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控机床发展史.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44198440
  • 上传时间:2022-09-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数控机床发展史摘要:数控机床是一种用数字化的代码作为指令,由数字控制系统进行处理儿实现的自动控制的机床它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测量和机械设计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它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精密、复杂零件的自动化问题关键词:数控机床 发展历史 特点 发展趋势1、数控机床的起源数控加工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为适应加工复杂外形零件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技术,它采用数字信息对零件加工工程进行定义,并控制机床进行自动运行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正式生产出来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

      2、数控车床的兴起数控机床中最初出现并获得使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使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微处理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数控系统体积小、运算速度快、可靠性提高、价格下降,使数控系统总体性能、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数控机床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从而给数控机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界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产业开始进入了发展阶段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66年实际使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这是一种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这种产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国卡耐•;特雷克公司开发出来的这种机床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铰刀、铣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自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对工件进行加工。

      它可缩短机床上零件的装卸时间和更换刀具的时间加工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不仅有立式、卧式等用于箱体零件加工的镗铣类加工中心,还有用于回转整体零件加工的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之后,美、欧、日等也相继进行开发及应用 1974年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使数控的软件功能加强,发展成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简称为CNC机床),进一步推动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80年代以来,数控系统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速提高,功能不断完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得到了应用,使数控机床得到了全面发展,数控机床品种迅速扩展,发达国家数控机床产业进入了发展应用阶段国际上出现了1~4台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验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这种单元投资少,见效快,既可单独长时间少人看管运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使用目前,FMS也从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装配等领域扩展,从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发展 90年代,数控机床得到了普遍应用,数控机床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柔性单元、柔性系统、自动化工厂开始应用,标志着数控机床产业化进入成熟阶段。

      3、数控机床的高潮进入21世纪,军事技术和民用工业的发展对数控机床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现代设计技术、测量技术、工序集约化、新一代功能部件以及软件技术,使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动态性能、加工精度和可靠性有了极大地提高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高速高精控制技术、多通道开放式体系结构、多轴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网络化技术、CAD/CAM与CNC的综合集成,使数控机床技术进入了智能化、网络化、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的更高阶段 4、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概况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5、数控机床的特点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床,零件加工完全按照编制的零件加工程序自动进行数控机床应能同时进行粗、精加工,既可以进行大切削量的粗加工,以获得高效率,也可以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以获得高的加工精度这就要求数控机床具有大功率和高精度数控机床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远高于同规格的普通机床高速度是数控机床的一大特点,高速化的趋势在中、小型数控机床上尤为明显数控机床应能在高负荷下长期无故障工作,因而应具有可靠性可靠性对于组成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S)的数控机床尤其重要因此,普通机床的机械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数控机床的要求。

      数控机床虽然也有普通机床都有的床身、立柱、工作台、导轨、主轴箱、刀架等主要部件,但在设计上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随着数控系统的发展,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也在不断地改进6、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不断改进,对零件加工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社会对产品多样化需求的增强,产品品种的增多,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这使得数控机床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对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及主机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柔性制造系统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数控机床的可靠性、通信功能、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技术的未来是美好的,更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科技发展在很多方面落后于别人,更是在很多尖端领域受制于人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当今世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尤其是数控技术更是刻不容缓,只有强大的科学技术作后盾,才会有经济的发展,军事的强盛,也才会有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生活为自己和祖国的明天努力吧!参考文献:1、 熊良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王令其 张思弟:《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3、邓奕:《现代数控机床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4、李佳:《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5、戴裕崴:《数控机床(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6、王永章:《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