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静穆下的冲淡之美-浅析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美学倾向.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098965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2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静穆下的冲淡之美浅析陶渊明饮酒诗中的美学倾向    张苧(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作者简介:张苧(1985—)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西师范大学2011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Reference:很多学者在探求陶渊明诗歌的渊源时,认为其正如锺嵘所说:“其源于应璩,又协左思之风力是来源于应璩但是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源于汉,魏,晋诸贤,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可见陶渊明在魏晋时期的代表性和过渡性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来自W]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世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气他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从阮籍到陶渊明有着魏晋思想发展的一个内在的必然的历史过程而陶渊明的美学倾向正是这一过成的产物由于它具有崭新的特色又对后世美学思想(特别是宋代美学)有重要的影响陶渊明的美学倾向也就成了魏晋和后来中国美学发展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旨在探求其饮酒诗中的美学倾向Keys:陶渊明;美学倾向;自然;饮酒I206:A:1673-2111(2012)09-0249-021 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演变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从西晋玄学初成到东晋玄学清谈之风盛行,从刘宋佛教繁荣到萧梁集团。

      魏晋时期可谓是文学兴盛,思想繁荣的时代其中的美学更是有着其独特的韵味流变着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其哲学基础和汉代以“气”来说明八廓认字内的玉镯万物的宇宙论哲学史分不开的并且这一命题也是第一次强调了主题的个性,气质,天才与文艺创造的不可分离的联系建安之后的正始时期,文学和美学上出现了对“英雄”的推崇,和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家对于刘邵《人物志》中所描述的“平淡自然”为特征的圣人形象的哲学论证,从而确立这一时期思想史的根本基调——玄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西晋拥有魏晋时期少有的短暂的稳定和繁荣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靡”的提出正是契合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在《文赋》中陆机极大的强调了感官形色的美的价值,这是与追求超感官形色的绝对的精神美,以“平淡无味”为最高境界的玄学是不同的东晋时期玄学的清谈重新高涨,但这一时期的“美学强调的一种有形色有超形色,难以扑捉、言传,只可直感、体味的美这一美学上的发展究其缘由,是魏晋玄学“言不尽意”的理论和佛学思想相结合刘宋以后,“统治阶级的文艺从门阀世族所追求的‘雅’逐渐地走向了‘俗’,对现实的感官愉悦的美极为重视齐梁时期更是专门的讲求研究形式的美,即对声律和对偶的研究。

      而以萧纲为代表的“宫体”派在在儒家复古派抬头的情况下提出的“新变”,也是充分的强调了文艺的审美特征这一时期不得不提的另一位文艺大家就是刘勰他第一次明确的把具有纯粹审美意义的“文”与“道”联系起来对文的美做了一种宇宙论的,自然哲学的论证,把“文”的的地位和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 陶渊明的艺术境界正是在这样的文学艺术发展的背景下,陶渊明的出现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建安创造了风骨,为中国文学带了一种悲慨苍凉的美;正始西晋创造了清谈,为中国文学带了一种虚静幽远的美;而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冲淡、静穆为美的新天地其表现为自我之追忆,理性之省思,生命之直感要分析陶渊明诗歌的美学倾向,就不得不看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述躬耕,咏怀发咏史之怀,行役叹其苦,赠答抒与友人的笃厚之情其中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诗歌史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形式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的写出躬耕之甘苦最早指出陶渊明的诗歌以冲淡为美,疑似宋人苏轼他在《评韩、柳诗》中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清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所谓枯淡只是一个外在表现,而其内在实际上是丰润的,丰润之实而示人以枯淡之象。

      在《与苏辙书》中他又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结合以上观点,所谓枯淡,是兼指辞藻与境界韵味而言之的在辞藻而言,是不加雕饰,朴质无华,儿其实是极尽词彩的纯净之美;在境界韵味而言,是一种平和淡泊,与世无争,追求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境界的宁静平淡的美此后,论及陶渊明,所说的词语大抵都是此类词语,或者用语不同,但其实质是终归是一致的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四:“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六:“真率自然,倾倒所有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古今尊陶,统归平淡都是说陶渊明诗中单薄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的诗中底蕴,和众人对陶诗的评价和态度明人胡应麟更是称其是“开千古平淡之宗”3 陶渊明饮酒诗中美学倾向《饮酒》二十首是陶淵明诗作之中的精彩之作有所謂萧统《陶淵明集·序》說:“有疑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虽篇篇有酒有些过于夸张,但此说却深得陶公之志可见《饮酒》二十首在陶渊明诗作中的地位陶渊明在《饮酒》中说:人的一生能有几次呢?如白驹过隙,数百年的光阴,能有什么的成就呢。

      宇宙的广大,人的生命很少能有达到百岁的,岁月的蹉跎,头发早已是花白的颜色时光易逝,生命易老这不仅仅是陶渊明的想法,生活在魏晋时期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思考,这是从社会动荡、百姓无所居、白骨遍野的社会现实所悟透的,看到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而短暂但陶渊明却看到了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方向,对于陶渊明来说这种想法只是暂时的,时间与生命都是个人力量所无法改变的陶渊明深刻的认识到唯一能行得通的就是——顺其自然,陶渊明笔下的那个“吾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的五柳先生,就是拥有这种朴素、自然、不虚伪做作、率性而为、安于贫困,将功名富贵看作是浮云的人,可以说这正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生命的自然面貌,这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陶渊明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生命的自然面貌,保持内心的平静,为其平淡自然的情感沉醉不已陶渊明诗中篇篇言酒,实际上也是在纷纭的世事面前,以沉醉来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求甚解”所谓“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是有意将昏昏然的杯中物来取代清醒的人生,而之所以如此,又确是“有深味”的然而,陶渊明对待“不求甚解”具有清醒的认识陶渊明认为以酒消愁更有损自然生命;应该适当,然而在战乱的世界里哪有客观的适当标准?而众人酒醉,谁又能为之言语呢?顺其自然,不应该因为提前的结束而痛苦、不应该因为长寿而快乐、不应该因为名利消失而苦恼、也不应该因为有了多余的爱而快乐。

      由此,陶渊明遂将非自然的有为或无为都视为伤生害命的情欲牵累,而以顺其自然为人生的彻悟,人生的意义就是将有[来自wwW.lw5u.CoM]限的生命融入宇宙自然,在后者的无限之中,实现其终极的价值,活得真正的不朽这种选择,是陶渊明对世人与自己在生活中面临的痛苦、迷惘等情感障碍的理性超脱,它显示了陶渊明举世无伦的超旷胸怀陶渊明的酷爱饮酒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彻底而纯粹的陶醉,一种对自然之道独特的热爱和把握方式,且尤其与他对生死的超然态度有关陶渊明是顺其自然的饮酒,这种喝酒使他能视身心俱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之间玄冥相同,没有你我的区别物质形体,本来可以“托体同山阿”,内心世界,也可以“情随万化迁”这就是陶渊明,一个具有自然饮酒之道的诗人Reference:[1] 熊礼汇编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5,(1)[2] (晋)陶渊明著,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2,(1),1999,12 [3] 王叔岷撰.陶渊明诗笺证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6[4] 叶嘉莹著.汉魏六朝诗讲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7,( 重印:2000,8)[5]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 [6]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7[7] 胡大雷.文选诗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8] (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5[9] 袁行霈著.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 [10]《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注释解说词: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 中华书局, 2009,6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