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域数据的资本市场边界效应测度及特征研究.docx
6页基于省域数据的资本市场边界效应测度及特征研究 杭州/唐军军Reference: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行政区经济在我国普遍存在,边界效应严重影响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测算我国资本市场的边界效应并对其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全国资本市场的边界效应整体上普遍降低;从空间上看,全国资本市场的边界效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出现了高一高、低—低的集聚现象Keys:资本市场边界效应;时空演变[来自www.lw5U.com];空间关联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行政区经济在我国普遍存在,边界效应严重影响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但要素市场仍然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割现象,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不协调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学者的研究McCallum(1995)首先构造了贸易引力模型,并采用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对加拿大各省和美国各州之间的边界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国内贸易流量比美国与加拿大各省之间贸易流量高出20倍左右,说明跨国边界效应明显高于国内边界效应此后一些学者根据Mc-C allum的研究思路对边界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Wolf(2000)采用1993年美国各州之间商品流动调查数据,对美国的州际边界效应进行了测算,发现美国各州间的边界效应为4.39而Millimet和Osang(2006)研究发现,1993年、1997年美国各州之间的边界效应分别为7.17、8.41Verdier和Helliwell( 2001)在考虑人口规模和分布的基础上,测算出加拿大各省间边界效应值高达10-15Schembri和Helliwe11(2005)采用1996年加拿大和美国的贸易流量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边界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国之间存在明显的边界效应,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采用贸易流量法对边界效应进行研究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有些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流量数据很难获得为了运用McCallum(1995)的研究思路(或方法),对这些贸易数据流量不完整国家的边界效应进行研究,Parsley和Wel(2001)利用生产函数法,对地区间边界效应的度量进行了改进,将边界效应看成贸易壁垒的综合指数,其中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还包括所有导致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假定为自由)之间差异的因素,以及在回归中无法控制的因素,用一个国家的总产量减去其总出口量,计算本国与各国间的贸易量。
在控制了地理位置、地理距离和国家规模等因素后,发现经济合作组织(OECD)国家消费的本地产品,是从其他OECD国家进口产品的2.5倍由于该方法无需利用地区贸易流量数据便可估计地区间的边界效应,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Rogers和Engel(1996)采用加拿大和美国城市的14种消费品价格数据,测算了两国之间的边界效应,发现即便在控制了距离因素情况下,加拿大和美国的消费品价格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其边界效应相当于12万公里Iesar和Gorodnichenko(2009)引入异质效应后,对国际价格差异的波动性进行了修正,运用Rogers和Engel(1996)、Wei和Parsley(2001)的加总价格指数数据,重新测算了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边界效应,发现其值从71438公里下降为47公里2.国内学者的研究王振波、朱传耿、徐建刚( 2008)运用Barro回归方程结合引力模型,对淮海经济区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量,发现淮海经济区除了苏鲁边界外,其余边界均存在或者曾经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行伟波、李善同(2009)利用我国省际产品贸易和增值税数据,基于边界效应模型,对省际产品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和边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发现,省际产品贸易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对外贸易、经济规模、临近效应、行政区划、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2003-2005年省际产品贸易的边界效应约在4-6之间,省际边界效应并未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我国产品市场已具备了较高的一体化水平行伟波、李善同( 2010)利用1995-2005年我国城市间33类生产资料价格数据,基于一价法则的基本思想,运用Levin_Lin_Chu面板单位根方法,分析了我国产品市场一体化,发现大多数生产资料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越来越小,城市间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波动,随着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差异都是收敛的,且速度非常快,这表明我国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并且发展速度较快范剑勇、林云(20[]11)基于引力模型,采用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制造业贸易数据,对区域间贸易的边界效应进行研究,并估计了投资的地方保护与产品同质性对边界效应的贡献,发现区域间贸易的边界效应仅为7.31-7.61倍,产品同质性对边界效应的贡献仅为12%-14%,而投资的地方保护成为边界效应的主要贡献者黄新飞、舒元、郑华懋( 2013)认为,区域间边界效应会受到不同区域内部价格分布差异的干扰,即存在异质效应。
研究结果发现,在考虑了异质效应的前提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平均边界效应为6.6万公里,相比之前的45.9万公里有明显下降,并且仍以每年0.2%的速度下降黄新飞、陈姗姗、李腾( 2014)基于一价定律,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省际边界和价格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长三角”地区省际边界效应显著存在曾冰(2015)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利用冰川成本模型,测算了边界阻抗系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阻抗系数的大小,反映了边界的作用当阻抗系数较小时,边界效应表现为中介效应,地区间生产要素能够充分流动并且能实现较好地分工协作此时,边界效应能有效推动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而当阻抗系数较大时,边界效应表现为屏蔽效应,地区间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经济往来较少此时,边界效应阻碍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数构造假定有i,j两个地区,p(i,k,t)表示j地区k商品在f时期的价格,p (j,k,f)表示j地区k商品在t时期的价格,C表示两地商品套利成本依据“冰川成本”模型,则为:可分解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商品价格变动仅与自身的某些特性有关,如自然条件会影响粮食的供给,因而造成价格波动较大;第二部分变动与商品本身无关,而是与i,j两地特殊的市场环境或其他随机因素有关,如贸易壁垒加强,或是自然灾害导致粮价大幅上涨。
第一类因素的存在,可能引起l△Q(i,j,k,t)的值偏大,而高估边界效应的影响,通常采用去均值(De-Mean)的方法消去第一类因素的影响,以消除与这种特定商品种类相关的固定效应所带来的系统偏差数据处理1.数据来源本研究原始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分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涵盖了1995-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由于西藏自治区历年都没有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统计,所以剔除)三大类固定资产,具备地区、时间和固定资产投资种类3个维度(30×20×3)2.数据处理为了利用两地区之间的价格方差指数进一步计算出每一省份的边界效应值,借鉴万伦来、杨燕红、王立平(2009)的处理方法,把每个相邻省份设置成一对贸易组合,计算所得边界效应值,如下表所示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