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究麦金太尔的现代道德哲学批判.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0557998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究麦金太尔的现代道德哲学批判=“news_bd”>   按照时间坐标来区分当代西方哲学,一些哲学是现代的,如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和哈贝马斯的共和主义,另外一些哲学是后现代的,如福柯的系谱学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但是,还有一些是前现代的,如麦金太尔的社群主义虽然前现代的哲学和后现代的哲学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对立的,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对现代性的批判对麦金太尔来说,这种现代性批判主要体现为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   现代道德哲学有两种主要的理论,一种是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论,另外一种是功利主义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通常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道德主体理论、价值理论和规范理论因此,我们按照这三个方面的理论来分析和评价麦金太尔的现代道德哲学批判   一、自我的个人化   道德哲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告诉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则是什么,而是论证人们为什么应该遵守这样的行为规则道德哲学提供的是哲学证明,而这种证明通常都建立在人性的观念之上对人性的看法不同,道德哲学所提供的证明也会不同也就是说,任何一种道德哲学都以某种道德主体理论为前提   麦金太尔把现代道德哲学所依赖的主体观念称为情感主义的自我这种情感主义的自我有两个特征:首先,对于情感主义者,道德语言仅仅是自我之情感或态度的表达,道德原则仅仅反映了人们的偏好,而道德判断则是道德主体基于其偏好对某种行为的赞扬或谴责;其次,由于道德语言仅仅是情感或态度的表达,所以道德主体没有任何理性的标准可以应用于道德原则和道德判断。

      从表面看,这种情感主义的自我似乎具有主动的和自主的能力,能够把自己从特殊的情境中抽离出来,从而能对任何观点进行选择或批评但实际上,这一切所表明的无非是这种道德主体缺乏标准因为情感主义的自我缺乏标准,当人们之间就道德问题产生分歧的时候,就会出现道德争论的无终结性   对于麦金太尔,这种情感主义的自我实质上就是存在主义者所说的虚无:一方面,自我作为虚无什么也不是,所以他所承担的任何角色都没有客观的价值;另一方面,自我作为虚无又可以是任何东西,所以他所扮演的任何角色都是偶然的麦金太尔认为,从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来理解自我,这是正确的,错误来自于当代道德哲学中的自我观念和角色观念自我观念的问题在于它的个人化,角色观念的问题在于它是偶然的   自我观念的个人化是指,在现代社会和现代道德哲学中,人是作为个人来扮演社会角色和从事实践推理的麦金太尔认为,个人是社会机器之零件的名称,是对具体社会处境和背景的抽象在这种意义上,自我所扮演的所有角色都是个人的角色因为道德主体是作为个人的自我,所以我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我个人选择的结果,我所赞成的道德原则和所做出的道德判断都表达的是我个人的偏好;因为道德语言所表达的无非是我的偏好,所以在实践推理中,首先我要对各种偏好进行排序和计算,然后追求偏好满足的最大化。

        从麦金太尔的观点看,这种自我的个人化是错误的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与其说这种错误源自于个人的自我观念,不如说来自于现代社会和现代制度在前现代的社会中,人们是通过各种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来认同自己和他人的用麦金太尔的话说: 我是某某人的兄弟、堂兄弟和孙子,是这个家庭的成员,而这个家庭属于这个村庄,那个部落在社会关系的网络中,每个人都占有某个特殊的位置,没有这种位置,他就什么也不是与这个位置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各种社会成员身份)构成了我的实质的一部分,它们确定了我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由于现代化的过程把前现代社会的关系网络破坏了,人们才从社会群体的成员变成了孤立的个人   因为自我的认同出现了个人化,所以自我所扮演的角色成为偶然的在麦金太尔看来,在任何社会中,从社会角色来理解自我都是正确的现代社会的问题在于,自我的个人化导致一个有害的后果,即自我与其扮演的角色之间存在冲突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麦金太尔提出了角色(roles)和典范(characters)之间的对比首先,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可能拥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通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典范麦金太尔曾举例说,在现代社会中,牙医和垃圾收集者是角色,但不是典范,而经理和心理治疗师则既是角色也是典范。

      其次,每个人都具有某些信念,而角色和典范对信念的关系是不同的角色的信念是由社会规定的,个人的信念可能与其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是,对于典范,社会角色与自我之间不存在信念上的不一致典范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把社会角色与人格融为一体了这样,典范证明了某种社会存在方式的正当性最后,角色本身只是履行某种社会功能,而典范表达了社会所提倡的某种道德理想角色一般只具有职业意义和地位意义,但是典范除此之外还具有道德意义和文化意义典范为处于某种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成员提供了文化上和道德上的理想因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和道德理想体现在典范之中,所以区别不同社会的关键在于确定哪些社会角色是典范例如,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要由公立学校校长、探险家和工程师这些典范来界定,而威廉时期的德国则要由普鲁士官员、教授和社会民主党人这些典范来界定   角色与典范体现了现代自我的双重紧张通过角色,麦金太尔试图表明自我与其角色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首先,现代自我的认同是个人化的,从而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其次,自我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偶然的,因此个人信念与角色信念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将会导致人格的分裂通过典范,麦金太尔试图揭示自我与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典范是道德哲学所戴的面具,通过这些面具,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被掩盖了。

      麦金太尔认为,当代社会的典范是经理和治疗师,他们以其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社会服务比如说,经理在产业领域对人们进行操纵,以更有效地把投资变为利润;治疗师在心理领域对人们进行操纵,以更有效地把反常者变为正常人现代道德哲学把个人理解为自主的道德主体在麦金太尔看来,这里有两个错误:一个是个人认同的错误,即每个人都作为个人来认同自己和他人;另一个是个人信念的错误,即相信个人具有自主的能力但是在这些问题上,麦金太尔自己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现代道德哲学相信人具有自主的能力,比如说,一个人从事某种行为或选择某种职业,这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是他个人选择的结果麦金太尔认为,这种关于自主的信念是错误的,因为一个人选择从事某种行为或职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些深层的原因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   麦金太尔的方法论是历史主义的:在探讨事情的时候,他向后进行追溯,以发现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联当我们向后看的时候,事物似乎都有一条明确的轨迹,这种轨迹在哲学解释中就变成了事物的逻辑,从而事物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也似乎是必然的但是,当我们将这种方法用于未来事物的时候,它就不灵了未来是开放的:它有各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的;前方有很多岔路,而看不出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尽管我们向往某种结果,但是我们不知道导致这个结果的确切原因是什么。

      如果未来是开放的,那么我们就有了某种程度上的选择自由,从而也就有了某种程度上的自主麦金太尔否认这样的自主和选择,这是没有道理的   二、善的私人化   实践哲学与价值是不可分的,因为实践归根结底是对某种价值的追求,是所追求价值的实现因此,价值理论是任何一种实践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等)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它们提供了所必需的基础对于道德哲学而言,价值理论就是关于善的理论,它提出并回答什么是善的问题   不同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派别持有不同的善观念,如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以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些派别不仅对什么是善的回答是不同的,而且对正当与善的关系也持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而言,康德主义和当代自由主义主张正当优先于善,而功利主义和社群主义则主张善优先于正当从麦金太尔的观点看,在善的观念上,现代道德哲学都是错误的   麦金太尔认为,在价值理论方面,现代道德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善的私人化在现代道德哲学中,价值理论以人性理论为前提这种人性理论主张,人的行为都有其动机,而行为的动机是个人的欲望或偏好按照这种动机心理学,个人的欲望或偏好是最重要的东西,因此,善就是欲望或偏好的满足   虽然每个人的行为都以欲望或偏好为动机,但是人们的欲望或偏好是不同的,它们指向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程度,带有不同的内容。

      简言之,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和特殊的善观念在麦金太尔看来,由于现代道德哲学把善理解为欲望或偏好的满足,而欲望或偏好又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什么是善的问题上,人们之间充满了分歧,而且这种分歧是无法消除的更重要的是,在当代社会中,这种善观念方面的分歧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麦金太尔把这种情况称为善已经被私人化   善的私人化导致三重后果首先,由于善被私人化了,每个人拥有不同的善观念,这导致道德规则与善的分离在道德规则的问题上,人们之间可以达成一致在善观念的问题上,人们之间无法达成一致其次,因为在什么是善的问题上人们之间存在尖锐的分歧,而这种分歧又是不可消除的,所以国家或者政府在善的问题上应该保持中立性,这种中立性一般被看作自由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最后,善的问题属于私人领域,道德规则的问题属于公共领域在私人领域,人的自由不受限制,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自己的善观念在公共领域,人们应该服从道德规则和其他规范,以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受侵犯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道德哲学把善理解为欲望或偏好的满足,这样善便被私人化了善的私人化使道德规则与善分离开来,使政府对个人所具有的特殊善观念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使对善的追求局限于私人领域。

      在对现代道德哲学的善观念做了上述分析之后,麦金太尔对这种善的私人化进行了批判   首先,现代道德哲学的心理学假定是错误的善的私人化以这样的心理学假定为前提,即欲望是所有行为的动机,而且欲望的功能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样的麦金太尔认为这种心理学的假定是错误的:欲望的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从而它们对引发行为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推动人们去做某事的动机不仅仅是由欲望(需要、快乐、痛苦、情感和意图等)构成的,而且也是由公共的社会因素(要求、借口、恳请、责任和义务等)构成的;更重要的是,欲望本身是由规范控制的,并且只有在规范的支配下,欲望的实现才能够被证明为正当的   其次,善的私人化是错误的善的私人化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善被规定为偏好的满足或者欲望的实现;其次,道德规则作为正当不仅独立于善,而且优先于善麦金太尔对此提出了批评一方面,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由于道德主体被个人化了,人作为个人来追求善(欲望的实现),从而必然导致善的私人化;另一方面,善被界定为欲望的实现或者偏好的满足,而每个人的欲望或偏好都是特殊的,因此公共的道德规则才被看作独立于并优先于善在麦金太尔看来,这无异于本末倒置他认为,善应该是道德规则的基础,而道德规则应该以共享的善观念为前提。

        最后,善的私人化导致人们之间的冲突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由于人作为个人来追求自己的善,并且善作为偏好的满足是因人而异的,这样至少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对善的追求与其他人的追求有可能是相冲突的这意味着一个人所追求的善观念与其他人是不相容的在麦金太尔看来,这种善观念的不相容性,以及人们在追求特殊善时所发生的冲突,是现代道德哲学无法解决的特别是麦金太尔认为,这种善的私人化以及人们善观念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是西方发达社会所面临的难题   如果把人们之间在善观念方面的冲突看作现代道德哲学的一种病症,那么医治这种疾病的药方是什么呢?在麦金太尔看来,因为现代道德哲学把善私人化了,所以它不可能提供任何药方来解决其自身的痼疾他认为,医治现代道德哲学之疾病的药方存在于古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