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精选).doc
21页《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学 生:向依 2014301120013叶苗 2014301120022指导老师:杨国正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15年1月12日摘要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会增至89亿左右,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 增加水稻作为世界上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50%以上的人 口以稻米为主食,我国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提高水稻产量对 于保障全球和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为育 秧移栽,需要很大的劳动投入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 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另外,加上粮食 价格太低等原因,从事水稻生产的人也越来越少为了提高水稻生产 效率,必须进行水稻轻简化栽培上个世纪以来,我国从欧美、日本、 韩国等发达国家引进并发展了许多轻简化水稻栽培技术,包括机械移 栽、水稻抛栽、直播栽培、免耕栽培、再生稻栽培及水稻的智能化栽 培等本文将对以上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综述,详细介绍各种栽培技 术的概况、发展、优缺点等关键词:轻简化育秧移栽机插秧抛秧直播免耕再生稻 智能化AbstractThe total population on earth will constantly increase to 8.9 billion by 2050, the demand for foods will also increase. Rice, as the staple food in the world,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n the earth take rice as their main foods, and in China, this ratio is about 65%・ Improving rice yield is vital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global and Chinese food security. Chinese traditional rice cultivation pattern is seedling transplanting, which consuming a lot of labors・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faster and faster, a lot of farmers transferee! from rural to the city, result in rural labors decreased a lot. Moreover, the price of rice kept in a low level for a long time, people engaged in rice production less and less. In order to improve ric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it's necessary to simplify rice's cultivation pattern. From last century, our nation has import・ ed and developed many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ic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summarize some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ice, including machine transplanting culture, throwing culture, direct seedling culture, no-tillage culture, retooning rice and Intelligent cultivation.Keywords: simplified cultivation, raising seedling, machine culture, throwing culture, direct seedling culture, no-tillage culture, retooning rice and Intelligent cultivation.1•前言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89亿(Lutzet al., 2001;Cohen, 2003),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近些年来,土壤 退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使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有研究表明,过去 20年内,中国可耕地面积以每年25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另外,不可 再牛资源的减少和耗竭,使得越來越多的粮食作物必须用作牛物能源 (Lobell et al., 2009),例如利用玉米生产乙醇供汽车使用,这进一步威 胁着世界粮食安全另外,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等都给粮食生 产带来了巨大压力(Peng et al„ 2004)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有50%以上的人 口以稻米为主食,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亚洲和非洲在我国,有65% 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凌启鸿2000)o尽管上个世纪60年代以矮杆化 品种的培育、化学农药的使用及灌溉设施的改善为代表的“绿色革命” 使得水稻产量大幅提升(Khush, 1999),但是人口的持续增长还是给水 稻增产施加了巨大压力研究表明,水稻的年均增长率需达到1%左 右才能应对消费需求(Rosegrant MW. 1997)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已不仅仅限于吃饱肚子了,消费者对 稻米品质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未来必须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也要注 重稻米品质的提升。
另外,化学肥料、农药等的过量使用也给环境带 来了破坏,未来农业发展要朝着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地均有水稻栽培,但是主要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产 的90%以上,中国的水稻总产居世界第一,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我 国水稻产区分为6个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和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 区稻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温、光、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源远流长,近年在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 的距今约6500年的稻田遗迹,已有田坝及人为灌溉系统,是世界上 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水稻田遗址(胡立勇2008)o我国长江流域精耕 细作的传统稻作技术体系在宋代已基本建立面朝黄土背朝天,弯 腰曲背几千年”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事活动谁知盘 中餐,粒粒皆辛苦”也道出了水稻生产的艰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 学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但是农事管理似乎远远落后于科技和文化的发 展尽管我国已经有了机械化的推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地区特别是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作物的耕作栽培等还是依靠人力和畜力上个世 纪7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 幅提高,但是近些年随着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的增多,农村的劳动力 犬幅减少(Peng et al., 2009),许多田地出现了摇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农作物种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种田收入太少。
粮食需求的增加 和耕地的减少使得未来必须生产更多粮食,但是劳动力投入过多使得 农民不愿意种田因此,轻简化粮食作物栽培是未来作物栽培的发展 方向之一由于水稻生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另外, 传统的水稻栽培管理需要消耗许多人力,因此水稻的轻简化栽培是未 來水稻栽培的大势所趋本文将介绍我国水稻的传统栽培方式和6种 轻简化栽培方式,叙述各种栽培方式的发展和优缺点2•传统水稻栽培方式我国水稻传统的栽培方式为育秧移栽育秧(raising seedling)移栽种植水稻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育秧作业集中,便于精 细化管理,有利于培育壮秧水稻秧田期占全生育期的1/4-1/3,秧苗 品质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壮秧移栽后返青快、分篥多、穗大粒多,容 易实现高产2.1育秧移栽的过程:2丄1.处理和浸种催芽[11晒种晴天晒种1・2天薄摊勤翻,防止谷壳破裂2】浸种使谷较快吸足水分,促进发芽合抗菌剂或强氯精消毒[3]催芽要求达到“快齐、匀、壮雹催芽方法有地窖催芽、温室 催芽、酿热物温床催芽等连作晚稻时气温高,种谷经浸种消毒后,放置室内1・2天便口然 发芽;或采用日浸夜露2・3天亦可发芽2.1.2育秧育秧方式主要有露地湿润育秧、薄膜保温育秧和温室育秧。
2.1.3移栽高产水稻插植密度与方式,是协调群体与个体的主要手段我国 不同稻区插植密度和基本苗差异较大实践中须根据根据品种特性、 土壤肥力及管理水平,水稻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茬口的 早迟及秧苗素质等具体条件来决定我国水稻插植方式已市正方形密植发展为宽行窄株的条栽方式, 或宽窄行条载后者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增加植株的有效受光量, 提高光合生产率,有利于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大温差,减少病虫害发 生在适期早插的基础上要注意提高移栽质量,插秧要做到浅、匀、 直、稳栽后保持适当水深,减少叶面蒸腾,有利于早返青育秧移栽是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秧田和移栽田的耕整都是 依靠畜力,效率低,消耗的人力也很大而人工移栽则需要消耗极大 的人力传统的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已不适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了 O3•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3.1机械移栽 3.1.1机械移栽概念机械栽插(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culture)是水稻工产机械化 的重要内容步行式插秧机每小时插秧0.15-0.20 hm2,相当于15・20 个人工插秧面积,高速插秧机每小时插秧0.43 hm2,相当于50个人 工插秧而积。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在E!本和韩国的应用而积较大,近年 来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得到了快速发 展3.1.2机插秧优缺点:优点:效率高,能实现定苗移栽,插秧有序,能充分利用光能,插植 深度适宜,中后期抗到性好缺点:机械移栽会造成植伤(特别是根部),返青期长茎葉成穗率 低单位面积穗数多但是穗型偏小3.2水稻抛栽3.2.1水稻抛栽技术水稻抛栽(scattering rice culture or throwing rice culture)是指用 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 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 栽方式我国于20实际80年代引进日本的抛秧技术,经过大量的试 验示范和改进创新,已发展为大、中、小苗均可抛栽,尤其适用于华 南稻区的双季造、晚稻,长江流域稻区的双季早稻及北方稻区的一季 粳稻3.2.2主要的抛秧育秧方式1)旱育秧抛秧技术旱育秧主要方式有塑料旱育秧,肥床旱育秧,无盘旱育秧三种 塑料旱育秧的优点是根部带土,易抛秧,易立苗;有利于规模育秧, 商品化供秧但工序复杂,需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成 本高,污染大等明显缺点。
肥床育秧具有延长抛秧秧龄,增大秧龄弹 性,秧龄从20-45 d. 3-7 N嘟可抛栽,实现小、中、大苗抛栽,缓解了 早春缺水、劳力畜力紧张造成的迟播小春田的抛秧问题,又能发挥旱 育壮苗的优势,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肥床育秧较塑料盘育秧能节约 成本,减少工序,但还是具有明显的缺点:前期苗床整理工序复杂; 秧苗期病虫害多,容易出现苗体弱小、带土少等问题无盘旱育秧是 以“无盘抛秧剂”为核心技术,实施包衣旱地育苗,培育壮秧,并在秧苗 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这种方式既综合了塑盘旱育抛秧 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又综合了肥床旱育抛秧秧龄弹 性大、可培育中(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