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的基本规律学习资料.docx
3页二、德育的基本规律(一)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1 .德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1)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 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它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 则的内在依据2)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 情绪态度一般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形成,在运用一定的道德观进行道德判 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 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3)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目的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 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 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 排除来 自主客观的各种十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4)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 行为,它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之一 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 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乂影响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2 .德育过程一般是按知、情、意、行顺序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一情一意一行,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 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 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的,德育中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其中,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03.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性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 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 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二)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 一的过程1. 德育过程既是内化过程,乂是外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乂是个体品德外化 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 想矛盾和斗争2. 了解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矛盾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 内因而起作用教育者一方面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要了解 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 德品质。
3.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主要由自我评价能 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组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 基础,自我调控能力是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自觉调节控制自己思想与行为的一种能力三)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 发展起来和表现出 来的,并接受社会检验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 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2. 活动和交往的多样性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主动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 响进行调控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 性和品德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3.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活动和交往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 容、方式不同,对个体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 学校德育就是按照学生 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 德的形成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提高的过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的过程2.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提高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观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 坚持长期抓;乂要注意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3. 德育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一个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