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7-4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2265976
  • 上传时间:2017-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6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四)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创作;理解陀氏思想及作品的矛盾性;掌握其代表作《罪与罚》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思想上的复杂性及艺术上的独创性三、课时安排:3 课时四、教学内容:把战场设在心灵深处——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 19 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也是西方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承受着数世纪以来人类的痛苦,拷问着人类脆弱的灵魂他的揭露与批判、沉思与呐喊动摇了欧洲理性主义文学传统他触摸着俄罗斯敏感的脉搏,写下了新旧价值观冲突下小人物的挣扎绝望、人格分裂,有产者的贪婪自私、残忍虚伪他在小说世界里展示着“人类心灵的奥秘”他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为 20 世纪的现代派文学所借用高尔基称赞他“以天才的力量震撼了全世界”下面请看作家的生平与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 年 11 月 11 日出生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后来获得了贵族称号,并置办两块不大的田庄父母都是基督教徒这样,陀氏生活在市民环境中,对于农民阶层又有所了解1834—1837 年,陀氏在莫斯科一所寄宿学校学习,开始接触当时俄国和西欧国家的作家作品。

      1838 年,陀氏遵从父命,进入了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这期间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阅读普希金、果戈里、巴尔扎克、狄更斯的作品1843年毕业,获准尉军衔,进了彼得堡工程局绘图处由于志在文学,他仅供职一年就退了职,决心去研究“人和生活”——这个需要用“一辈子”去解开的“谜”1845 年,陀矢完成了他的处女作《穷人》,发表于 1846 年1846 年 1 月《穷人》发表在涅克拉索夫主编的《彼得堡文集》上,包括别林斯基在内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对这部作品评价很高涅克拉索夫认为“新的果戈里出现了”40 年代,陀氏倾向于革新思潮,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1847 年,他加入了进步的彼得拉谢夫斯基小姐1849 年 4 月,小组因混入了沙皇密探而遭破坏,参加会议的成员全部被捕历时 8 个月的审讯,12 月被判处死刑,罪名是他在会上宣读了“文人别林斯基的一封犯罪的信(《给果戈里的一封信》),信中充满了反对最高当局与正教教会的狂妄言论当他和同伴们被押赴刑场,正经受着等待死亡的恐怖时刻,突然宣布撤消死刑判决书,改判为服苦役这种精神上的折磨给他造成了终身难以平复的心灵创伤从 1850—1859 年,陀氏先在西伯利亚服苦役 4 年,又在边防军当兵 5 年,直到重新获得军衔和恢复贵族称号之后,才获准回彼得堡居住。

      近十年的流浪生活,既摧残了他的肉体,使他本来就患有的癫痫病明显地加剧;又动摇了他的革命信念,使他思想中本来就具有的消极因素明显增长,以至于形成与革命民主主义者不同的政治主张,提出“根基论”(土壤论)根基论”,是和当时俄国斯拉夫主义相类似的主张,即知识分子不该脱离人民的根基,而应该从这个“根基”里去吸收滋养,从人民的“根基”中吸取道德的理想而人民自古以来是信仰基督和沙皇的,所以要解决俄国的社会对立,不能像西欧那样采用斗争和革命的方式,而应是贵族和人民的和解60 年代,陀氏重返文坛后,曾和哥哥一起先后创办《时间》(1861—1863)和《时代》(1864—1865)两种杂志,宣传自己的观点,并于 1862—1863 年、1867—1871 年两次出国,到西欧治病和访问他的思想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形成了充满矛盾的世界观一方面,对于资本主义有着强烈的憎恨,撕毁它“自由、平等”的假面具,并时时对生活在底层的贫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却公开宣扬“根基论”,责备革命民主主义者“脱离人民”,不了解人民的要求,特别攻击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无神论观点和暴力革命的主张,说那样做会导致人类互相残杀以至灭绝他鼓吹用基督教的顺从、忍耐、爱别人的精神来感化人,净化人的灵魂,借此使贵族和平民两个对立的阶级和解,使社会得到改造。

      陀氏的世界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体现了在沙皇反动统治下被黑暗势力压垮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正是在这一点上,他和后来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在精神上是相通的1881 年 1 月 28 日,长期遭受沙皇迫害,加上贫穷、疾病折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病逝于彼得堡创作:陀氏的文学活动,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四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的文学活动40 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穷人》(1845)、《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脆弱的心》(1848)等60—70 年代创作的重要作品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死屋手记》(1861—1862)、《地下室手记》(1864)、《罪与罚》(1866)、《白痴》(1868)、《群魔》(1871—1872)、《少年》(1875)、《卡拉马佑夫兄弟》(1880)此外,还有《作家日记》(1876—1881)和一些短篇小说《穷人》是陀氏的处女作主人公杰弗什金是彼得堡一名从事抄写的小公务员他收入微薄甚是节俭,但却十分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为了维持体面,也和别人一样喝茶、穿外套和皮靴他地位卑下,但意识里觉得自己“也有一颗与别人一样的心”,说抄写工作只说明“我的一块面包是我自己的,是靠劳力换来的”,因为只有自食其力的人才是高尚的。

      杰弗什金生活安分,处事谨慎他深爱着一个身世不幸、几乎堕落风尘的姑娘瓦莲卡为了接济瓦莲卡,他甚至愿意牺牲最起码的体面,卖掉礼服他认为街上豪华马车里的贵夫人绝对不比他的瓦莲卡强,但他同时又怕人言可畏,因而处处矜持,不敢和她亲近,只借着礼拜天作弥撒时才一睹芳容,聊慰苦恋两个小人物都处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同病相怜,都难以改变自身的命运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瓦莲卡最后还是答应嫁给地主贝科夫,一个曾经毁灭她青春的恶棍因为他不愿让杰弗什金一生受牵累面对失去了心爱恋人的冰冷的世界,杰弗什金只能对天哀号小说用书信体形式写成《穷人》是普希金所创立“小人物”传统的新发展,陀氏曾说过:“我们都是从‘外套’里出来的”继《穷人》之后,1846 年作者发表了中篇小说《双重人格》,写彼得堡小公务员高略得金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生性懦弱,胆小怕事,他曾经失业,生怕再陷入这样的境地他也想在生活里取得一点好处,却又缺乏厚颜无耻的品格就在他万分困惑、无所适从之时,在他心里幻化出了一个面貌相同,性格迥异的小高略德金:一个极富侵略性的、充满野心、思想卑劣、巧取豪夺的家伙,在生活中无所不用其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极端个性主人公对于小高略德金是既害怕又向往。

      就在这种既困惑又矛盾的心态里,高略得金找不到出路,最后导致疯狂从这部作品起,陀氏开始探索心灵奥秘双重人格”的主题,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成为一个反反复复出观的旋律中篇小说《白夜》,写内心纯真的人物和自我牺牲的爱情,充满了动人的诗意和明邃的风格后期创作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小人物”遭遇的继续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卑鄙、残忍、作恶多端年轻时,为了夺取侨居俄国的英国人——工厂主史密斯的财产,先引诱他的女儿,达到目的后又将她抛弃,致使她含狠而死,其幼女随外公流落街头;中年时,诬告小地主伊赫缅涅夫侵吞他的财产,通过诉讼夺走后者仅有的一座田庄;同时,破坏儿子阿廖沙和伊赫缅捏夫之女娜塔莎的爱情,强迫儿子娶自己情人、伯爵夫人女儿卡佳,以获得三百万卢布小说中瓦尔科夫斯基成为人类罪恶的化身,面对苦难和压迫,陀氏主张以“倔强的容忍”和高傲的蔑视去反抗,以被迫害者之间的爱去冰释一切这一宗教式的逃避无疑削弱了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度长篇小说《死屋手记》,是一部见闻录式的作品,也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由于作品采用笔记的形式,不受结构的限制,走笔恣肆淋漓,指涉左右逢源无论是抨击沙皇牢狱制度、揭示狱吏的残无人道,还是探讨社会犯罪根源、挖掘人性的奥秘,在冷冷的叙述中都能制造一种出于意表的惊讶和震动。

      将人心里的罪恶毫不保留地揭示在读者面前,至于残酷的程度,这是陀氏作品的一大特色赫尔岑说作者“以戴着镣铐的手为自己的难友画像,竟然将西伯利亚一座牢狱的风尚习俗,创作成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屠格涅夫把这部作品比作但丁《神曲》的《地狱篇》继《罪与罚》之后发表的《白痴》,是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兴起之时,贵族资产阶级日益腐化堕落、荒淫无耻的写照小说的女主人公娜斯塔西娅出身小贵族,从小父母双亡,被贵族托茨基收养长大后聪慧美丽,托茨基占为情妇后托茨基提出陪送七万五千卢布的巨款将她嫁给叶潘钦将军的秘书笳纳,以换取和将军之女结婚的条件叶潘钦表示同意是另有企图,一方面想找到一个有钱有势的女婿,另一方面觊觎娜斯塔西娅的美色,想利用秘书娶亲成功后去接近她,而秘书笳纳则是贪图她的赔嫁款这是一笔肮脏的交易娜斯塔西娅看穿了阴谋,决意实行报复她拒绝了梅思金公爵,表示愿意嫁给出钱十万卢布“买”她的商人之子罗果静然后趁生日晚会之际,当着这些人的面,将十万卢布投入火炉她随着罗果静而去,这是象征着走向死亡,拒绝“新生”在小说的结尾,她已被罗果静杀害,女主人公最终完成了她悲剧的一生美”在罪恶中毁灭了,梅思金公爵终于也没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

      他再次回到瑞士去养病娜斯塔西娅是一个优美动人而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她是爱与美的化身娜斯塔西娅的高傲性格,她对腐败的上流社会的强烈仇恨,以及她宁愿以毁灭自己为代价来无情揭露一个个卑劣的灵魂的做法,都使小说具有非同凡响的品格梅思金公爵,即“白痴”的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的正面人物,是一个来自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自然人”,没有沾染上流社会的恶习,但他的“普遍爱心”,并没能给不幸的人带来幸福梅思金公爵宽恕、忍让、泛爱的基督式理想在物欲横流的畸形社会里只是一个诗意的宗教幻影,面对现实的丑与恶,他也只能如“白痴”一样无助《卡拉马佐夫兄弟》被公认为陀氏最成熟的作品是作家一生创作总结性的长篇巨制,集中反映了他对社会哲学、宗教、道德的见解它几乎将作家曾经开拓过的所有主题,褚如“幻想家”、“两重人格”、“被侮辱与被欺凌的”、“超人”、“强权”、“偶合家庭”,以至东正教的“赎罪观念”都作了一番探索《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家是一个典型的“偶然组合家庭”,老卡拉马佐夫是“恶”的代表,出身贫贱,年轻时经常充当食客,养成一种小丑的性格,后来靠不正当手段竟积聚了十余万卢布的家财,做起放高利贷的勾当他贪婪阴险,性情暴戾,极端好色结过两次婚,都出于谋求财产和满足私欲,丧妻后更加无拘无束,全不管孩子的教养。

      他奸淫了精神失常的女孩子丽莎,生下一个私生子,被仆人收养,长大后成了他的厨师老卡拉马佐夫为父不仁,儿子们都鄙视他,最终被暗杀长子德米特里是一个复杂的性格,“灵与肉”的斗争在他身上体现得很突出德米特里当过军官,性情暴烈,生活放荡,曾利用上司老中校挪用公款案情危害,逼其女卡杰琳娜答应求婚但不久又爱起格鲁申卡,为争夺这个风骚女人以及家产一再扬言要杀死父亲但他灵魂深处还有善良因素他后来慷慨帮助卡杰琳娜;真诚的爱格鲁申卡,虽然被误认为杀父凶手,却甘愿接受刑罚,决定用苦难净化自己,自我完善,达到精神上的“复活”次子伊凡上过大学,善于思考,又是个无神论者,不承认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他抗议现存的社会秩序,同情人类的苦难,追求理想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为了继承遗产而盼望父亲早死他也爱上卡杰琳娜,希望哥哥和父亲争斗,让“一个混蛋把另一个恶棍吃掉”,只要父亲死,哥哥娶了格鲁申卡,他就可独得卡杰琳娜伊凡虽不是弑父的凶手,但斯麦尔佳柯夫的弑父却是从他那儿得到了暗示所以他是思想上的凶手正因如此,案发后,他经过内心痛苦的斗争,承认自己是实际上的凶手,最终精神失常最小的弟弟阿辽莎是作者笔下理想的人物,是作者“东正教观念”的体现。

      这是一个“要为全人类受苦”的正面人物,他周旋于家庭成员之间,起着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但他毕竟是太“苍白”了私生子、厨师斯麦尔佳柯夫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