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 第二部分2-1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和城市的地域结构 湘教版.doc
5页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考点1一、单项选择题(2009·南京3月)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受侵蚀的河岸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 河流的左右岸要面向河流的流向来看,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则宫室遗址分布在右岸;在弯曲的河道中,河水受河道影响很大,一般侵蚀凹岸,在凸岸堆积;宫室遗址刚好处在凸岸答案】 A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 河流对村落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提供灌溉水源,二是河流两岸泥沙堆积形成的土壤较肥沃,利于农业发展答案】 B(2009·河北5月)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据此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5题3.从城市的起源角度看,耶路撒冷和拉萨两城市的共同之处都表现为 ( )A.以休闲、疗养为主的城市B.以军港和兵营为中心的城市C.因矿产开发而形成的城市D.以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城市【解析】 巴勒斯担的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圣城。
拉萨是藏传佛教的中心答案】 D4.从城市的选址角度看,上海、伦敦、开罗三城市的共同之处表现为 ( )A.位于海岸、河口的沿岸B.邻近矿产资源的产地C.位于大河冲积平原的中央D.地处军事要冲【解析】 用排除法解答答案】 A5.下列措施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是 ( )①先建设,后规划 ②推广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 ③走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道路 ④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⑤建立城市水网的循环利用体系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解析】 城市的发展应先规划、后建设,否则会出现一些弊端,限制城市的发展城市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答案】 B(2009·天津和平2月)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图”,据此完成6~7题6.在A地附近发现多处古村落遗址,该地形成古村落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且不易被洪水淹没 ②靠近水源地 ③冬季严寒 ④矿产资源丰富 ⑤水运便利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解析】 古村落的形成与矿产资源丰富无关冬季严寒不利于村落形成答案】 B7.下列各项与图中C处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优势区位条件不相干的是 ( )A.交通便利 B.资源丰富C.环境优美 D.科技发达【解析】 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科技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而对资源条件要求不高。
答案】 B(2009·长沙5月)读下列甲图(云南某城市的区位图)和乙图(甲城市某局部8:30时等噪声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据图分析甲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最有可能是 ( )A.水运障碍 B.地形 C.气候 D.水源【解析】 甲处有瀑布,水运受阻,人员、货物在此集散,容易形成城市答案】 A9.乙图中n地的噪声污染值和污染来源可能是 ( )A.100分贝,奶牛场B.122分贝,车站和码头C.80分贝,超市D.60分贝,学校及其体育场【解析】 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差值为20分贝;同时由于水运受阻,此处可能有码头或车站答案】 B(2008·江苏南京模拟)联合国世界城市论坛第四届大会于2008年相聚“六朝古都”南京当时有来自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代表相聚南京,讨论城市的发展据此完成10~11题10.关于城市分布与地形条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所以凡是地形平坦的地区都是城市密集区B.山区城市一航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C.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D.我国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第一级阶梯上的城市很少【解析】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不利于居住,城市多分布于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
答案】 A1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下列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矿产资源丰富C.河网密集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解析】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答案】 B(2009·北京先知文化中心)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下图,完成12~14题12.三个实验区形成的共同优势是 ( )A.矿产资源丰富B.地形平坦,光热适中C.经济腹地广,带动力强,市场广阔D.交通便利,劳动力密集【解析】 浦东地区矿产资源缺乏,重庆有“山城”之称,四川盆地交通不便三个实验区都是本地区的核心城市,经济腹地广,辐射作用强,且市场广阔答案】 C13.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影响其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自然因素C.社会经济因素 D.环境因素【解析】 交通修建自然因素影响越来越弱,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答案】 C14.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其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位于江汉平原中心,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 ②承东启西,九省通衢,腹地覆盖长江流域 ③高等院校集中,教育发达,科技力量强 ④煤、铁资源丰富,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位于江汉平原中心,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高等院校集中,教育发达,科技力量强等条件都适合城市形成和发展。
其腹地不能覆盖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成为地区性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而不可是全国最重要的答案】 C(2010·江苏南通2月)下图中各坐标轴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据此回答15~17题15.若用此图分析我国的自然灾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最易发生泥石流 B.C地最易发生洪涝C.G地最易发生旱灾 D.F地最易发生寒潮16.若用此图分析地形对聚落的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则最可能呈带状分布的是( )A.C地 B.D地 C.H地 D.G地17.若用此图分析城市的起源,则与尼罗河谷地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解析】 第15题,寒潮和干旱,主要受气候、气象的影响;洪涝主要受气候、地形和河流的影响;泥石流主要受气候、地形的影响A地地形平坦,不可能有泥石流;C地气候、地形区位条件较差,河流区位条件好容易发生洪涝灾害;G地气候区位条件好,不可能有旱灾;F气候条件好,不可能有寒潮第16题,聚落呈带状分布,主要是地形区位较差,而河流、气候条件较好,故选D。
第17题,若用此图分析城市的起源,则与尼罗河谷地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应该是与尼罗河谷条件相同,即地形、河流条件较好,但气候条件较差,故选D该题组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该坐标图的阅读,找出一般规律,并结合气候、河流和地形对一些地理因素的影响,对各题进行综合的分析,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答案】 15.B 16.D 17.D二、综合题18.(2009·河南5月)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7年12月,中部两大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改区”)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2006年GDP总额占全省的61.3%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各相距不超过50千米,在湘江两岸成“品”字形排列近年来,世界500强企业有32家落户“长株潭”材料二 中部两大城市群示意图材料三 2005年中部两大城市群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中心城市GDP总量(亿元)增长率(%)首位度武汉223814.76.21长沙152014.92.89(注: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是衡量经济圈的重要指标,它以经济圈内经济总量第一的中心城市与第二位的城市的比值来衡量。
首位度越高,说明中心城市的聚集与辐射功能越强,该经济圈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能也就越大)(1)中心城市首位度最高的城市群(圈)是________,该城市群内中心城市较其他城市经济规模________,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________;在中部两大城市群中,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的是________2)分析中部两大城市群共同的区位优势解析】 由材料三可知,武汉城市圈首位度高,中心城市规模大,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应结合城市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答案】 (1)武汉城市圈 大 不平衡 株洲 (2)中部两大城市群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较强;市场广阔19.(2009·天津南开5月)读“某地1965年和2005年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到了2005年,该地区已形成发展了若干个城市B地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城镇的发展与________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成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2005年图中的A城市附近建石化厂,该地最小风频为东风(最小风频指某地一年中出现次数最少的风向),请用字母H标出其位置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区位条件,涉及了河流、交通线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因素对城市发展与形成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获取信息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是一道综合性较强基础题第(1)题,B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第(2)题图中显示其他城市间有铁路线修建;第(3)题,E城附近有石林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区;第(4)题,石化厂污染大气,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答案】 (1)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 (2)该地区铁路的修建使B地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3)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至地下 (4)H应位于A的偏东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