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工程检查内容(分工表)19页.doc
20页品质工程检查考核评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重点内容(分项指标)内容项目部门项目总体评价实际得分二、工程管理工作内容项目2.工程管理(200分)7.管理专业化(60分)16.管理目标(12分)27.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将打造品质工程的目标、关键措施等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6分)施工组织设计(含目标、措施),编制施组内检索说明工程部17.管理体系(18分)28.项目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设置合理,岗位责任清晰明确,管理人员配备符合专业化管理要求,管理队伍能力和水平高8分)1、项目部成立红头文件(含岗位)2、各岗位职责汇编在一起3、每个人的履历表,执业证书、职称证书等材料工程部、综合办29.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健全,积极推行QHSE、HSE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有效10分)4、公司管理体系证书一套5、项目管理体系文件参照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由项目经理发布工程部、安质部18.基本保障(30分)33.施工单位分包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分包队伍关键人员能力和专业装备适应提升工程品质的需求6分)1、编制分包管理、考核制度2、分包单位人员、企业、资质证明文件工经部34.施工单位定期开展对分包队伍关键人员及劳务作业人员的考核,严格执行“上岗必考、合格方用”制度,分包管理记录档案完善。
6分)3、班组长等作业人员考核,试卷考核记录(负责人、劳务人员)做个档案4、分包管理记录台账5、分包管理合同(体现品质工程内容含路基,桥涵,附属)工经部2.工程管理(200分)8.管理精细化(110分)19.精细化管理机制(20分)35.明确质量安全提升目标,围绕精细化管理,建立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机制20分)1、以红头文件发布精细化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参考GC2、提升目标)2、参照省厅精细化管理项目内容实施过程控制并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参考LS1)工程部、工经部20.精细化管理措施(30分)36.重点部位、隐蔽工程、附属工程等精细化施工管理措施有效14分)1、精细化管理方案(参考GC2)2、照片(路基填筑、台背回填、小构、桩基、承台系梁、预制梁)工程部37.开展质量通病系统治理、工艺攻关,治理效果显著8分)3、质量通病治理方案4、总结5、作业指导书6、照片工程部38.组织开展先进管理、工艺、装备、产品、技术等交流和推广,树立管理和实体标杆示范,各标段项目管理水平均衡发展8分)7、总监办发通知、照片、纪要/21.智慧工地(20分)39.推行工艺监测、结构风险监测预警、隐蔽工程数据采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整合应用。
20分)1、建设方案工艺监测:2、 内容(照片、数据采集记录、钢保、爆破监测、沉降监测)(参考GC1)工程部22.工地建设标准化(16分)40.施工场站选址合理、安全风险可控,功能分区科学,满足施工标准化和安全生产要求积极推行工点工厂化管理,生产效率高16分)1、三场建设方案(包含专家审查意见)2、规划批复文件3、三场建设图片工程部、综合办23.施工作业标准化(24分)41.推行工艺标准化,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针对性强、可操作强8分)1、方案目录(需备注)2、作业指导书目录 (参考LS1)工程部42.推行首件工程制或典型施工,推进工艺、工序流程标准化8分)3、以红头文件形式发布首件工程制度(附目录)和首件工程实施清单 (参考LS1)工程部43.推行施工装备专业化、智能化,施工作业机械化程度高8分)4、机械设备清单5、机械设备照片 (参考LS1)工程部、物机部9.班组管理规范化(30分)24.班组管理措施(30分)44.施工班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先进,实施有效5分)1、制度汇编(班组管理制度、班组考核奖惩制度、班组首次作业合格确认制和清退制度)2、花名册3、班组考核记录(照片佐证、进场一次,每季度一次)4、以红头文件下发奖惩结果(参考GC1)工经部45.推行班组人员实名制管理,实名制达到100%。
5分)工经部46.建立班组考核和奖惩机制,落实有力5分)工经部47.推行班组首次作业合格确认制和清退制度,班组作业标准化,在推动班组能力建设方面成效显著15分)工程部、工经部三、科技创新3.科技创新(100分)10.科技保障(20分)25.科技创新机制(20分)48.建立了运行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10分)1、编制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参考LS1)工程部49.制定科技攻关计划,保障科研经费投入,规范专项经费使用10分)2、编制科技攻关计划(质量通病治理内容:含盖四新技术)3、照片4、经费使用台账(参考GC1)工程部26.四新技术推广应用(30分)50.建立项目“四新”技术适用清单,并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取得成效30分)1、以红头文件下发四新技术清单2、总结(照片)(参考GC1)工程部11.技术创新与应用(80分)27.创新工艺工法(50分)51.开展微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工程品质,通过微创新,不断提升工艺、装备的可靠性、先进性;通过技术攻关,施工和管理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50分)1、以红头文件下发微创新和科技攻关活动方案(增加微创新)2、总结成果(照片佐证)(参考GC1)工程部四、工程质量4.工程质量(150分)12.质量管理体系(20分)28.关键人履职责任落实(10分)52.建立质量管理关键人质量责任登记制度,明确项目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关键人岗位职责,做好记录实时更新。
10分)1、制定管理关键人质量责任登记制度2、岗位职责3、责任登记表(复印件)工程部、综合办29.质量责任终身制落实(10分)53.建立责任人质量履职信息档案,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10分)1、汇总表2、履历表3、上述表中责任人证件(包含身份证、履历)工程部、综合办13.质量风险预防管理(40分)30.质量风险管理(20分)54.开展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评估,建立工程质量重点难点分析清单,质量控制、监测措施有效,实现质量风险可知、可控10分)1、编制质量风险评估报告(参考GC2)工程部55.工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清除到位10分)2、检查通报(总监办梳理)3、整改回复(总监办梳理)工程部31.施工方案落实程度(20分)56.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审查、审批制度健全,审批手续规范、及时10分)1、编制制度(参考LS1)2、清单(参考LS1)工程部57.施工现场严格按审批方案执行10分)3、申报审批表、内部审批封皮(参考LS1)工程部4.工程质量(150分)14.过程质量控制(60分)32.三检制落实(10分)58.执行工序自检、交接检、专检“三检制”;建立三检实施台账10分)1、制度2、三检记录3、台账工程部33.质量形成过程可追溯(20分)59.质量形成全过程记录真实完整、闭环可追溯,隐蔽工程形成过程佐证资料齐全。
20分)1、隐蔽工程报检照片工程部34.首件工程制(20分)60.制定首件工程制或典型施工实施细则5分)1、编制首件工程制度(参考LS1)工程部61.制定项目关键工程的首件工程或典型施工计划清单和实施过程记录台账,首件工程的实施总结内容完整、针对性强,首件工程档案齐全7分)2、首件工程清单3、实施台账4、首件认可一整套(包括认可书、方案、总结、作业指导书、工序资料)(参考LS1)工程部62.首件或典型施工实施成果审查审批及时,后续工程复制实施有效8分)35.产品质量管理(10分)63.建立完善原材料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优先选用认证产品,实施成品及半成品验收标识,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商品混凝土等质量实现可追溯5分)1、原材料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参考GC2)实验室\物机部、64.建立材料供应商质量考核评价和清退机制,材料和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未发现不合格产品5分)2、编制供应商考核、清退制度3、建立考核评价记录 4、台账(参考GC2)15.耐久性保障(30分36.耐久性施工保障措施(30分))65.通过改进施工工艺,优选适用材料,改善施工条件,科技创新,落实耐久性保障措施。
15分)1、编制耐久性管控实施方案(参考GC2)工程部、实验室66.耐久性控制指标符合项目质量管理要求,混凝土关键指标质量控制均匀性高15分)2、检测报告(钢保、原材料碱活性、氯离子含量)实验室五、安全保障5.安全保障(150分)16.施工安全(150分)37.深化平安工地建设(100分)67.项目平安工地建设考核评价结果(截至申报时项目历年平安工地考核评价结果情况)80分)1、平安工地自评通报安质部68.推进危险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安全作业能力10分)2、照片(龙门吊花纹片、无人机巡查照片等)安质部69.推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工具化、定型化、装配化,实施首件安全防护设施示范制,成效明显10分)3、首件防护示范制度4、验收记录5、照片安质部38.双重预防体系建设(50分)70.动态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落实有力,效果明显20分)1、危险辨识2、风险评估报告3、风险分级管控制度4、管控方案5、管控资料安质部71.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清单化、信息化、闭环化动态可追溯管理20分)6、制度7、清单8、照片9、通知及整改回复安质部72.开展应急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得当,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10分)10、应急预案(3个)11、演练方案12、培训资料13、总结14、照片安质部六、绿色环保6.绿色环保(120分)17.生态环保施工(40分)39.生态环境监测(10分)73.开展对生态敏感(脆弱)区域的重点监测,监测方案科学,监测点位布设合理,监测指标选取适当,设备配置合理10分)1、监测方案 (参考GC1)2、照片(水:取样时、施工过程;噪音:记录表每月一次)3、监测检测记录报告(生活用水、河道)工程部、安质部40.生态环境保护(30分)74.施工过程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有效15分)1、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参考GC1)2、照片 (各标段准备)工程部、安质部75.文明施工管理精细,减少废水、弃渣、扬尘、油污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措施有效15分)6.绿色环保(120分)18.资源节约(40分)41.节约用地(20分)76.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占用10分)1、方案,占有永久性用地(基本农田在方案中明确)(参考GC2)2、国土局、规划批复文件3、复垦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