艾滋病共发生225例,其中男性148例,占65.8%;女性77例,占34.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艾滋病年龄分布主要在20-29岁、30-39岁年龄层次,见表2注:与其他年龄段相比,*P<0.052.3感染途径分析225例艾滋病患者,性传播127例,占56.4%;血液传播84例,占37.3%;母婴传播12例,占5.3%;不详2例,占1%。
其中,性传播最高,其次是血液传播3讨论在对我县艾滋病流行分布情况分析发现,2008年艾滋病发生率0.17%,病死率10%;2009年艾滋病发生率0.12%,病死率13.6%;2010年艾滋病发生率0.09%,病死率14.2%;2011年艾滋病发生率0.08%,病死率15.3%;2012年艾滋病发生率0.11%,病死率12%2013年艾滋病发生率0.11%,病死率3.94%;2014年艾滋病发生率0.10%,病死率3.33%;2015年4月艾滋病发生率0.07%由结果看出,每年艾滋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未出现降低和增长趋势,而艾滋病病死率较高,在2009年-2011年,艾滋病发生率稍微降低,但在2012年-2014年,艾滋病发生率又有所增长趋势说明,我县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不够,对艾滋病无足够认识,致艾滋病发生不减反增而在2015年4月检测中,艾滋病发生率0.07%,由于检测样本少,其检测率也较少而且艾滋病流动性较强,多数分布在青壮年,因现今多数青壮年人员无固定的生活和工作场所,文化水平较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再加上静脉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导致我县艾滋病发生率不减反增,一直居高不下。
而在人群分布发现,225例艾滋病患者,男性占65.8%,女性占34.2%,艾滋病年龄分布主要在20-29岁、30-39岁年龄层次说明,男性感染艾滋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以20-39岁青中年是艾滋病主要人群,尤其是处于育龄期女性,使母婴传播途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时必须要重视孕产期艾滋病抗体筛查,及早发生感染者,抑制母婴传播而在5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生艾滋病现象也日渐明显,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丧偶或性伴侣性功能减退,无法满足性需求,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导致老年者艾滋病感染率日渐显著艾滋病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研究中性传播56.4%,血液传播37.3%,母婴传播5.3%,不详占1%说明,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原因是一夜情、卖淫、婚外情、嫖娼、多性伴、同性恋等因素,使艾滋病传播率明显增加艾滋病流行因素包括静脉注射吸毒、人口流动频繁、不安全性行为等,注射吸毒者多是共用注射器,且多数吸毒者为性乱者;而性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安全性行为导致艾滋病逐渐流向一般人群人口流动频繁,而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正确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致艾滋病传播艾滋病防治措施:(1)开展疫情监测和评估。
为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需加强当地地区艾滋病传播的监测,评估该地区艾滋病流行趋势,建立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综合监测点及专题流行病学调查等[3],以此为高危人群干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并要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运用到监测系统中,积极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工作2)一般人群宣教干预对普通人群需计划性、宣传性开展艾滋病宣传,尤其是重点宣传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使广大人群鞥能够正确认识到艾滋病危害性,并能够做到有效预防,增强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控制艾滋病流行3)高危人群宣教干预对艾滋病高危人群,需及早采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暗娼、男男性行为者,开展针对性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促进安全套的推广和正确使用对血液途径传播高危人群,需维持美沙酮治疗,禁止针具交换,控制输血、血制品使用者,艾滋病的传播,加强血液、血制品的管理对母婴传播高危人群,需加强健康教育、孕期和产前的艾滋病检测,积极使用抗逆转录药物阻断,加强剖宫产使用及产后预防总而言之,重视艾滋病传播途径,加强艾滋病防治措施宣传力度,以此降低艾滋病传染率参考文献:[1]周文瑞,孙雪.2010年凉山州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防治现状调查[J].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90-192.[2]杨艳,周月姣,孟琴.广西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9):1258-1260.[3]党静,刘淑,刘丽花.石家庄市1989至2010年艾滋病流行分析及防治[J].和别医药,2012,34(17):2680-268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