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专业课中的应用探索.docx
5页基于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专业课中的应用探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前言当下,已经是中国最为普遍和流行的应用APP,根据《2018年数据报告》显示,的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0亿,基于的广泛应用,公众号平台随之产生,其具备非常强的普及性和方便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将平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可行性较强一、相关概念(一)公众平台公众平台一般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自媒体方式公众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视频等,读者可以通过平台传递消息、投票,有的公众号还具备留言功能公众号的文章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由原创,后台会利用大数据进行检测;另外一种是转载无论哪种形式,目的都在于将信息传递到公众面前,公众通过对公众号进行关注,就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越来越多的老师通过使用公众号,将教学信息上传到平台,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这是“互联网+教育”的又一重要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基于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电脑、以及其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老师通过提前发布和教学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和视频,以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能够进行提前预习,在上课时可以带着相关知识点的疑点和难点上课,目的在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公众平台的功能发布相关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更方便、更快速的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比起其他的教学手段,通过平台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方便、快捷,也更容易被老师和同学接受二、平台在《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一)课程教学前的准备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针对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便了解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更适合利用平台进行教学首先,任课教师十分熟悉蛋白质组学课程中每一章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从中挑选出适宜使用平台发布的内容,设计出了全新的教学方案,如任课教师主要挑选了双向电泳、质谱检测、荧光定量等几个章节的内容做重点介绍其次是公众号的选择和申请,任课教师筛选了几个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技术相关的公众号做重点关注,并申请了新的公众号,同时建立了专门用于沟通交流的群教师从现有的公众号中选择出可以直接推送的内容收藏起来,并根据蛋白质组学学科的实际特点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图像素材作为原创内容的素材库,这些素材无论是知识点的讲解还是优秀的教学视频,内容设计都比较合理,排版便于学生观看,还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二)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此阶段分为两步,首先是课前预习阶段。
任课教师在课前1·2日内针对教学阶段和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推送,同时在区内发布预习任务、具体要求和少量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内容,边看边思考有利于突出重点任课教师推送的内容通常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具体实例,如荧光定量一节内容,教师推送的内容为某个品牌的产品广告和使用说明书,提出的问题为此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有何优势为了完成思考题学生需要认真阅读内容、思考并查阅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对该部分应掌握的知识点有了初步认识教师提前给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自己建立群,对于不理解和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的留言功能进行提问教师根据情况针对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在公众号内设置自动回复或者是问题指引,对于复杂的问题教师进行收集整理第二步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也采取了其他的教学方法加以辅助,如PBL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简略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包括预习习题在内的多个问题,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回答某个问题,其余小组进行补充,或者是向该小组提出新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统一答案,然后回答最终由任课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
三)教学后的评价阶段评价阶段也是翻装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利用平台的相关功能反馈自身的切身感受和真实想法,对平台的建设、教师推送的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收集分析评价结果,了解真实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及相关的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三、平台在《蛋白质组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任课教师发现基于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蛋白质组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人学习欲望的原动力,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是达到教学效果的关键第二,运用平台自主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总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当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公众平台构建移动学习环境可使教学活动随时随地开展,有利于丰富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