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及其对大学教学之启示高等教育论文.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2768450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9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及其对大学教学之启示_高等教育论文 [摘 要]后 现代 主义在教学目的、课程、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了与现代教学理论不同的后现代教学观本文从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方法观、评价观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并分别指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我国当下大学教学尤其是高质量大学教学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教学观;大学教学   Abstract:The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eaching views of post.modernism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goal, curriculum, teaching proc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Then it points out its inspiration to China's college teaching.   Key words:post.modernism; teaching views; college teaching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主要体现为教学目的观、课程观、过程观、师生观、方法观以及评价观,它已经并将继续影响着当代 教育 教学理论与实践。

      研究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主要内容,找到其对我国当下大学教学的重要启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后现代主义教学目的观及其启示      后现代主义教学目的观主要表现有三:其一,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人性的解放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现代“主体性”,实现人性解放,这种人性解放是通过为人性重新确立其自由本质展开的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自由不再仅仅是杜威所描述的那种思想的自由,而是人性的本质,是人存在的本质 [1] 人,获得这种自由的前提是作为一种 自然 的生命存在,能够充分表达和谐的生命本质 [2] 其二,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 发展 教师就是教“学”(教会学习) , 学生就是学“生”(学会如何生存、学会如何生活、学会珍惜、弘扬生命价值) , 不能强加太多工具主义的目的教学目的无他, 求学生个体可持续生长发展而已教学的价值就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 它源于生活,体验生活, 高于生活, 为了生活教学意味着以引起和满足师生的积极需要为基点, 引导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 由祛魅的“ 科学 世界”返魅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意味着由僵化的成人生活回归到灵动的学生生活;意味着从追求外在于学生的、抽象的、遥不可及和虚幻的“全面发展”回归到学生当下现实生命的、内在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3] 。

      其三,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个性的人后现代主义在对启蒙运动以来“完人”教育目的观的反思与批判基础之上,主张学校的教学目的应从优势文化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来决定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甚至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特殊性的人,同时注重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4]   后现代主义教学目的观告诉我们,在教学目的方面,当下我国大学要克服三个突出问题:一是过分重视大学教学的社会功能,忽视学生天性的张扬,限制或束缚了学生天性的发展;二是过分注重教学的工具主义的目的,把大学办成了超级商场,局限于满足学生的现时需要,淡忘了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三是强调教学要造就完人, 却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强调个性服从全面, 差异服从统一, 这样教学的结果导致了学生个性的泯灭、创造性的抑制因此,我们的大学要真正做到:尊重和弘扬学生的天性;本着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和幸福的关切,考虑学生的长远利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顾及学生不同的需要、特长、个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启示      后现代主义批评了现代主义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以西方逻辑中心主义、理性主义传统为导向,主张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编制课程,是一种唯科学主义的、封闭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直线性、统一性、可预测性、确定性和整体性等特点,使学生难以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现实世界 [5] 根据消解中心(不仅消解人这一中心,而且还消解理性、科学知识的中心地位)和反基础主义(抛弃客观知识论,提出应重视认知活动中人的主动参与,认为任何一种知识的形成都渗透了人对对象的处理)的思想,后现代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课程观其一,从课程内容说,课程应由“一切给定”变为 “一切创造生成”,即课程是建构的,课程的建构性是指课程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由课程参与者的行为和交互作用构成的同时,课程不是封闭的、固定的,而是开放性的、可调整的、随活动情境而变的,也就是说课程要有关联性 [5] 课程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方面的关联,即关于课程中的联系,可为课程提供内容丰富的模体或 网络 ,强调在构建课程模体与结构时要考虑一系列的关系文化方面的关联,即有关文化的或宇宙论的联系,虽然在课程之外,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模体,目的在于为课程提供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即课程内容不应脱离学生生活,而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观照生活世界 [4] 其二,就课程实施方法而言,后现代课程重视“隐喻” ,强调“自组织”隐喻的方式是阐释性、生产性、开放性、启发性的它可以使学习者参与到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中,获得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多尔认为,课程学习中,在激发教师、文本与学习者的对话方面隐喻的方式比逻辑的方式更有价值自组织”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在多尔的课程实施方法中,自组织的关键因素是“干扰”,在“干扰”因素的影响下,当系统 (如学习者的内部状态) 出现问题、处于混乱和不确定状态时,才会进行自组织;这种“干扰”往往为系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动力 [5]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大学教学课程的启示是:坚持课程内容的生成性,虽然要有确定的课程内容,但也要根据教学中师生的相互作用开发课程资源,生成富有教育价值的新内容;坚持课程内容的适应性,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工程实践、就业需求,观照学生生活;减少灌输,通过与教师、教学文本的对话主动学习课程内容,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三、后现代主义教学过程观及其启示  后 现代 主义教学过程观主要有下述主张:其一,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自我 教育 的过程,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皮亚杰( Jean Piaget)的思想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源泉之一,他认为,个体的 发展 是一个学习和认知的过程,是一种建构活动 [6] 认知心 理学 理论中的建构主义被不断地强调和突出,成为后现代主义者青睐的对象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独特经验是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与交往实现的,是不断地生成与创造的个体的发展是通过个体学习过程实现的,知识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建构这个过程必须要求一种真实的参与,即承担特定角色、分担职责和义务的主体性参与,而不仅仅是心理或者生理水平的活动 [2] 其二,教学过程是复杂性、动态性的过程后现代主义认为,“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 网络 在这种转变性的网络中,是一种我们在后现代 科学 中发现的非对称性的、混沌的、分形的秩序” [7]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 工业 时代教学观的“管理控制、 规律 、模式”提出了批判性的质疑它关注的是“ 自然 本身是由灵活的秩序所组成的,秩序和混沌不是完全的无法改变的对应,而是彼此相互联系”它明确提出,教学系统是开放性、生成性、去中心化的、不确定的,教学行为、过程是非决定论的,是不可预测的。

      一个系统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或紊乱可能产生巨大的非预期的效果,对变化的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 [8] 其三,教学过程是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统一教学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总体上是有序的,教学的内容、知识的体系也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这决定了教学的有序性,因此,教学必须符合内在的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但就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实施过程而言,教学系统的非线性和初始条件敏感性,必然导致教学系统的混沌现象教学的实际进程不可能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富有差异性和各自特性的个体,不是 “一个流水线上被加工的零件”,学生身心状况的微小变化,教学内容的微小变化,环境信息的微小变化,都会给教师以预期之外的巨大影响,使教学表现出无序性教学系统的无序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及时把握环境信息和学生身心状况变化及教学内容的新发展,并据此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步骤 [8] 其四,教学过程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从总体上来看,教学必然带来学生的发展,呈一定的线性因果关系但从局部来看,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而且它们之间结合成一个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课堂教学中这种非线性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其身心状况制约着教学,而教学又促进和调节着学生的发展与身心状况 [8] 。

        根据后现代主义教学过程观,大学教学应该做到:首先,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的教虽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投入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其次,循序渐进和考虑差异相结合教学的内容、知识的体系、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的发展等都有一定的顺序,这就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同时,学生又是活生生的、富有差异性和各自特性的个体,因此教学要考虑差异再次,进行教学探索,展现教学机智教学过程是复杂而动态变化的,充满着变化性、不确定性,教师难以预料教学中的变化,即使教师课前对教学进行了周到的准备,但变化和适应不可避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探索,展现教学机智或灵活性      四、 后现代主义教学方法观及其启示      后现代主义教学方法观可概括为:其一,从“科学”灌输到生命对话后现代思想家从学习是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和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 [9] 出发,反对教学中所谓的“科学”灌输,认为对话性是教学的应然状态,正如克林伯格所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

      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 [10] 在英国著名学者伯姆看来,“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 [11] 伽达默尔将对话视为语言的生命和本质后现代思想家倡导的对话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语言的交流”,也非内心的独白,而是以平等、理解、尊重和宽容为基础的人际发生过程教学中的对话要求教师在对话中要扮演平等的互动者、细心的聆听者和积极的促进者这样三个角色,师生之间要重协作、尚对话、求互补、促相长其二,从统一教育到因材施教 “后现代主义强调每个人之间的差异,主张‘去权威’、‘去中心’、‘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归纳为:承认异质的平等观” [12] 英国学者J ·巴什勒提出“本体论上的平等”,认为 “本体论上的平等”要求摈弃一切歧视, “接收和接受一切差异” [13] 利奥塔提出“谬误推理”的概念,认为人类话语交往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而是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追求一种异质标准 [5] 这些思想体现在教学上就是承认、保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