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济常识专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6032258
  • 上传时间:2023-1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5.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学常识专题根据考纲整理基础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原因、标志?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哪些变革?意义?3、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因素、二者的关系)4、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5、 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及实现方法(2) 资本循环的意义及实现方法(3) 资本周转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4) 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要求(5)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的分割(6) 剩余价值论的意义6、 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与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7、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8、 凯恩斯革命的内容?影响?实质?9、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主张、影响?10、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必要性?14、完善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1)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提到了首位,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3)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他们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第二阶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阶段第三阶段,修改、出版阶段 马克思写作和出版《资本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充满艰辛和斗争的过程《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使劳动价值理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③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对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1、商品、货币理论(1)商品二因素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劳动二重性区别: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联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二重性决定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发现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无需经过专门学习与训练,每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称为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才能从事的劳动关系: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4)货币理论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础职能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2、价值规律理论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作用: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其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妨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其三,实现优胜劣汰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会产生两级分化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他科学的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变成科学2)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基本内容(1)剩余价值的生产含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剩余价值的实现①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以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他的某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值,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产业资本要使其资本循环顺序进行,一方面它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三部分,是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使不同部分的资本依次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阶段,保持资本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②产业资本的周转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周转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③社会化生产顺利发展的条件社会化生产是以社会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客观上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3)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分割。

      农业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2、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1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体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3)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二、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一)凯恩斯革命1、凯恩斯革命的内容(理解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买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倒闭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2、凯恩斯革命的影响①凯恩斯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②凯恩斯革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3、凯恩斯革命的实质①产生: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②反危机措施: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③作用: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会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二)新自由主义1、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二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黄金期滞胀”现象的出现,使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极大的挑战,促进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兴起2、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都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3、新自由主义的影响① 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一些政策主张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一定影响②但他们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能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带来新的问题;再加上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符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1、美国模式(1)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代表国家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2)形成原因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等因素的影响3)评价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的监控和干预,容易造成两级分化2、德国模式(1)特点以德国为代表的是市场经济模式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和北欧国家采用2)形成原因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评价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下也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2、日本模式(1)特点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代表国家,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2)形成原因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3)评价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有利于经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