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劳动价值论(精品).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78795811
  • 上传时间:2022-09-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8.9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资本论以商品作为分析起点  关于以商品作为分析起点的原因,马克思这样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因为资本本身就需要论证和说明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资本就会成为不可理解的具体因此,要揭示资本这个具体丰富的许多规定的全部内容,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关于使用价值,马克思是先从有用物的质和量的角度来讲的他这样写道:“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    劳动价值论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然后他用到了“使用价值”这个词:“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关于使用价值的特点,马克思这样写道:“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刚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的量的规定性为前提,如一打表,一码布,一吨铁等等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 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使用价值的几个特点:首先,使用价值决定于商品本身的属性;其次,使用价值同人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第三,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量的规定性为前提;第四,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第五,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及其质和量  价值是马克思在对交换价值进行分析后得到的一个概念他先讲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马克思决定“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马克思先从一种商品的角度来进行考察:“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于是他得出了两个推论:“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接着,马克思又从两种商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英担铁。

      由这个等式,马克思又得出了一个推论:“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英担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那么,这“第三种东西”是什么呢?马克思首先排除了商    劳动价值论品的天然属性:“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 而“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体的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

      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那么,现在还剩下什么?“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的本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接下来,马克思谈到了商品价值量的问题:“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为了避免误解,他进一步写道:“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例如,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实际上,英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接下来,马克思又分析了影响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因素:“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例如,同一劳动量在丰收年表现为8蒲式耳小麦,在歉收年只表现为4蒲式耳同一劳动量用在富矿比用在贫矿能提供更多的金属等等金刚石在地壳中是很稀少的,因而发现金刚石平均要花很多劳动时间因此,很小一块金刚石就代表很多劳动杰科布怀疑金是否按其全部价值支付过至于金刚石,就更可以这样说了厄什韦葛说过,到1823年,巴西金刚石矿80年的总产量的价格还赶不上巴西甘蔗种植园或咖啡种植园一年半平均产量的价格,虽然前者代表的劳动多得多,从而价值也多得多如果发现富矿,同一劳动量就会表现为更多的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降低假如能用不多的劳动把煤转化为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低于砖的价值 经过这样的分析后,马克思得出结论:“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地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他这样写道:“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

      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不只是简单地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为神父生产作为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作为代役租的粮食,还是作为什一税的粮食,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源于马克思对劳动大众的关切和重视,与他一贯地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   在人类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对什么是“财富”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产品的具体的、直接的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直接表现,人们既不追究“一般财富”的概念,也不存在一般的、普遍的、抽象的致富欲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随着人们对原始资本积累渴望的日趋增长,有了“抽象的”以货币为目的的商人,开始把金银货币当做财富的象征,货币主义就是这种观念在理论上的反映在这之后,又产生了分别把商业劳动、农业劳动、工业劳动作为创造财富的源泉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重工主义,他们虽然意识到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所起的作用,但都不能从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中抽象出“劳动一般”,因而想不到探究如何增长一国财富这样的问题只有到了斯密,才第一次从形式多样、纷繁复杂的具体劳动中抽象出“劳动一般”这个范畴,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并以探求一国财富如何增长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经济学   马克思继承了斯密在“劳动一般”问题上的贡献,并且科学地阐释了这项研究之所以能在斯密那里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即:人们之所以能够对任何种类的劳动予以同样看待,并且确立劳动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并不是聪明的人脑对由各种具体劳动组成的“具体总体”进行了总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