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推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docx
12页实施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推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在积极探索和寻求新的发展方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10月提出全球“绿色新政”的倡议,2009年4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启动了“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中央领导多次提出,要抓住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大力推进“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如何理解绿色新政?为什么要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提出绿色新政?绿色新政与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是什么关系?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一、绿色新政既是应对 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又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人类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期历史已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是选择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还是继续只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度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增长方式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社会猛醒:人性中的无厌贪婪是导致金融、资源、环境等多重危机的罪魁祸首,必须以新的政策构筑新的道德堤坝。
而选择绿色发展,意味着从政策上鼓励发展绿色经济,在自然系统可自行恢复的限度内发展经济,以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出的全球绿色新政是应对金融、生态等多重危机的新思维其基本要义是提高政府的“绿色领导力”,基本目标是发展“绿色经济”,基本方法是致力于“绿色投资”,基本保障是实行“绿色政策改革”其实质是以低碳绿色经济体现绿色发展,即将环境与发展从对立与冲突关系转向共存共赢关系,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绿色新政的目的就是要寻求有效而可持续地解决多重危机的途径,确保经济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避免继续加重生态危机、资源短缺和气候恶化作为绿色新政基本目标的绿色经济,从短期来看,不但可以迅速拉动就业、提振经济,还能有效调整全球经济结构,理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更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新政”一经提出,迅速得到各主要国家和集团的积极响应,美欧、日、韩等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推行绿色新政这反映了人类关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发展模式的反思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奥巴马绿色新政不仅局限于能源和经济领域,还涵盖了外交、政治、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绿色新政继续掌握世界尖端科技的制高点,保持其世界经济领先者的角色。
2009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这犹如将一幅清晰的中国绿色新政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年多来各主要国家的实践证明,绿色新政已成为各国政府应对经济、环境等多重危机的有力举措通过完善绿色政策,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发展绿色科技,推动产业革命,将绿色经济作为发展的主力引擎,不仅可以扭转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局面、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因而,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推行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持久繁荣。
二、中国特色绿色新政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 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转型期中国政府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扎实推进绿色新政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9年国家新增投资的14.6%用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进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9%,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四位这既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成果,也是对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实施绿色新政,目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质上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执政理念高度,为具有中国特色绿色新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加强环境保护、振兴环保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把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中国推行绿色新政,无论对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对推动长远的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节能减排是中国特色绿色新政三大目标,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绿色新政作为施政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等政治纲领的有效途径推进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现实出发,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为目标,运用市场手段,推动绿色投资,创新绿色技术,推动绿色发展在思想上,中国特色绿色新政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以发展解决前进中矛盾这个最根本方法,把绿色新政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与发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结合起来,把突出中国特色与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验结合起来这“三个结合”决定了我国绿色新政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中国特色绿色新政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发展绿色科技和绿色经济,走生产发展、就业充分、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行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力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将传统发展模式下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新机遇在战略上,中国特色绿色新政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统筹兼顾发展中的各种重大战略问题,实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对内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外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和谐世界建立在战术上,中国特色绿色新政要从政策上鼓励绿色投资,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力度,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做好各项措施的配套衔接和整体推进主要措施包括节能减排降耗、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垃圾处理、天然林保护及防护林建设和建立有效的经济政策体系,如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绿色证券、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具体而务实的行动和措施还需要建立和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实现相互联动,配套推进。
目前,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从理念到政策整体上处于先进水平,而我们的绿色投资总体上却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绿色新政有关行动和措施的出发点和目标还停留在解决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等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的基本问题上,在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投资不足,尤其是绿色高新技术创新和新型产业培育等发展性投资不足,这将影响绿色经济的发展后劲这些问题是绿色新政实施过程中亟待重视和需要加强的三、推行中国特色绿色新 政应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应当看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推进中国特色绿色新政,要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和环境约束结合起来,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出发,将环境保护作为推行中国特色绿色新政的突破口,把握国际绿色新政机遇,努力提高绿色发展领导力,引导投资更多地投向绿色发展领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危机具体地说,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七个结合点:一是推行绿色新政,要与中国环保新道路结合起来。
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是“环保版”的绿色新政,其新意在于,扬弃了发达国家走过的“末端治理”的路子,在大力研发推广绿色高新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价格低廉、用了就能见效的环保治理政策、方式、技术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目标指向,是新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灵魂所在,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李克强副总理在环境宏观战略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需要重点关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处理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保护环境与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和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注重制度建设,构建高效的体制机制,是加强环境保护的一条鲜活经验将绿色新政与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结合起来,关键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绿色信贷、绿色税收和绿色贸易政策,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组织制订环境经济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的指导意见,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环境立法有关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二是推行绿色新政,要与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推行中国特色绿色新政,要与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绿色新政的施政纲领,以生态文明作为长远发展目标而推进生态文明的近期目标是,继续探索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科学制订将“休养生息”政策全面落实到重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尽快在全社会树立资源有限、资源有偿、生态有价这样一种体现市场规律的全新观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价值观,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彻底扭转不顾客观规律、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野蛮式开发和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观念,转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转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三是推行绿色新政,要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绿色新政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人手,更加注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将保护环境的理念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和服务等各个领域,将环境保护的政策落实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从再生产全过程建立起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
要尽快完善推动重点产业振兴的绿色环保政策措施,构建全方位的污染防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