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doc
7页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2013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试分数:100试卷说明:试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题号(1-12 题 60 分)第二部分:题号(13-17题 40 分) 第Ⅰ 卷(客观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2.下列图象均能正确皮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 t=2s 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3. 如图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弹簧秤(弹簧秤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弹簧秤下吊一光滑小球一起放在斜面上,木板固定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F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是 F2,测得斜面的倾角为 θ。
则( )A.放手后弹簧为拉伸状态,小球加速度为gsinθ- gcosθB.放手后弹簧为压缩状态,小球加速度为gsinθ- gcosθC.木板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cot12FD.木板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s2mg4.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第 4 题图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5.如图所示,质量 kg和 kg的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为 0.40的粗糙水201m52平地面上,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200N/m,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 的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推力 F作用于质量为 的物体上,使1 2m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取g=10m/s 2,当移动0.50m时,两物体间开始相对滑动,这时水平推力 F 的大小为 A.80N B.280N C.380N D.100N6.如图,一物体从光滑斜面 AB 底端 A 点以初速度 v0 上滑,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下列情境中物体从 A 点上滑的初速度仍为 v0): A.若把斜面 CB 部分截去,物体冲过 C 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 hB.若把斜面 AB 变成曲面 AEB,物体沿此曲面上升仍能到达 B点C.若把斜面弯成圆如图中的弧形 D,物体仍沿圆弧升高 hD.若把斜面 AB 与水平面的夹角稍变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 h7.如图所示,一演员表演飞刀绝技,由 O 点先后抛出完全相同的三把飞刀,分别垂直打在竖直木板上 M、 N、 P 三点.假设不考虑飞刀的转动,并可将其看做质点,已知 O、 M、 N、 P 四点距离水平地面高度分别为h、4 h、3 h、2 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把刀在击中板时动能相同B.三次飞行时间之比为 1∶ ∶23C.三次初速度的竖直分量之比为 3∶2∶1D.设三次抛出飞刀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θ 1、 θ 2、 θ 3,则有 θ 1>θ 2>θ 38.质量为 2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
从 t=0 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F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 g 取10m/s2,则物体在 t=0 到 t=12s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A.18m B.54mC.72m D.198m9.如图所示,长为 l 的轻杆一端固定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另一端有固定转轴 O,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转轴 O 无摩擦转动.已知小球通过最低点 Q 时,速度大小为 v = 2 ,则小球的运动情况为 glA.小球不可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 P B.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 高点 P,但在 P 点不受轻杆对它的作用力 第 7 题图第 6 题图第 5 题图第 9 题图第 8 题图C.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 P,且在 P 点受到轻杆对它向上的弹力D.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的最高点 P,且在 P 点受到轻杆对它向下的弹力10.质量为 2 kg 的质点在 x-y 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 x 方向的速度图象和 y 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 3 m/s B.质点做匀变速运动C.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 3 N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11.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 运行.初速度大小为 的小物块从1v2v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以地面为参考系, ,从小物块滑上传12送带开始计时,其 v-t 图像可能的是12.如图所示,小车板面上的物体质量为 m=8㎏,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 6N。
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 1m/s2,随即以 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C.当小车加速度(向右)为 0.75 m/s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D.小车以 1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8N第Ⅱ卷(主观题 共 40 分)二、填空题:(包括两个小题,总分 15 分)13.如右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弧形的石拱,其中第 3、4 块固定在地面上,每块石块的两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 37°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 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 1、3 块石块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为: 第 10 题图第 11 题图aF第 12 题图第 11 题图第 14 题图第 13 题图14.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支架质量为 M,支架顶端用细线拴着的摆球质量为m,现将摆球拉至水平位置,而后释放,摆球运动过程中,支架始终不动,则:(1)在释放前的瞬间,支架对地面的压力为 (2)摆球到达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的压力为 三、计算题:(共 3 小题,满分 25 分)15. (7 分)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 H 的平台上 A 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 μ 的滑道向下运动到 B 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 L,B 点的高度 h 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 取 g =10 m/s 2).求:(1)运动员到达 B 点的速度与高度 h 的关系;(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 点的高度 h 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 smax为多少?(3)若图中 H= 4 m,L=5 m,动摩擦因数 μ=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 7 m,h 值应为多少?16. (8 分)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 v0=30m/s,距离 s0=100m, t=0 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通过计算说明两车在 0~9s 内会不会相撞?1.B 2.B 3. ACD4.D 5.C 6.BD 7.D 8.B9.C 10.BC 11.ABC 12. AC 二、填空题:13. 54 14. (1) .Mg(2) . (3m+M) g三、计算题:15.解析:(1)运动员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由动能定理得:mg(H- h)-μmgcosθ· = mv ①Lcosθ 12 2B所以 vB= .②2gH- h- μL(2)运动员离开 B 点后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h= gt2③12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s′=v Bt④从 A 点出发,运动员水平方向运动距离 s=s′+L⑤由②③④⑤得:s=2 +L =L+- h2+ H- μLh2 ⑥- (h- H- μL2 )2+ H- μL24当 h= 时,s 有最大值, smax=H-μL+L.H- μL2(3)将 H=4 m,L =5 m,μ =0.2,s=7 m 代入⑥式得7=2 +5- h2+ 4- 0.2×5h解得 h= =2.62 m 或 h= =0.38 m.3+ 52 3- 52答案:(1)v B= (2) h= s max=H-μL+L (3)2.62 m 或 0.38 m2gH- h- μLH- μL216. 解析:公式解法:令 a1=-10m/s2, a2=5m/s2, a3=-5m/s2, t1=3s 末,甲车速度:v1=v0+a1t1=0;设 3s 过后经过 t2 s 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此时距离最近: a2t2 =v0+a3t2;等速之前,甲车位移: x 甲 ,乙车位移: x 乙 ④210tatv 231t解得 x 乙 -x 甲 =90m< s0=100m,不会相撞。
图象解法:由加速度图像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 t=6s 时两车等速,此时距离最近,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0~6s 内两车位移之差,<100mmmx 903621321∴不会相撞17.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t=2s 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m/s2=8m/s216tva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f=ma得 f=m(g-a)=80×(10-8)N=160N (4 分)(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 14s 内下落了39.5×2×2m=158m 根据动能定理,有 21fmghWv所以有 =(80×10×158- ×80×62)J≈1.25×10 5J (5 分)2f v1(3)14s 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s=57s50186Hhtv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t 总 =t+t′=(14+57)s=71s (4 分)17.(10 分)总质量为 80kg 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 500m 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 2s 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 v-t 图,试根据图像求:(g 取 10m/s2)(1)t=1s 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 14s 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