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油加工工艺学整理.doc
7页粮油制品分类:按加工程度分:初加工,深加工初加工〔粗加工〕:是指农产品收获后年,为了保持产品原有的养分物质免受损失或者为适应运输、贮藏和再加工的要求,所进展的初步加工处理过程深加工:在初加工根底上进一步开展较为精细的加工千粒重:1000 粒稻谷的质量密度:指稻谷籽粒单位体积的质量容重:单位容积内稻谷的质量出糙率:至肯定数量稻谷全部脱壳后获得全部糙米质量占稻谷质量的百分率散落性:指谷物颗粒具有类似于流体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流淌性能二章 稻谷制米三大过程:清理→砻谷→碾米一,清理1、 定义:去除原料中的非原料局部和异种粮粒的作业2、 作用:保护设备;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二,清理工艺效果的评价指标:净粮提取率和杂质去除率a) 净粮提取率=清理后净谷量/清理前净谷量×100%b) 杂质去除率=〔清理前含杂量-清理后含杂量〕/清理前物料含杂量×100%c) 下脚含粮率,通常以粒/千克表示三,清理方法及原理1、 风选法:依据粮粒与杂质在悬浮速度等空气动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利用肯定形式的气流使粮粒与杂质分别 设备:吸式风选机、吹式风选机、循环风选机悬浮速度:垂直上升的稳定气流中,物料处于悬浮状态所需的气流速度。
2、筛选法:①原理:依据粮粒与杂质宽度厚度和长度以及外形的差异,借助筛孔分别杂质或将物料进展分级的方法 适宜的筛孔尺寸的筛面组合②筛选法必需具备的 3 个根本条件:a 选择适当的筛面和筛孔b 筛面上料层不宜超过肯定厚度,应使物料有充分接触筛面的时机c 保证物料与筛面之间有适宜的相对运动速度③筛面形式:冲孔筛、编织筛④筛孔外形:圆形孔、长形孔、三角形孔、鱼鳞孔⑤筛孔的表示方法:φ6〔直径〕,□1.5×20〔宽×长〕,△3〔边长〕⑥常见的筛选设备:a 初清筛:鼠笼式、滚筒式B 振动筛3、密度〔比重〕分选法:c 平面回转筛 d 溜筛 e 圆筛依据粮粒与杂质密度不同,在流体介质中,结适宜当的工作面使之分别设备:重力分级机、比重去石机比重去石机分类:①吸式:风网(波动稳定)、负压〔干净〕②吹式:自带风机〔稳定〕、正压3、 磁选法:依据粮粒与杂质的磁性不同,用磁钢的磁力将粮流中的铁磁性质杂质吸除,从而到达分别目的常见磁选器:磁钢,永磁滚筒5、精选法:依据粮粒与杂质长度及外形的不同,用特别设备分别出粮食中较难分别得杂质设备:袋孔精选机〔滚筒式、碟式〕,色选机,螺旋精选机四,清理流程的组合设置1、组合原则:1 以去除对人体危害大的杂质为重点;2 先易后难,先多后少;3 机敏性、适用性原则;4 选用标准化、通用、高效定型设备;5 设置中间仓柜〔缓冲仓〕;6 同质合并,合理布局;7 考虑下脚整理;8 清理与除尘结合2、清理流程实例:1 加强除杂实例〔连续除杂法;撇净粮整理下脚法〕2 具有机敏性的实例1、稻谷:1、按生长期长短:早稻谷,中稻谷,晚稻谷2、按粒形粒质:粳稻谷,籽粒短、黏性较大、米饭涨性较小; 籼稻谷,籽粒瘦长、黏性较小、米饭涨性较大; 糯稻谷,黏性大2、稻谷籽粒由颖〔外壳〕和颖果〔糙米〕2 局部组成。
稻谷子粒的物理性质包括千粒重、容重、密度、谷壳率、爆腰率、出糙率、散落性和自动分级等性质3、腹白:指米粒腹部不透亮的粉质斑腹白度:米粒腹部乳白色不透亮局部的大小爆腰:米粒上的横向裂纹爆腰率:指爆腰米粒占试样的百分率4、砻谷:稻谷加工中脱去稻壳的工艺过程砻谷分为:挤压搓撕脱壳、端压搓撕脱壳、撞击脱壳砻下物:稻谷砻谷后的混合物料有稻谷、糙米和稻壳的混合物谷壳分别主要利用稻壳与谷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使之相互分别,风选法是首选筛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谷糙分别5、碾米:将糙米皮层局部或全部除掉,使之成为符合食用要求的白米的过程目的:碾除糙米的皮层方法分为:化学碾米和机械碾米〔按其作用力的性质分为摩擦擦离碾白、碾削碾白、混合碾白〕摩擦擦离碾白:由于猛烈的磨擦作用而使糙米皮层脱落的过程特点:压力大,简洁产生碎米,成品外表细腻光精度均匀,色泽较好碾削碾白:借助高速转动的金刚砂辊筒面很多的锐利的砂刃对糙米皮层进展研削特点:压力小,产生碎米较少,成品外表光滑度差米色暗而无光,一消灭精度不均匀的现象6、成品整理→碾米→擦米除糠→晾米降温→白米分级〔筛选或精选〕三章 稻谷精深加工一、蒸谷米:就是把清理干净后的谷粒先浸泡再蒸,待枯燥后碾米。
特点:碎米少,出米率高,米粒透亮,有光泽;养分价值高,出饭率高,易于保存;工艺简单本钱高,米粒较深,风味特别,黏性差清理→浸泡→汽蒸→枯燥冷却→砻谷→碾米→色选→蒸谷米二、免淘洗米:在原有加工一般大米的根底上,增加白米抛光这一根本工序及局部设备进展的方法:除杂→碾白→抛光→分级特点:不需淘洗、节水节时,养分成分损失少三、养分强化米:是在一般大米中添加某些缺少的养分素或特需的养分素制成的成品米方法:外加法:将各种养分强化剂配成溶液后,由米粒吸进或涂在外表内持法:借助保存大米自身某一局部的养分素到达养分强化的目的造粒法:将各种粉剂养分素与米面粉混合均匀,在双螺杆挤压蒸煮机中以低温造粒成粒状,按肯定比例与一般大米混合煮食四、留胚米,是指米胚保存率在 80%以上的大米多机轻碾,碾白道数多,碾米机内压力低留胚米比一般大米养分价值高,贮藏性能差四章 小麦制粉两大流程:清理〔麦路〕,制粉〔粉路〕一、小麦:1、按播种季节划分:春小麦、冬小麦2、按子粒皮色划分: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90%)3、按子粒质地状况:硬质小麦〔含角质粒>50%〕和软质小麦〔含粉质粒>50%〕 二、小麦子粒品质有:千粒重、容重、角质率、子粒硬度、子粒外形、腹沟深浅、种皮颜色小麦子粒由皮层、胚和胚乳 3 局部构成。
灰分:是矿质元素、氧化物等占面粉的百分含量对于面粉来讲,灰分越高,面粉内麸皮也越多,故小麦灰分被作为衡量小麦质量或小麦出粉率的重要指标小麦搭配:将各种小麦按肯定比例混合后加工称为搭配小麦搭配要求:P681、毛埋藏搭配 2、润麦仓搭配〔大厂多承受〕3、下麦坑搭配〔小厂多承受〕 方法:配麦器或闸门把握搭配比例,螺旋输送机混合目的:1.保证原料工艺性质的稳定性2.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合理使用原料,提高出粉率B小麦的外表清理有:打麦、洗麦、剥皮〔又叫碾麦,碾削作用〕小麦的清理的目的:保证面粉的质量,满足食品工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确保人民的身体安康,并到达安全生产的目的方法:风选法、筛选法、密度分选法、精选法、撞击法、磁选法、碾削法C小麦水分调整:利用加水和经过肯定时间的润麦时间,使小麦的水分重调整,改善其物理、化学和制粉工艺性能,以获得更好的制粉工艺效果种类:室温、加温水分调整目的:调整含水量,改善麦粒的工艺性质 作用:使小麦皮层韧性增加,保持麸皮完整使入磨的小麦有适宜的制粉性能保证面粉的水分符合国家标准〔使小麦皮层与胚乳间的结合力减弱,便于胚乳与皮层分别;使小麦胚乳结够强度降低,易于磨细成分,降低动力消耗〕四、制粉工艺流程:又叫粉路,将研磨、筛理、清粉、刷麸等制粉工序组合起来,对净麦按肯定产品等级标准进展加工的生产工艺过程。
粉路设置原则:粉路长短和简单程度取决于成品的精度要求、原料质量和产量小麦制粉方法:一次粉碎法、逐次研磨法〔多承受〕制粉系统:皮磨系统、渣磨系统、清粉系统、心磨系统、配粉系统磨的种类:皮磨、渣磨、心磨清粉:是在物料进入心磨磨制面粉前,将碎麸皮、连粉麸与纯洁的粉粒借吹风与筛理分开 目的:分别碎麸皮、连粉麸皮和纯洁粉粒,提高面粉质量,并可降低物料温度小麦粉的分类:按筋力大小:强力粉、标准强力粉、中力粉、薄力粉按用途:通用粉〔等级粉〕、专用粉、强化粉〔指经过添加外来养分成分的面粉称为强化粉〕筛理:使用肯定大小筛眼的筛子将经研磨后的混合物料中不同体积的物料分别出来的操作〔每次研磨后均需要筛理,每次的筛理设备不尽一样〕〔设备:平筛、圆筛、打麸机〕五章 面制食品的加工一、面包的生产一次发酵工艺:配料→搅拌→发酵→切块→搓圆→真火星→醒发→烘烤→冷却→成品面包制作方法:1. 一次发酵法〔直接法〕:特点:周期短、占地少、设备少; 咀嚼感好、体积小、风味差、组织糙、易老化; 调粉、发酵对时间敏感、稳定性差2. 二次发酵法,特点:发酵风味浓、体积大、组织好、贮存性好; 生产稳定性好;周期长、设备场地占用多; 发酵损失大3. 液体发酵法,特点:正式发酵时间短; 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治理简洁; 易老化,货架期长4. 冷冻面团法:应用普遍。
5.柯莱伍德法 6.快速发酵法面包分类:1,按用途:主食、点心、强化2,按成品外形:圆形、枕形、梭形、其他把戏3,按成型方法:听形〔模具成型〕、非听形4,按配料特点:奶油、水果、全麦、杂粮等5,按配料及工艺特点:软式、硬式二、原辅料配比及预处理根本原料:面粉、酵母、水、盐关心原料:油脂、糖、乳品、蛋品、改进剂、馅料、饰料、养分强化剂1、面粉的化学组成及其面包生产间的关系成 品 不1 碳水化合物 2 脂类:酸败使面粉烘焙品质变差3 蛋白质:分为麦角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面筋蛋白质的含量和品质与面粉的烘焙性能有亲热关系 4 酶:淀粉酶、蛋白酶对面粉的烘焙性能和面包的品质影响最大面粉的糖化力: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的力量产气力:发酵中产生 CO2气体的力量面粉的预处理:1.调温 2.过筛〔去除杂质;使混入空气二膨松;为酵母增值供给充分O2〕3.陈放〔熟化〕:抑制酶活性增加 2、水:用量 38~65%作用:1 参与面团形成,打算面团稠度;2 淀粉糊化的必备条件;3 调整面团温度;4 溶剂,反响介质;5 传热介质3、酵母:必备配料,用量 0.5~2%作用:1 产气,使制品膨松;2 形成发酵风味;3 提高养分价值,VB、VD 源;4 影响面团流变学性质〔氧化作用〕酵母的养分物:1 碳源:能量;2 氮源:蛋白质、核酸合成,有机氮无机氮;3 无机盐: 细胞构造形成,养分物质渗透进入细胞;4 生长素:促进酵母生长,VB 、VB1 2酵母的作用:1 活化;2 尽量避开与油糖盐直接接触;3 适时增氧4、盐:作用:1 增进风味,协调衬托;2 增筋;3 调整发酵速度,抑制杂菌;4 改善面包色泽;5 增加面团搅拌时间使用:1 低筋多用、高筋少用;2 糖量大少用;3 气温高多用 4 需缩短发酵时间,少用;5 温水溶解、去杂,面团搅拌后期参加5、油脂作用:1 改善面包组织构造和风味 2 增加面包体积,延长贮存期 3 提高面团机械耐性三、面团调制〔又叫和面〕〔调粉、搅拌〕面团形成过程:1 原料混合阶段 2 面筋形成阶段 3 面筋扩展阶段 4 搅拌完成阶段〔成熟〕5 搅拌过渡阶段 6 破坏〔倒塌〕阶段面团搅拌过程中的变化:1 胶体性质变化〔蛋白质胶粒的胶凝与胶溶作用交互进展,强筋粉调粉时间应长〕2 生化变化〔水、酵母、酶活力强,水解降解高分子〕3 温度上升:机械能、面粉吸水产热四、面团发酵1、目的:1 酵母生殖、产气,面团形成海绵状组织;2 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3 形成面包特有的发酵风味2、原理:①酵母:1 获得生物体,进入面团后,解脱休眠,恢复活性;2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3 工业酵母并非 100%纯品,有杂菌;4 影响面团分的流变性质〔氧化作用〕②发酵后滞现象:发酵初期,面团体积变化不明显,而一旦体积开头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